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838阅读:2267来源:国知局
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轴承拆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和制造过程中,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此时轴承座上的轴承孔的公差带与轴承的公差带相互交叠,现有技术中与轴承配合的轴承孔一般为圆形通孔或盲孔,因此当轴承与轴承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时,特别是例如深沟球轴承与轴承孔的配合,一般采用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属于紧配合中的一种,也就是说相配对的轴承的直径要大于轴承孔的直径,又因轴承孔为圆形一体式的通孔或盲孔,将轴承装配到轴承孔中的时候必须采用特殊工具挤压进去,或利用热涨冷缩的特性,将轴承孔加热,趁孔径扩大,迅速套到轴承上,待冷却收缩后二个零件就紧紧配合成一体了,如果碰到有些零件不能采取加热,也可将轴放在干冰里冷却,效果一样。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圆形轴承孔存在如下缺陷,轴承很难装入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必须借助其他工具,且在安装过程中很容易使轴承变形损坏,且安装好后若要更换轴承也极为麻烦,当轴承孔为盲孔的时候,若需替换轴承都必须采用拉拔装置将轴承从轴承孔中拉拔出来,操作麻烦。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对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装配和拆卸的便捷性、降低两者的装配难度,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座,可提高轴承座与轴承在装配和拆卸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座,包含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座本体,可拆卸地安装于轴承座本体上并将轴承压紧在轴承座本体上的压紧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轴承座包含轴承座本体和可拆卸地安装于轴承座本体上用于压紧轴承的压紧部件,在装配轴承时,首先将轴承放置于轴承座本体上,然后安装压紧部件,利用压紧部件将轴承压紧在轴承座本体上,需要替换轴承时,只需对压紧部件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对轴承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轴承与轴承座之间装配的便捷性,降低了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的,轴承座本体包含第一板段、与第一板段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板段、分别连接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第三板段,且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围成用于放置轴承的安装区,并在轴承放置于安装区内后,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均同时与轴承相互抵持;其中,压紧部件位于安装区中,且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上,用于压住轴承。通过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围成的安装区可实现轴承的放置,并在轴承放入安装区后,通过将压紧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上可实现对轴承在轴承座本体上的固定,从而完成轴承与轴承座本体之间的装配。

进一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围成的安装区呈U形结构,从而使得该安装区有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在安装时,可将轴承通过该开口放入安装区内,从而方便了轴承与轴承座本体件的装配。另外,安装区相对于开口的一侧为一弧面,该弧面可与轴承完全贴合,增大与轴承之间的贴合面积,从而可提高轴承与轴承座本体之间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第三板段可分别与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之间可拆卸连接;或,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之间也可采用一体成型式。

进一步的,为了抵住轴承使其不沿其轴向方向运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上均设有用于抵住轴承的挡边,且各挡边用于同时抵住轴承的同一侧,且该侧为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的任意一侧。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在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上的挡边可对轴承在安装区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使得轴承座与轴承之间的装配更为方便。

同时,为了提高各挡边在抵住轴承时的强度,各挡边可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的将压紧部件装拆于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上,压紧部件与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当压紧部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板段上时,第一板段上还开设用于被螺栓的栓体插入的第一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朝垂直于第二板段的方向贯穿第一板段,且螺栓的栓体在穿过第一定位孔后与压紧部件螺纹连接;当压紧部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板段上时,第二板段上还开设用于被螺栓的栓体插入的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朝垂直于第一板段的方向贯穿第二板段,且螺栓的栓体在穿过第二定位孔后与压紧部件螺纹连接。

压紧部件与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的连接,均是在第一板段或第二板段上开设定位孔,螺栓穿过定位孔与压紧部件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简单方便,且压紧部件的拆装都不会干涉到安装于安装区中的轴承。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朝着垂直于第三板段的方向延伸,构成一腰型孔。定位孔为腰型孔,可通过腰型孔调节压紧部件的位置,使轴承座可适配具有不同直径大小的轴承。

进一步的,压紧部件为挡块,且挡块用于压住所述轴承的部位为与轴承配合的弧面,通过挡块的弧面与轴承的贴合,可增大挡块与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将轴承压紧在轴承座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座与轴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座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轴承座,用于安装轴承,如图1所示,该轴承座包含轴承座本体1,可拆卸的安装于轴承座本体1上并将轴承2压紧在轴承座本体1上的压紧部件。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轴承座包含轴承座本体1和可拆卸地安装于轴承座本体1上用于压紧轴承2的压紧部件,在装配轴承2时,首先将轴承2放置于轴承座本体1上,然后安装压紧部件,利用压紧部件将轴承2压紧在轴承座本体1上,需要替换轴承2时,首先将压紧轴承2的压紧部件拆卸下来,然后即可直接替换轴承2,因此采用该种轴承座后,轴承2可便利地装拆于轴承座上,可避免轴承2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一体式轴承孔配合而产生的装拆困难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说,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座本体1包含第一板段1-1、与第一板段1-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板段1-2、分别连接第一板段1-1和第二板段1-2的第三板段1-3。且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和第三板段1-3围合成用于放置轴承2的安装区4,如图1所示,该安装区4近似一个U形的结构,且有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开口。当轴承2与轴承座进行装配时,可将轴承2从安装区4的开口放入安装区4中,并当轴承2放置在安装区4内后,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和第三板段1-3均同时与轴承2相互抵持,限制了轴承2在其径向方向上三个方向的位置。同时,为了限制轴承2在其径向上第四个方向上的位置,将轴承2压紧在轴承座本体1上,压紧部件也位于安装区4中,并与轴承座本体1的第一板段1-1可拆卸连接,限制轴承2沿其径向上第四个方向上的位置。而根据实际情况,压紧部件也可安装在第二板段1-2上。

此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配需求,第三板段1-3可分别与第一板段1-1和第二板段1-2之间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和第三板段1-3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轴承座本体的强度,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和第三板段1-3之间采用的一体成型的结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轴承2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定,第一板段1-1、第二板段1-2和第三板段1-3上均还设有用于抵住轴承2的挡边5,且各挡边5用于同时抵住轴承2的同一侧,且该侧可以为垂直于轴承2轴线方向的任意一侧。由此不难发现,当轴承2放入轴承座本体1的安装区4内后,通过各挡边5可对轴承2在安装区4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使得轴承座与轴承2之间的装配更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边5位于轴承2轴线方向的左侧,且各挡边5依次相连。

同时,为了方便压紧部件装拆于第一板段1-1或第二板段1-2上,压紧部件为一挡块3,且该挡块3通过螺栓(图中未画出)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板段1-1上,其中螺栓由栓体和设置于栓体一端的栓帽组成,且栓帽(图中未画出)的直径大于栓体(图中未画出)的直径。

并且,为了实现螺栓对第一板段1-1与挡块3之间的锁紧固定,在第一板段1-1上开设有用于被螺栓的栓体插入的第一定位孔1-1-1,且该第一定位孔1-1-1朝垂直于第二板段1-2的方向贯穿第一板段1-1,第一定位孔1-1-1为台阶孔或不带台阶的通孔,如图2所示,挡块3上开设有与栓体螺纹配合的螺纹孔3-1,螺栓的栓体从第一板段1-1背离第二板段1-2的一侧插入,并在穿过第一定位孔1-1-1后与挡块3上的螺纹孔3-1螺纹连接。并且,当第一定位孔1-1-1为台阶孔时,螺栓的栓帽用于抵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当第一定位孔1-1-1为不带台阶的通孔时,螺栓的栓帽抵在第一板段1-1背离第二板段1-2的一侧上。

同理,当挡块3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板段1-2上时,为了实现螺栓对第二板段1-2与挡块3之间的锁紧固定,在第二板段1-2上开设有用于被螺栓的栓体插入的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画出),且该第二定位孔朝垂直于第一板段1-1的方向贯穿第二板段1-2,第二定位孔为台阶孔或不带台阶的通孔,如图2所示,挡块3上开设有与栓体螺纹配合的螺纹孔3-1,螺栓的栓体从第二板段1-2上背离第一板段1-1的一侧插入,并在穿过第二定位孔后与挡块3上的螺纹孔3-1螺纹连接。并且,当第二定位孔为台阶孔时,螺栓的栓帽用于抵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当第二定位孔为不带台阶的通孔时,螺栓的栓帽抵在第二板段1-2背离第一板段1-1的一侧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块3安装在第一板段1-1上,且挡块3用于压住轴承2的部位为与轴承2配合的弧面3-2。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轴承座,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画出)均朝着垂直于第三板段1-3方向延伸,为一腰型孔,当定位孔为腰型孔时,可通过腰型孔在朝向或背离第三板段1-3的方向上调节压紧部件的位置,使轴承座可适配具有不同直径大小的轴承2。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