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卷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329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卷弹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卷弹簧。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弹簧,涡卷弹簧的应用场合非常广泛,如:汽车电动升降门,坐椅靠背弹簧、发条等。平面涡卷弹簧,俗称发条弹簧,是用钢带绕制而成,在使用过程中,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作用扭矩后,材料产生弯曲弹性变形。当作用力消失后,弹簧积蓄的弹性势能释放使之回复到原始状态,此时产生的力矩称弹簧的输出扭矩。对于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由于弹簧回复的过程中存在应力损失和钢带之间的摩擦损失,所以输出扭矩通常小于作用扭矩。

由于涡卷弹簧本身具有可弯曲的弹性形变空间,而涡卷弹簧在处于初始状态时会具有较大的节距,而这些节距的存在增大了涡卷弹簧的体积,导致涡卷弹簧在运输的过程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卷弹簧,通过抱箍对涡卷弹簧施加作用力,缩小涡卷弹簧的占用体积从而降低涡卷弹簧的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涡卷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的外圈上套设用使所述的弹簧本体发生收缩形变的抱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抱箍套设在弹簧本体外圈的方式,对弹簧本体施加向内收缩的限位作用力,减少弹簧本体节距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弹簧本体的体积,使得一次性能运输较多的弹簧本体,降低运输成本。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簧本体包括有外耳钩部与内耳钩部,所述的抱箍上设有供所述的外耳钩部过渡并使所述的抱箍贴合所述弹簧本体外圈的弯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耳钩部在弹簧本体外圈的表面形成高度差,通过弯折部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外耳钩部形成的高度差进行过渡,使得抱箍能更好的贴合在弹簧本体的外圈,增大抱箍与弹簧本体之间的静摩擦力,防止抱箍与弹簧本体出现脱离的现象,使得抱箍能对弹簧本体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抱箍包括有螺栓与螺母,所述的螺母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母转动的掰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掰耳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的手部能有更好的施力点,将螺母拧紧固定螺栓上,对抱箍进行更好的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抱箍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供所述的螺栓穿设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孔的设置用于改变抱箍的内圈直径大小,使得抱箍能实现对不同大小弹簧本体的固定,增加抱箍的实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螺栓顶部设有摩擦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的顶部抵触在弹簧本体的外圈上,将定位孔穿设进螺栓再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通过摩擦片的设置增大螺栓与弹簧本体外圈之间的静摩擦力,防止螺栓与螺母在拧紧固定时,造成螺栓与螺母之间的相对转动现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耳钩部上开设有嵌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嵌设槽的设置将内耳钩部卡在安装位置内,并对内耳钩部形成沿长度方向的限位固定力,从而实现内耳钩部与安装位置之间的更好固定,提升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设槽靠近所述内耳钩部自由端的一侧缩口设置并使所述的嵌设槽两侧壁形成对称设置的倾斜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嵌设槽的两倾斜边能抵触在不同大小的安装位置上,增加弹簧本体的实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倾斜边上向外延伸有形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位置抵触在形变部上并使形变部发生形变,从而增大安装位置与嵌设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和静摩擦力,提升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本体的表面设有若干的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微孔的设置增大弹簧本体外表面的面积,使得弹簧本体外表面上能更好的附着上润滑油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本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氧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氧化层的设置使弹簧本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部的腐蚀氧化,提升弹簧本体的使用寿命与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抱箍的设置对弹簧本体施加限位固定的作用力,用于缩小弹簧本体的占用体积,从而减少弹簧本体的运输成本,并在抱箍上设置弯折部,使得抱箍能贴紧在弹簧本体的外圈上,增大与弹簧本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对弹簧本体实现更好的固定;通过嵌设槽与倾斜边的设置,使得嵌设槽能实现对不同安装位置的夹持固定,达到更好的连接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主要用于表示抱箍的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主要用于表示嵌设槽的结构)。

图中:1、弹簧本体;2、抱箍;3、外耳钩部;4、内耳钩部;5、弯折部;6、螺栓;7、螺母;8、掰耳;9、定位孔;10、摩擦片;11、嵌设槽;12、倾斜边;13、形变部;14、防氧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涡卷弹簧,参考图1和图2,包括弹簧本体1,弹簧本体1包括位于弹簧本体1外圈的外耳钩部3以及位于弹簧本体1轴心的内耳钩部4;弹簧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的微孔(图中未示出),微孔通过喷丸撞击的方式形成,弹簧本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氧化层14,通过防氧化层14延长弹簧本体1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微孔增加防氧化层14附着的牢固度;防氧化层14可为油漆。

弹簧本体1的外圈上套设有抱箍2,抱箍2上设有弯折部5,通过弯折部5用过渡外耳钩部3在弹簧本体1外圈上形成的高度差,使得抱箍2能更好的贴合在弹簧本体1的外圈上。抱箍2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定位孔9,螺栓6穿过抱箍2上远离定位孔9的一端以及定位孔9并和螺母7螺纹连接,通过抱箍2用于固定弹簧本体1的外圈直径。螺栓6头部粘接固定有摩擦片10,通过摩擦片10抵触在弹簧本体1的外圈上,增加与弹簧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拧紧中螺栓6的转动。螺母7端面上向外延伸有掰耳8,通过掰耳8用于驱动螺母7实现转动。

弹簧本体1靠近内耳钩部4的位置开设有嵌设槽11,嵌设槽11朝向内耳钩部4的一侧壁缩口设置并使嵌设槽11朝向弹簧本体1宽度的两侧壁形成一倾斜边12。倾斜边12上向外延伸有形变部13,将嵌设槽11扣合在安装位置,通过安装位置对形变部13施加作用力产生形变,从而实现弹簧本体1与安装位置之间的更好固定。形变部13的厚度小于弹簧本体1的厚度,从而使得形变部13能产生形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