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584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



背景技术:

现有设备在搬运或者定位中会发生震动,特别是着地定位时震动比较大,在移位中设备震动会影响内部元件功能,严重导致设备内部元件的损坏,而通常情况下一般设备底座下端设置的垫子金属质底垫,硬度较高,减震能力差,现有的减震垫结构简单、减震效果不好,一方面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包括外表面绕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柱、套设在螺纹柱上的变形减震部以及对应紧贴在变形减震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所述变形减震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变形减震部的中部设有贯穿变形减震部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绕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变形减震部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形凹槽,且所述变形减震部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能够伸缩的第一柱状筒,且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能够伸缩的第二柱状筒,所述第一柱状筒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垫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柱状筒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柱状筒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且第二柱状筒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垫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的中部均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的直径;所述变形减震部的内部中空,所述变形减震部内设有以减震球为单元组成的第一减震带和第二减震带,所述第一减震带和第二减震带为圆环式结构,所述第一减震带由一层减震球组成,第二减震带由两层减震球组成,所述第一减震带和变形减震部的顶部形成第一减震腔,第一减震带和第二减震带之间形成第二减震腔,第二减震带和变形减震部的底部形成第三减震腔,所述减震球的内部中空,且减震球内填充有机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采用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减震部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油为合成机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腔、第二减震腔以及第三减震腔内均填充有减震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变形减震部可以绕着螺纹主上下移动,可以适合不同高度的减震需求;当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向外拉出时会将第一柱状筒和第二柱状筒带出,此时,第一柱状筒、第二柱状筒、变形减震部、第一垫部以及第二垫部会在变形减震部上下侧形成两个空腔,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变形减震部内还设有第一减震带和第二减震带,可大大降低震动的等级,从而达到良好的防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形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形减震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中:1-外螺纹;2-螺纹柱;3-变形减震部;4-第一垫部;5-第二垫部;6;第一通孔;7-内螺纹;8-第一环形凹槽;9-第二环形凹槽;10-第一柱状筒;11-第二柱状筒;12-第二通孔;13-减震球;14-第一减震带;15-第二减震带;16-第一减震腔;17-第二减震腔;18-第三减震腔;19-有机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制的减震垫,包括外表面绕设有外螺纹1的螺纹柱2、套设在螺纹柱2上的变形减震部3以及对应紧贴在变形减震部3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垫部4和第二垫部5,所述变形减震部3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变形减震部3的中部设有贯穿变形减震部3的第一通孔6,且第一通孔6的内侧壁上绕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相配合的内螺纹7,所述变形减震部3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形凹槽8,且所述变形减震部3的下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环形凹槽9,所述第一环形凹槽8内设有能够伸缩的第一柱状筒10,且第二环形凹槽9内设有能够伸缩的第二柱状筒11,所述第一柱状筒10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垫部4固定连接,且第一柱状筒10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8内,所述第二柱状筒11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9内,且第二柱状筒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垫部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部4和第二垫部5的中部均设有第二通孔12,且第二通孔1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2的直径;所述变形减震部3的内部中空,所述变形减震部3内设有以减震球13为单元组成的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所述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为圆环式结构,所述第一减震带14由一层减震球13组成,第二减震带15由两层减震球13组成,所述第一减震带14和变形减震部3的顶部形成第一减震腔16,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之间形成第二减震腔17,第二减震带15和变形减震部3的底部形成第三减震腔18,所述减震球13的内部中空,且减震球13内填充有机油1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部4和第二垫部5采用金属材质;该材质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安装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减震部3采用橡胶材质;在实际使用中,可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油19为合成机油;合成机油可吸收掉一部分震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腔16、第二减震腔17以及第三减震腔18内均填充有减震材料;可达到逐级减震的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变形减震部3调至需安装的高度,此时,将第一垫部4向上拉动、第二垫部5向下拉动,第一垫部4会将第一环形凹槽8中的第一柱状筒10拉出,第二垫部5会将第二环形凹槽9中的第二柱状筒11拉出,此时,在变形减震部3的上下端形成两个空腔,可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当震动传递至减震垫时,震动首先会经过第一垫部4、变形减震部3以及第一柱状筒10组成的空腔,在这一过程中,减震垫会削弱一部分能量,当震动传递至变形减震部3时,由于变形减震部3内设有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且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由减震球13组成,当震动传递至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时,减震球13中的有机油会大大吸收震动的能量,当震动传递至第一减震带14和第二减震带15时,震动的能量大大减弱;,当震动传递至第二垫部5时,也会削弱一部分能量,因此,该减震垫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适合在防震减震领域推广和应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