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5516阅读:5068来源:国知局
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特别涉及一种弯管。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前,人民使用的管道一般都为圆柱体状,但是,在很多场合,需要管道具有一定的形状来与管道的安装地点相适应。例如现有的一种弯管,弯管呈一定角度的弯曲,该形状的弯管一端为接枝的流入端,另一端为接枝的流出端。安装时,弯管的两端分别和待连接件进行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螺纹连接等。

公告号为CN2051738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弯管。该弯管包括设有内腔的弯管本体。弯管本体一端设有供接枝流入内腔的流入端口,另一端设有供介质流出内腔的流出端口,流入端口处形成有与待连接件抵接的抵接面以及靠近内腔一侧且与抵接面形成一个钝角的缓冲斜面。所述流出端口靠近内腔一侧箱内凸出形成缓冲环,达到了能够保护弯管与待连接件处不易受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需要多个弯管的连接,而该弯管并不能实现这种功能,需要焊接机进行焊接,不方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管,其能够首尾卡接,具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弯管连接状态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开口面积大于出料端开口的面积,所述出料端一体连接有外环形块,所述外环形块与出料端之间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进料端一体连接有处于管体内的内环形块,当出料端处于进料端内时,内环形块与环形槽卡接,所述内环形块构成的圆形直径略小于出料端构成圆形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个弯管固定后,需要再次连接另一个弯管时,人们将另一个弯管的进料端卡入固定弯管的出料端。出料端逐渐移动进入进料端内的过程中,内环形块构成的圆形直径略小于出料端的圆形直径,所以两者存在过盈作用。因此,当内环形块移动至环形槽内后,两个相互卡接的弯管需要克服内环形块和出料端之间的过盈作用才能实现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一体连接有处于管体外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好后的管体发现位置偏移后,人们可以将绳索套进拉环内,随后拉动管体至所需要的位置。拉环提供了人们施力的着力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包括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一端与进料端连通,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与出料端连通,所述中间管设置为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管体中流过时,管体的弯形结构让水流速度很快,冲击力较大。加入中间管后,整个管体的路径变长,中间管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进而让水流从出料端出来后速度不至于过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一层不粘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体在管体内流动时,液体不会粘连在管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一体连接有多个沿着管体长度分布的凸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节能够增强管体的强度。另外管体安装后,多个凸节能够增强管体与管体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管体移动的难度。在管体搬运的过程中,多个凸节也能够减少管体移动过程中的滑移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形块朝向环形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环形块处于环形槽时,密封圈能够进一步增强两个管体连接后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环形块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环形槽设置有多个与凸块契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环形块处于环形槽内时,多个凸块和凹槽的配合让卡接后的两个管体连接更为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个弯管固定后,需要再次连接另一个弯管时,人们将另一个弯管的进料端卡入固定弯管的出料端。,出料端逐渐移动进入进料端内的过程中,内环形块构成的圆形直径略小于出料端的圆形直径,所以两者存在过盈作用。因此,当内环形块移动至环形槽内后,两个相互卡接的弯管将很难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以进料端为主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以出料端为主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体;2、进料端;3、出料端;4、外环形块;5、内环形块;6、环形槽;7、拉环;8、中间管;9、凸块;10、凸节;11、密封圈;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弯管,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包括进料端2和出料端3。进料端2的开口面积大于出料端3的开口面积。进料端2一体连接有处于管体1内部的内环形块5。内环形块5构成圆形的直径略小于出料端3构成圆形的直径。因此进料端2卡入出料端3的开口内的过程中,内环形块5与进料端2存在过盈作用。出料端3一体连接有处于管体1外的外环形块4。外环形块4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环形槽6。环形槽6与内环形块5恰好契合,因此内环形块5处于环形槽6内时,环形槽6和内环形块5配合让两个连接的管体1密封连接。

如图2所示,外环形块4朝向出料端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1,当内环形块5处于环形槽6内时,密封圈11与内环形块5紧密连接进而增强两个管体1连接的密封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内环形块设置有多个朝向管体1内侧的凸块9。环形槽6设置有多个与凸块9契合的凹槽12。当内环形块5处于环形槽6内时,凸块9和凹槽12的契合增强了两个管体1的连接强度。凸块9设置为弧状,让凸块9能够更容易地卡入凹槽12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管体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大颗粒物质进入管体1内的过滤网。管体1的内壁设置有一层不粘涂层。不粘涂层让液体在管体1内流通时,液体不会粘在管体1的内壁上。

如图1所示,管体1一体连接有处于管体1外的拉环7。拉环7处于管体1的中部。人们可以将绳索穿过拉环7进而拉动管体1,提供人们拉动管体1的着力点。

如图1所示,进料端2和出料端3之间连接有中间管8。中间管8设置为环状。在液体从进料端2进来再从出料端3离开的过程中,中间管8起到了缓冲的效果,降低出料端3出来液体的流速。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管体1一体连接有多个沿着管体1长度分布的凸节10。凸节10能够增强管体1的强度。另外管体1安装后,多个凸节10能够增强管体1与管体1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管体1移动的难度。在管体1搬运的过程中,多个凸节10也能够减少管体1移动过程中的滑移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