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720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秧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了一种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种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提高了插秧的速度及栽插质量,实现了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921993 U”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具有转向功能的插秧机行走箱”的该插秧机行走箱将转向机构和行走箱结合在一起。插秧机行走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转动连接,转向轴与下箱体之间设置有转向传动机构,通过方向盘转动转向轴时,其动力会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传递给下箱体,进而使连接于下箱体的地轮轴上的地轮转向,实现了轮式转向。但是,插秧机行走箱的变速传动装置中的输入动力的一轴、二轴以及三轴皆横向布置在行走箱的上箱体中,插秧输出轴纵向布置在插秧机的上箱体中,这样的布置结构使得上箱体的宽度较大,使插秧机整体结构比较繁琐、不简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以解决插秧机行走箱的变速传动机构占用空间较大,插秧机整体结构不简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传动机构包括:输入动力的一轴、二轴、三轴、插秧输出轴和行走输出轴,所述一轴、所述二轴、所述三轴和所述插秧输出轴平行布置;一轴快慢挡齿轮、一轴插秧双联齿轮和一轴行走双联齿轮,所述一轴快慢挡齿轮滑键连接于所述一轴,所述一轴插秧双联齿轮和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一轴,所述一轴快慢挡齿轮位于所述一轴插秧双联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之间,所述一轴快慢挡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相邻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结合牙嵌;二轴大小齿轮和二轴双联齿轮,所述二轴双联齿轮滑键连接于所述二轴,所述二轴大小齿轮连接于所述二轴;过渡齿轮、三轴圆柱齿轮和三轴圆锥齿轮,所述过渡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三轴,所述三轴圆柱齿轮和所述三轴圆锥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三轴;插秧驱动主动齿轮,所述插秧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插秧输出轴,所述插秧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插秧驱动主动齿轮相配合的插秧离合器;所述行走输出轴连接有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所述三轴圆柱齿轮啮合,所述一轴插秧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所述过渡齿轮啮合,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插秧驱动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二轴大小齿轮的一个齿轮与所述一轴插秧双联齿轮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所述三轴圆锥齿轮与所述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啮合;所述一轴快慢挡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牙嵌连接形成快挡位;所述一轴快慢挡齿轮与所述二轴大小齿轮的一个齿轮啮合形成慢挡位;所述二轴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啮合形成插秧行走速度选择挡位。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传动机构还包括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与所述一轴平行设置,所述倒挡轴设置有倒挡轴常啮合齿轮和倒挡轴滑动齿轮,所述倒挡轴常啮合齿轮连接于所述倒挡轴,所述倒挡轴滑动齿轮滑键连接于所述倒挡轴;所述倒挡轴常啮合齿轮与所述二轴大小齿轮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滑动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啮合、所述二轴双联齿轮与所述一轴行走双联齿轮脱离啮合形成倒挡位。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传动机构还包括后驱动轴,所述后驱动轴与所述一轴平行设置,所述后驱动轴连接有后驱动齿轮,所述后驱动齿轮与所述三轴圆柱齿轮啮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变速传动机构中,采用输入动力的一轴、二轴、三轴以及插秧输出轴平行设置,并且采用纵向布置的结构形式,这样的结构布置使得变速传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这种变速传动机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插秧机行走箱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洁。

2)由于变速传动机构中还设置了倒挡轴,使插秧机增添了倒挡位,实现了倒挡的功能。

3)在变速传动机构中,二轴上安装了二轴双联齿轮,二轴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与一轴行走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啮合形成插秧行走速度选择挡位,从而实现了插秧机在不同运行速度下进行插秧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包含了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插秧机行走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转向传动机构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锥齿轮差动减速装置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中,1-一轴,2-二轴,3-三轴,4-倒挡轴,5-上箱体,6-主离合器,7-一轴插秧双联齿轮,8-一轴快慢挡齿轮,9-一轴行走双联齿轮,10-二轴大小齿轮,11-二轴双联齿轮,12-倒挡轴常啮合齿轮,13-倒挡轴滑动齿轮,14-三轴圆柱齿轮,15-三轴圆锥齿轮,16-立轴圆锥齿轮,17-立轴,18-套筒,19-插秧驱动输出轴,20-后驱动轴,21-过渡齿轮,22-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3-插秧离合主动牙嵌,24-插秧离合被动牙嵌,25-后驱动齿轮,26-转向轴,27-上转向小齿轮,28-上转向大齿轮,29-中间轴,30-下转向小齿轮,31-下转向大齿轮,32-方向盘,33-扭矩倍增器,34-下箱本体,35-密封环,36-复合轴,37-动力输入锥齿轮,38-差动锥齿轮一,39-差动锥齿轮二,40-双联锥齿轮,41-地轮轴锥齿轮,42-地轮轴,43-差动轴,44-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行走箱变速传动机构的插秧机行走箱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以及图3共同所示,一种插秧机行走箱,它包括上箱体5和下箱体,下箱体又包括下箱本体34和套筒18,下箱本体34与套筒18固定连接,套筒18伸入上箱体5内部并转动连接,当然,在制造许可的前提下,下箱本体34与套筒18也可设为一体成为一个下箱体,并且上箱体5与套筒18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环35。

转向轴26转动安装在上箱体5上,上箱体5上还设置有液压马达和由方向盘32驱动的扭矩倍增器33,扭矩倍增器33与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转向轴26与扭矩倍增器33连接,这样,当转动方向盘32时,转向轴26就会相应转动,采用扭矩倍增器33是为了使转向操作更为轻便和灵活。

输入动力的一轴1、二轴2、三轴3、倒挡轴4、插秧输出轴19和后驱动轴20纵向平行安装于上箱体5内,一轴1的轴端安装有主离合器6,用于连接或切断动力输入。插秧输出轴19用于向插秧作业机构输出动力,地轮轴42安装于下箱体,使用时,地轮44安装在地轮轴42上,实现最终的行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行走箱中设置了一系列的传动部件,这些部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能够使插秧机前进、后退以及插秧作业的动力传递机构,它具有在陆地行走时使用的纯行走挡位、边行走边插秧的挡位、倒挡以及驱动履带运动的挡位等。以下是该动力传递机构的详细结构。

一轴1上设置了:一轴快慢挡齿轮8、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和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一轴快慢挡齿轮8位于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与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之间,一轴快慢挡齿轮8与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相邻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结合牙嵌;一轴快慢挡齿轮8滑键连接于一轴1,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和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一轴1,在本实施例中,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和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皆具有两个圆柱齿轮。

二轴2上设置了:二轴大小齿轮10和二轴双联齿轮11,二轴大小齿轮10键连接于二轴2,二轴双联齿轮11滑键连接于二轴2。

三轴3上设置了:过渡齿轮21、三轴圆柱齿轮14和三轴圆锥齿轮15,过渡齿轮2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三轴3,三轴圆柱齿轮14和三轴圆锥齿轮15分别键连接于三轴3。

倒挡轴4上设置了:倒挡轴常啮合齿轮12和倒挡轴滑动齿轮13,倒挡轴常啮合齿轮12键连接于倒挡轴4,倒挡轴滑动齿轮13滑键连接于倒挡轴4。

插秧输出轴19上设置了: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插秧输出轴19。

后驱动轴20上设置了:后驱动齿轮25,后驱动齿轮25键连接于后驱动轴20。

行走输出轴17安装于上箱体5内,行走输出轴17的一端键连接有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16,行走输出轴17的另一端与复合轴36的一端通过花键套或者联轴器连接。

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插秧输出轴19,插秧输出轴19设置有与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相配合的插秧离合器,通过该插秧离合器,可以更方便地控制插秧动力的输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插秧离合器包括插秧离合主动牙嵌23和插秧离合被动牙嵌24,插秧离合主动牙嵌23和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固定连接,插秧离合被动牙嵌24和插秧输出轴19键连接。

上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各齿轮的啮合关系是:

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的一个齿轮与三轴圆柱齿轮14啮合,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的一个齿轮与过渡齿轮21啮合,过渡齿轮21与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啮合,二轴大小齿轮10的一个齿轮与倒挡轴常啮合齿轮12啮合,二轴大小齿轮10的另一个齿轮与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的另一个齿轮啮合;三轴圆锥齿轮15与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16啮合;

一轴快慢挡齿轮8与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牙嵌连接形成快挡位;

一轴快慢挡齿轮8与二轴大小齿轮10的一个齿轮啮合形成慢挡位;

二轴双联齿轮11的一个齿轮与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的一个齿轮啮合形成插秧行走速度选择挡位。

上述变速传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路线是:

插秧状态行走的动力传动路线是:主离合器6→一轴1→一轴快慢挡齿轮8→二轴大小齿轮10→二轴2→二轴双联齿轮11→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三轴圆柱齿轮14→三轴3→三轴圆锥齿轮15→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16→行走输出轴17。

不插秧状态行走的动力传动路线是:

主离合器6→一轴1→一轴快慢挡齿轮8→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三轴圆柱齿轮14→三轴3→三轴圆锥齿轮15→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16→行走输出轴17。

倒挡的动力传动路线是:

主离合器6→一轴1→一轴快慢挡齿轮8→二轴大小齿轮10→倒挡轴常啮合齿轮12→倒挡轴4→倒挡轴滑动齿轮13→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三轴圆柱齿轮14→三轴3→三轴圆锥齿轮15→行走输出轴圆锥齿轮16→行走输出轴17。

插秧驱动的动力传动路线是:主离合器6→一轴1→一轴快慢挡齿轮8→二轴大小齿轮10→一轴插秧双联齿轮7→过渡齿轮21→插秧驱动主动齿轮22→插秧离合主动牙嵌23→插秧离合被动牙嵌24→插秧输出轴19→插秧机构。

后桥驱动的动力传动路线是:主离合器6→一轴1→一轴快慢挡齿轮8→二轴大小齿轮10→二轴2→二轴双联齿轮11→一轴行走双联齿轮9→三轴圆柱齿轮14→后驱动齿轮25→后驱动轴20→后桥。

如图4所示,转向轴26与下箱体的套筒18之间设置有转向传动机构,具体地,转向轴26设置有上转向小齿轮27,上转向小齿轮27可以与转向轴26设为一体也可以分体设置,中间轴29固定连接有上转向大齿轮28和下转向小齿轮30,同样的,当齿轮直径接近中间轴29时,下转向小齿轮30可以与中间轴29设为一体,下转向大齿轮31固定连接于套筒18。上转向小齿轮27与上转向大齿轮28啮合,下转向小齿轮30与下转向大齿轮31啮合,中间轴29转动安装于上箱体5内。

上述转向传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路线是:

方向盘32→扭矩倍增器33→转向轴26→上转向小齿轮27→上转向大齿轮28→中间轴29→下转向小齿轮30→下转向大齿轮31→套筒18→下箱本体34→地轮轴42→地轮44。

上述转向传动机构是两级减速的齿轮传动机构,为了获得适应的速比,也可以采用一级减速的结构或三级减速及以上的结构,这些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通过该动力传递机构,转向时,下箱体相对于上箱体转动,由于下箱体与地轮轴连接,因而可以驱动地轮转动,而与发动机等连接的上箱体不动。

如图5所示,插秧机行走箱的下箱本体34内还设置有锥齿轮差动减速机构,锥齿轮差动减速机构包括复合轴36,复合轴36包括顺序设置的输入轴段、差动轴安装轴段和输出轴段。输入轴段转动安装有动力输入锥齿轮40,并且动力输入锥齿轮40固定于下箱体,可以通过螺钉将动力输入锥齿轮40和下箱体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差动轴安装轴段插装有差动轴43,具体地,差动轴安装轴段可以开设安装孔,差动轴43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安装孔。差动轴43优选与复合轴36斜交布置。差动轴43的两端分别键连接有差动锥齿轮,分别定义为差动锥齿轮一38和差动锥齿轮二39。输出轴段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双联锥齿轮40。差动锥齿轮一38与双联锥齿轮40的一个齿轮啮合,差动锥齿轮二39与动力输入锥齿轮37啮合,双联锥齿轮40的另一个齿轮与地轮轴锥齿轮41啮合,地轮轴锥齿轮41固定连接在地轮轴42上,地轮轴锥齿轮41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键连接的方式与地轮轴42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锥齿轮差动减速机构的动力传动路线是:

行走输出轴17→复合轴36→差动轴43→差动锥齿轮二39→差动轴43→差动锥齿轮一38→双联锥齿轮40→地轮轴锥齿轮41→地轮轴42→地轮44。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命名的技术特征(如一轴、二轴、三轴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技术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安装顺序及工作顺序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