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435阅读:4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件间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



背景技术:

现在的中国,由于天然林禁筏,木材已经非常短缺,而竹子却非常丰富,用竹子作为原料来制作、加工各种家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如市场上已经有的竹子地板、竹子菜板、竹子椅子等。以竹子作为原料或竹子与木材相结合作为原料,生产的竹子家具或竹木家具,因其环保、自然,必定将受到人们的喜爱。采用竹木结构制作各类家具时,经常需要将各种型号、长度的杆、管之间拼接起来形成基本框架,然后再在基本框架上搭设其他部件,目前常用的拼接处的连接方法为用钉子或销、榫头之类的直接定死,或者用胶水粘接固定,这几种方式都会造成杆件间的连接处被连接死,无法再自由拆卸,不利于人们自行组装,且由于连接处涂抹了胶水或存在钉、销导致连接处不平整、色彩不均匀、感官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其关键在于:包括由两根正对设置的第一边框架梁和两根正对设置的第二边框架梁围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的连接节点下方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支撑柱;

两根所述第二边框架梁之间连接有中间框架梁,两根所述第二边框架梁的下方对应所述中间框架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向支撑柱;

所述第二边框架梁包括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根横向支梁,两根所述横向支梁的外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边框架梁连接,两根所述横向支梁的内端与所述中间框架梁的端部连接;

所述中间框架梁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一连接端组连接;

所述中间框架梁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和第二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二连接端组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端组实现了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以及下方的竖向支撑柱之间的三向连接,多个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以及竖向支撑柱以简单的搭接方式连接形成基本框架,该框架即可作为家具的基本框架然后在其上安装其他部件,也可作为竹木类结构的教学模型,用于教学演示等。

上述第一连接端组包括开设在所述中间框架梁下表面的支梁卡口;

对应的两个所述横向支梁的内端面分别设有支梁榫头,所述支梁榫头插设在所述支梁卡口内,在所述支梁榫头上分别设有第一竖向固定孔,该第一竖向固定孔分别向上贯穿所述中间框架梁;

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上端设有竖向锁销,该竖向锁销向上插入对应所述第一竖向固定孔内。

采用上述方案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以类似公母榫的形式实现了水平方向的插接固定,而下方的竖向支撑柱通过第一竖向插接榫对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进行竖向固定,这种结构搭接简单,拆卸组装方便,且第一边框架梁和第二边框架梁之间连接过渡平整,上色后色泽均匀、美观。

上述第一竖向固定孔均为方孔。采用此设计孔、销之间固定牢固,不易松脱。

上述支梁榫头和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一体成型;

所述竖向锁销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一体成型。采用此方案方便加工、安装横向支梁竖向支撑柱。

上述第二连接端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的内端端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抵接板内侧,所述第一抵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二竖向固定孔,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形成对接槽;

所述中间框架梁的两侧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抵接板分别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之间的中间框架梁上开设有第三竖向固定孔,该第三竖向固定孔外端的所述中间框架梁的端部形成卡接板;

对应的两根所述横向支梁的第一抵接板的端面抵接,所述卡接板同时卡设在对应两根所述横向支梁的对接槽内,所述第二抵接板抵接在对应的抵接槽内;

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的上端面设有三个竖向插接榫,其中两根所述竖向插接榫分别插设在对应两根所述横向支梁内端的所述第二竖向固定孔内,另一根所述竖向插接榫插设在所述第三竖向固定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支梁和对应的竖向支撑柱之间采用榫、槽插接形式,组装简单快速,且可随随便根据需要拆卸开来,且横向支梁之间连接过渡平整,上色后色泽均匀、美观。

上述第二竖向固定孔和第三竖向固定孔均为方孔。采用此设计孔、榫之间固定牢固,不易松脱。

上述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和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一体成型。采用此设计方便加工横向支梁。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以类似公母榫的形式实现了水平方向的插接固定,而下方的竖向支撑柱通过竖向插接榫对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进行竖向固定,这种结构搭接简单,拆卸组装方便,且横向支梁和中间框架梁之间连接过渡平整,上色后色泽均匀、美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点构造即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家具中,还可作为教学模型框架用于教学演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第一连接端组的爆炸图;

图5为第二连接端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竹木框架榫卯节点,包括由两根正对设置的第一边框架梁1和两根正对设置的第二边框架梁2围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边框架梁1和第二边框架梁2的连接节点下方分别设有第一竖向支撑柱4,该第一竖向支撑柱4与所述第一边框架梁1和第二边框架梁2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边框架梁2之间连接有中间框架梁5,两根所述第二边框架梁2的下方对应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向支撑柱3,所述第二边框架梁2包括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根横向支梁201,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的外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边框架梁1连接,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的内端与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端部连接;

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201和第二竖向支撑柱3通过第一连接端组6连接,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201和第二竖向支撑柱3通过第二连接端组7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组6包括开设在所述中间框架梁5下表面的支梁卡口603,对应的两个所述横向支梁201的内端面分别设有支梁榫头601,所述支梁榫头601插设在所述支梁卡口603内,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上的支梁榫头601内端呈锯齿状啮合,在所述支梁榫头601上分别设有第一竖向固定孔602,该第一竖向固定孔602分别向上贯穿所述中间框架梁5,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3上端设有两根竖向锁销604,两根所述竖向锁销604分别向上插入对应所述支梁榫头601上的第一竖向固定孔602内,所述第一竖向固定孔602均为方孔,所述支梁榫头601和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201一体成型,所述竖向锁销604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3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连接端组7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抵接板701和第二抵接板702,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201的内端端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抵接板701和第二抵接板702,所述第二抵接板702位于所述第一抵接板701内侧,所述第一抵接板701上分别设有第二竖向固定孔703,所述第一抵接板701和第二抵接板702之间形成对接槽704;

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两侧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抵接板702分别设有抵接槽705,所述抵接槽705之间的中间框架梁5上开设有第三竖向固定孔708,该第三竖向固定孔708外端的所述中间框架梁5的端部形成卡接板706;

对应的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的第一抵接板701的端面抵接,所述卡接板706同时卡设在对应的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的对接槽704内,所述第二抵接板702抵接在对应的抵接槽705内;

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3的上端面设有三个竖向插接榫707,其中两根所述竖向插接榫707分别插设在对应两根所述横向支梁201内端的所述第二竖向固定孔703内,另一根所述竖向插接榫707插设在所述第三竖向固定孔708内。

所述第二竖向固定孔703和第三竖向固定孔708均为方孔,所述第一抵接板701、第二抵接板702和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梁201一体成型,所述竖向插接榫707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3一体成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