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螺杆空压机的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886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螺杆空压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螺杆空压机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单螺杆空压机又称蜗杆空压机,单螺杆空压机的啮合副由一个6头螺杆和两个11齿的星轮构成。蜗杆同时与两个星轮啮合使排量增加一倍,空压机的体积小,每分钟只有9立方米的蜗杆空压机的重量仅为活塞式的1/6。其原理在于:螺杆螺槽在星轮齿尚未啮入前与吸气腔相通,处于吸气状态,当螺杆转到一定位置,星轮齿将螺槽封闭,吸气过程结束;吸气过程结束后,螺杆继续转动,随着星轮齿沿着螺槽推进,封闭的齿间容积逐渐减小,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当齿间容积与排气孔口连通时,压缩过程结束;当齿间容积与排气孔口连通后,由于螺杆继续旋转,被压缩气体通过排气孔口输送至排气管,直至星轮齿脱离该螺槽为止。由于有三个旋转轴,螺杆和星轮的刚性相差较大,运动中易边形不均匀,尽管螺杆承受的径向和轴向气体力可以自动平衡,但星轮承受气体力,是易损件,所以需要改进螺杆两端的轴承结构来辅助自动平衡,减少星轮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螺杆空压机的轴承结构,来辅助螺杆实现自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螺杆空压机的轴承结构,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一根螺杆和两个对称布置于螺杆两侧的两个星轮,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入机壳边侧的两个轴承室内,两个轴承室内均设有两个安装于螺杆上的角接触球轴承,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通过机壳内的一卡紧块卡紧于轴承室内,卡紧块位于轴承室的入口处,每个轴承室内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安装,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之间设有碟形弹簧和隔离环,碟形弹簧安装于螺杆上且呈压缩状态,隔离环套在碟形弹簧外,每个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径表面设有环状的沟槽,沟槽内设有O型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螺杆两端的装有两个面对面的角接触球轴承,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之间设有隔离环和呈压缩状态的碟形弹簧,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径表面设有O型圈,O型腔和碟形弹簧能避免两个角接触球轴承卡死,通过这种结构辅助螺杆实现自动平衡,星轮的轴的两端也可以采用这种轴承结构,可以减少星轮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如下:

1机壳、2螺杆、3星轮、4角接触球轴承、5卡紧块、6碟形弹簧、7隔离环、8 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单螺杆空压机的轴承结构,包括机壳1、设置于机壳1内的一根螺杆2和两个对称布置于螺杆2两侧的两个星轮3,所述机壳1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螺杆2的两端分别穿入机壳1边侧的两个轴承室内,两个轴承室内均设有两个安装于螺杆2上的角接触球轴承4,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通过机壳1内的一卡紧块5卡紧于轴承室内,卡紧块5位于轴承室的入口处,每个轴承室内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面对面安装,这样,载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之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但当轴受热伸长时,轴承游隙减小,容易造成轴承卡死,因此要特别注意轴承游隙的调整。因而在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之间设有碟形弹簧6和隔离环7,碟形弹簧6安装于螺杆2上且呈压缩状态,隔离环7套在碟形弹簧6外,每个角接触球轴承4的外径表面设有环状的沟槽,沟槽内设有O型圈8。O型腔和碟形弹簧6能避免两个角接触球轴承4卡死。

在具体实施时,机壳1内设有与沟槽对应的凹槽,凹槽和沟槽相配合构成环状腔体,O型圈8设置于腔体内。

在具体实施时,同样地,星轮3的轴的两端穿入机壳1边侧的另两个轴承室内,这两个轴承室内安装有与螺杆2两端相同的轴承结构,这边就不再赘述了。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