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阀,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压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压力越来越高,同时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以高压空气作为工作介质的高压气动系统因其独有的功率密度高、瞬间膨胀性大、爆发力强、温度适应范围广等特性而在航天航空、舰船、高压气源车、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得到应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压电磁换向阀组(授权公告号:CN204677525U),包括电磁换向阀、回油安全阀、进油安全阀和油路集成块,电磁换向阀采用三位四通换向阀,进油安全阀和回油安全阀设有过载保护,当负载超过规定的极限时溢流,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液控单向锁实现系统持荷保压功能;压力传感器将系统压力数据实时上传到上位机,该电磁换向阀组工作由以下核心部分组成:油缸顶出:电磁换向阀左位通电接通,油液从泵头出来,经过进油口和油路集成块进入电磁换向阀,从电磁换向阀出来,流经液控单向锁和进油安全阀从进油口出来连接到油缸进油端;油缸回油端油液从回油口进入,经过电磁换向阀从回油口流出回到油箱;油缸退顶:电磁换向阀右位通电接通,油液从泵头出来,经过进油口和油路集成块进入电磁换向阀,从电磁换向阀出来,流经回油安全阀从回油口出来连接到油缸回油端;原油缸进油端油液从进油口进入,经过电磁换向阀从回油口流出回到油箱;油缸保压:在油缸顶出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掌握系统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磁换向阀断电处于中位,这时通过液压单向锁达到系统保压效果,当压力有损失时,可以实时打开电磁换向阀进行补压;系统卸荷:由于采用H 型中位机能换向阀,当电磁换向阀处于中位时,系统自动卸荷。但是这种电磁换向阀的阀体容易变形,阀芯工作时容易产生卡阀和介质的泄漏,并且阀体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物理变化,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超高压电磁换向阀,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磁换向阀的阀体容易变形,阀芯工作时容易产生卡阀和介质的泄漏,并且阀体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物理变化,使用寿命较短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压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的两端连接有电磁铁,阀体内设有超硬阀套,超硬阀套内设有阀芯,超硬阀套内设有油道连通阀芯外表面的空腔,阀芯的两端都设有压簧。采用超硬阀套可以防止高压状态下阀体变形。阀芯在其表面采用不同工艺,保证其在几何形状、使用寿命、配合间隔上达到最佳状态,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卡阀和介质的泄漏。在阀体上采用合金材料,经过处理后保证材质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回油口连通阀体内部油腔。进油口、回油口设在同一侧,这样安装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簧的内端设有垫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的阀孔内表面设有耐磨层,耐磨层上开有缓冲槽。 对阀体安装孔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阀体不产生物理变化。耐磨层可以增加耐磨性,缓冲槽可以保证油液流动不会很急促,运行较为平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阀体不会变形,阀芯工作时不会产生卡阀和介质的泄漏,并且阀体在安装过程中不会产生物理变化,使用寿命较长,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阀体1、电磁铁2、超硬阀套3、阀芯4、油道5、空腔6、压簧7、进油口8、回油口9、垫片10、耐磨层11、缓冲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超高压电磁换向阀,如图1,包括阀体1,阀体的两端连接有电磁铁2,阀体内设有超硬阀套3,超硬阀套内设有阀芯4,超硬阀套内设有油道5连通阀芯外表面的空腔6,阀芯的两端都设有压簧7。阀体上设有进油口8、回油口9连通阀体内部油腔。压簧的内端设有垫片10。如图2,阀体的阀孔内表面设有耐磨层11,耐磨层上开有缓冲槽12。
使用时,电磁铁2开始工作,阀芯4即可在阀体1内进行运行,油液即可在进油口8、回油口9进出,从而完成换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