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552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平板显示器不仅是台式机的显示器,也是包括笔记本电脑、PDA、液晶电视等的必要显示装置。作为这种平板显示器,现在主要有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等离子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以及场发射显示器,简称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这些平板显示器与阴极线管(CRT)相比使用性能更佳,平均耗电量也比相同图像大小的CRT要小,另外放热量也小。所以最近作为手机或者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下一代显示装置得到关注。

申请公开号为CN10116581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平板显示器的支架组件》(申请号:CN200610096670.3)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桌面上的底座;可旋转结合在上述底座一侧的第1支持臂;可旋转结合在上述第1支持臂上端的第2支持臂;以及固定于显示图像的机身后表面,可旋转结合在上述第2支持臂上端的第3支持臂。在上述支架结构中,底座只能平放于桌面上,这样不仅导致桌面的面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不能对显示器的高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调节高度的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包括支撑座、连接座及夹持件,所述连接座设于支撑座上,所述夹持件能活动地设于连接座上并与支撑座之间形成有用以夹持桌面的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夹板横向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顶部;所述连接座的侧壁上开有第一连接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有第二连接孔,且该第二连接孔为至少两个且间隔布置,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将连接座能上下调节地连接于支撑座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连接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半孔及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位于第二半孔的顶部并孔径大于第二半孔的孔径。采用该结构,便于在调节显示器高度时,使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对接,且操作时只要使较大的第一半孔与第一连接孔对齐并旋入定位销即可,装配完毕状态下,定位销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入第二半孔使支撑座与连接座相互定位。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第一半孔及第二半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竖向布置,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的下端,所述夹持件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三连接板上。采用该结构,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夹持在桌面上,从而充分利用空间。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螺杆、第二夹板及旋钮,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该螺纹孔竖向布置,所述第二夹板设于螺杆上端并与第一夹板之间构成所述的夹槽,所述旋钮设于螺杆下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孔为两个并上下间隔布置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的第二连接孔为三个并上下间隔布置于第一连接板上。采用该结构,通过两组定位销定位,可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的定位销为螺钉。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座成形为L形并一体成型。所述的连接座成形为L形并一体成型。

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均为相邻并平行布置的两组,且所述的夹持件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连接座设于支撑座上,夹持件能活动地设于连接座上并与支撑座之间形成有用以夹持桌面的夹槽,便于利用该结构将显示器夹持在桌面上,有效利用空间;同时,调节定位销穿过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相对位置,可实现对显示器高度的调节,且调节方便,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显示器支架的底座包括支撑座1、连接座2及夹持件3,连接座2设于支撑座1上,夹持件3能活动地设于连接座2上并与支撑座1之间形成有用以夹持桌面的夹槽1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支撑座1具有第一连接板11及第一夹板12,第一连接板11竖向布置,第一夹板12横向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的顶部,从而使支撑座1成形一体成型的为L形结构。连接座2具有第二连接板21及第三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1竖向布置,第三连接板22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1的下端,从而使连接座2成形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连接座2的第二连接板21上开有第一连接孔211,对应的,第一连接板11上开有第二连接孔111,且该第二连接孔111为至少两个并上下间隔布置,定位销4穿过第一连接孔211及第二连接孔111将连接座2能上下调节地连接于支撑座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半孔112及第二半孔113,第一半孔112位于第二半孔113的顶部并孔径大于第二半孔113的孔径。第一半孔112及第二半孔113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连接孔211的孔径。采用该结构,便于在调节显示器高度时,使第一连接孔211与第二连接孔111对接,且操作时只要使较大的第一半孔112与第一连接孔211对齐并旋入定位销4即可,装配完毕状态下,定位销4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入第二半孔113使支撑座1与连接座2相互定位。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销4可采用螺钉。

本实施例的夹持件3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三连接板22上。具体的,夹持件3包括螺杆31、第二夹板32及旋钮33,第三连接板22上开有与螺杆31相匹配的螺纹孔221,螺杆31穿过该螺纹孔221竖向布置,第二夹板32设于螺杆31上端并与第一夹板12之间构成夹槽10,旋钮33设于螺杆31下端。第一连接孔211为两个并上下间隔布置于第二连接板21上,第二连接孔111为三个并上下间隔布置于第一连接板11上,以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211、第二连接孔111均为相邻并平行布置的两组,且夹持件3为两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