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及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590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是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湿式双离合器是指双离合器为一大一小两组同轴安装在一起的多片式离合器,它们都被安装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密闭油腔里。因此湿式离合器结构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能够传递比较大的扭矩;同时,又由于可以利用液压油进行冷却和润滑,因此磨损较小且散热好。基于上述原因,湿式双离合器被广泛运适于汽车制造领域。

如中国专利CN201510362821.4所示,现有技术中,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仅仅涉及到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当主油路供油不稳会造成油压波动,在离合器结合时,不可避免产生换挡冲击和换挡抖动等问题。另外,液压控制系统中油路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产生阀芯卡滞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安全的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以及将液压油输出的主油路,所述主油路分别通往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液压管路设有相应的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均各连接有一蓄能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均为先导式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具有弹簧端和先导端,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的油路设反馈回路,所述反馈回路连通于所述弹簧端和先导端之间,所述弹簧端反馈油路的第一节流孔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先导端反馈油路的第二节流孔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油路结构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的油路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均各连接有第一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入端均各连接有第二滤网。

优选的,所述主油路分别通往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且靠近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活塞腔处。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及如上述的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在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有滤网,提升了液压油在流经滑阀和阀腔清洁度,避免了因杂质造成滑阀的卡滞;

2、本实用新型近离合器容腔的油路设有蓄能器,避免了因主油路的波动造成的油振和液压冲击;

3、本实用新型离合器控制滑阀在先导端和弹簧端设有反馈油路,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使滑阀的移动更为平顺,对离合器压力的控制可以实现平滑曲线控制;

4、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离合器侧,测得的压力数值更加接近离合器压力的真实值,为TCU的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变速箱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离合器37和第二离合器38的结合和分离,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以及将液压油输出的主油路30,所述主油路30分别通往所述第一离合器37和第二离合器38的液压管路设有相应的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具体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均为VFS电磁阀。VFS电磁阀的特点是可以对压力和流量精确控制。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具有先导端311和弹簧端312,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的输出端的油路设反馈回路,所述反馈回路连通于所述先导端311和弹簧端312之间,所述先导端311反馈油路的第一节流孔313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端312反馈油路的第二节流孔314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的油路结构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的油路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的控制精确性体现在:经过VFS离合器控制阀后侧输出端的的油路设反馈回路,即在先导端311和弹簧端312设有反馈油路,先导端311反馈油路的第一节流孔313的尺寸比弹簧端312反馈油路的第二节流孔314的尺寸小,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在电磁阀控制时,可以提高控制离合器结合和分离的精确性。同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的输出端均各连接有一蓄能器33。该蓄能器33可以吸收因主油路的波动引起的油振及液压冲击,使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这两种状态更为平稳。

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的输出端均各连接有第一滤网34。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的输入端均各连接有第二滤网35。主油路30中的液压油经第二滤网35过滤后到达VFS离合器控制阀,液压油通过VFS离合器控制阀后,经过第一滤网34的再次过滤到达离合器。设置该第一滤网34的主要作用是当离合器分离时,离合器活塞腔内部的液压油泄油时会经过该第一滤网34后再通过离合器控制阀泄油,其保证了泄油时,离合器控制阀不会因油液带回离合器内部的杂质而卡滞。

所述主油路30分别通往所述第一离合器37和第二离合器38的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36。所述压力传感器36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31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32的输出端,且靠近所述第一离合器37和第二离合器38的活塞腔处。即本实用新型在该控制油路靠近离合器活塞腔处设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更接近离合器的控制压力的真实值,为整个系统的自学习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离合器控制阀的电流的大小控制阀芯与阀体配合开口的大小控制进入离合器活塞腔液压油的多少,进行调节离合器活塞腔中液压油压力的大小,进而调节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包括第一离合器37和第二离合器38,及如上述的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的控制回路在离合器控制阀的后侧设置有蓄能器,可以吸收因供油不稳定造成的油压波动,在离合器结合时,可以避免节流孔换挡冲击和换挡抖动等问题;在离合器控制回路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将离合器压力信号传递给TCU,为离合器的闭环控制提供了保障,为变速箱的自学习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整个变速箱的控制更为精准;在离合器控制油路中设置有前后滤网,保证了控制油路的清洁度,阀芯出现卡滞的情况极少出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