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065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管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抖动造成汽车空调的暖风进出水管不稳定,汽车空调暖风进水管的进口端以及暖风出水管的出口端一般都同时固定在汽车空调的左壳体上,传统固定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通过前后两颗螺钉来固定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二种则是通过一侧设定位柱,另一侧打螺钉的方式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固定到壳体上,采用第一种方法时,在总成装配过程中会多进行一次螺钉的安装操作,需要留位打孔,从而影响了安装效率,而采用第二种方法,因为进水管和出水管为细长的铝管,实际产品的走向变形公差一般为± 2mm,由于管路的变形则容易导致压板固定方式失效,从而影响安装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提高汽车空调暖风进出水管固定的装配效率,以及安装固定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柱固定结构,包括下压板和上压板,下压板和上压板相互压合后能够合围形成用于固定管柱的安装孔,其要点在于:

所述下压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凸起,上压板上对应限位凸起的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转动部和干涉部;

当限位凸起前端与转动部抵接时,上压板可绕限位凸起转动,使上压板靠近或远离下压板;

当限位凸起前端与干涉部抵接时,限位凸起的末端与转动部远离干涉部的一端抵接,上压板只可向远离下压板的方向转动;

所述上压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下压板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槽配合,可快速实现对管柱固定,从而提高管柱的固定效率,且因为限位槽的结构,当上下压板压合后,可充分抑制上下压板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质量,保证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的前端设有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限位凸起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两个夹持部之间的间距与限位槽相应位置的宽度相适。采用以上结构,当限位凸起嵌入限位槽之后,夹持部处于上压板在该位置的内外两侧,实现对上压板该部位的夹持,从而对其沿宽度方向的偏移起到限制作用,防止限位槽向侧面滑动,导致限位凸起与限位槽分离,提高固定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和上压板压合后,下压板的压合面A与上压板的压合面B抵接;

所述限位凸起呈前大后小结构,包括嵌入部,以及连接嵌入部后端与压合面A的支撑部,所述嵌入部的后端、压合面A与支撑部三者合围形成凹槽C,所述上压板对应凹槽C的位置设有与凹槽C相适应的限位卡;

当下压板和上压板压合后,所述限位卡嵌入凹槽C中。采用以上结构,当上下压板相互压合后,限位卡嵌入凹槽C中,可进一步防止上压板相对下压板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使压合更紧凑稳定牢固,提高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和上压板均呈镂空结构,该下压板和上压板的两侧表面均交错分布有加强筋。采用以上结构,可以相对减少其重量,而又不会影响其强度,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上设有自压合面A向内凹陷的凹槽A,上压板上设有自压合面B向内凹陷的凹槽B,凹槽A和凹槽B均呈弧形结构,其合围形成呈圆形结构安装孔。采用以上结构,更方便对管柱进行固定,先将下压板的凹槽A与管柱嵌合后,上压板的限位槽与限位凸起配合,向下压板相向旋转压合,则刚好实现对管柱的卡合固定,快速便捷,提高安装固定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上压板在该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贯穿出压合面B,下压板在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螺孔,下压板和上压板压合后,上压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通过螺钉与下压板连接固定。采用以上结构,可将上压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与下压板可拆卸固定,提高固定结构整体的安装效率和可靠性。

为了更方便螺钉的安装操作,以及满足螺钉的隐蔽性,所述安装槽为上压板自其内侧表面向外侧凹陷的沉槽,且安装槽远离压合面B的一端敞口。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止位件,下压板在对应止位件的位置设有槽口,当下压板和上压板压合后,所述止位件卡入槽口中。采用以上结构,与另一端的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结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上下压板压合后的两端固定连接,可以满足短时间固定或无抖动固定场合,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结构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一种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包括空调壳体、进水管和出水管,其关键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进口端和出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的管柱固定结构安装到空调壳体上。

采用以上结构,提高了汽车空调暖风进出水管的固定效率,节省了螺钉用量,同时有效提高了进出水管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松防脱。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板与空调壳体一体成型。采用以上结构,安装时,则只需将进出水管放到下压板相应位置,上压板与下压板的一端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槽配合后,旋转压合,另一端连接后,则进出水管刚好处于二者的合围形成的安装孔中,可进一步提高安装固定效率,且下压板与空调壳体一体成型,也减少了下压板抖动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安装结构的稳定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柱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可以快速实现对汽车空调暖风进出水管的安装固定,节省螺钉消耗量,提高了安装固定效率,通过转动与干涉的相互配合,同时有效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汽车空调总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管柱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下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中上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上压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主要包括空调壳体1,以及汽车空调暖风的进水管7和出水管8,进水管7的进口端和出水管8的出口端通过管柱固定结构安装固定到空调壳体1的表面。

参考图4至图10所示的汽车空调水管安装结构上采用的管柱固定结构,主要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下压板2和上压板3,其中下压板2与空调壳体1一体成型,上压板3独立注塑件,且如图所示,下压板2和上压板3整体均呈镂空结构,在其主体轮廓内部交错分布有与外部轮廓平行或垂直的加强筋6,这样减轻了下压板2和上压板3的整体重量,从而也就降低了空调壳体1的总重量,同时还抱着了下压板2和上压板3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抗挤抗拉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其一定防震动能力。

下压板2和上压板3压合后,下压板2的压合面A20和上压板3的压合面 B30相互抵接,压合面A20和压合面B30的形状相互适应,压合后,压合面A20 和压合面B30基本相互贴合,两者的缝隙很小,可进一步增加整个结构的紧凑性,及其防震能力。

下压板2上设有两个凹槽A21,上压板3上对应凹槽A21的位置设有两个凹槽B31,当下压板2和上压板3压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安装孔4,本实施例中,凹槽A21为自压合面A20向下压板2内部凹陷的弧形沉槽,而凹槽B31为自压合面B30相上压板3内部凹陷的弧形沉槽,凹槽A21和凹槽B31合围后,所形成的安装孔4则刚好呈封闭的圆形结构,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8的外径相适应,实现对进水管7和出水管8的周向包覆固定,避免定位点偏置造成对水管挤压变形,实现对水管固定同时,避免对水管的损伤。

如图4所示,下压板2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22,限位凸起22朝压合面B30 延伸,而上压板3上对应限位凸起22的位置设有限位槽32,限位凸起22嵌入限位槽32中,从而实现下压板2和上压板3对应一端的相对固定连接。

参考图8和图9,限位槽32为自压合面B30向上压板3的内部凹陷的沉槽,限位槽32由转动部320和干涉部321组成,如图所示,转动部320呈圆弧形结构,干涉部321处于转动部320末端,为自转动部320末端弯折迂回后向压合面B30一侧延伸的延伸段,处于转动部320的下方。

参考图6和图7,限位凸起22整体呈前大后小的板状结构(这里的前指限位凸起22远离下压板2的一端,后指靠近下压板2的一端),是自压合面A20 向外延伸的凸起结构,主要由嵌入部220和支撑部221组成,支撑部221连接在嵌入部220的后端端部,而支撑部221远离嵌入部220的一端固定在下压板2 上;

从外侧或者内侧观察限位凸起22(图示中靠近空调壳体1的一侧为内侧,与内侧相对的则为外侧),可看出嵌入部220的厚度大于支撑部221的厚度,这样使得下压板2在支撑部221的处形成一个低洼位置,即由嵌入部220的后端、支撑部221与压合面A20合围形成了一个上方和内外两侧敞口的凹槽C23。

再参考图5和图9,上压板3在对应凹槽C23的位置设有限位卡33,限位卡33为自压合面B30向下延伸的延伸段,处于转动部320的左侧,限位卡33 与凹槽C23大小相适应,可刚好嵌入其中,当限位卡33嵌入凹槽C23后,限位卡33的远端刚好与支撑部221抵接,而限位卡33的左侧侧面则与压合面A20 抵接。

参考图7,嵌入部220的前端设有两个夹持部222,两个夹持部222位于其内外两侧,如图所示,夹持部222可以是单个沿嵌入部220轴向向外延伸的挡板结构,也可以由多个同时向外延伸的凸棱组成,关键在于,两个夹持部之间留有间距,且这个间距的大小应与转动部320和干涉部321处内外两侧方向上的宽度一致,即当限位凸起22嵌入限位槽32之后,两个夹持部222处于分别处于上压板3的内外两侧,从而实现对该部位的上压板3活动夹持,有效防止限位槽32沿嵌入部220前端宽度方向侧移,从而导致限位槽32与其分离,时活动连接失效,提高了稳定性。

参考图6和图10,上压板3远离限位槽3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34,安装槽 34为自其靠近空调壳体1的内侧表面向外侧表面凹陷的沉槽结构,且安装槽34 靠近压合面B30,安装槽34正对压合面34的一侧敞口,而安装槽34与压合面 B30同侧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35,通孔35贯穿出压合面B30,下压板2在对应通孔35的位置开设有螺孔24。

如图2和图3所示,当上压板3与下压板2压合后,上压板3远离限位槽 32的一端通过螺钉5与下压板2连接,螺钉5从安装槽34敞口的一侧放入,穿过通孔35后,钉入正对的螺孔24中,从而实现快速连接,而因为安装槽34是自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的沉槽,当螺钉5安装完成之后,从外侧观察时,看不到螺钉5的存在,增加了整体的可视性,也避免螺钉5外露造成不安全因素。

参考图4和图8,为进一步增加固定结构的可靠性,上压板3在远离限位槽 32的一端还设有与下压板2相互配合的止位结构,如图所示,上压板3远离限位槽32的一端设有止位件36,本实施例中,止位件36为自其压合面B30向压合面A20延伸的微型凸棱,并且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下压板2则在于止位件 36相适应的位置设有一个槽口25,这样当上压板3与下压板2压合后,止位件 36可卡入槽口25中,从而实现对其进一步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参考图1至图10,将进水管7的进口端和出水管8的出口端先放到下压板 2的两个凹槽A21的位置,然后将上压板3的限位槽32与限位凸起22配合,使嵌入部220嵌入限位槽32中,并确保上压板3在限位槽32处的内外两侧处于两个夹持部222的夹持之间。

根据限位槽32的结构,嵌入部220刚插入限位槽32中时,嵌入部220的前端端部与转动部320抵接,此时上压板3可以嵌入部220与转动部320的接触点做周向转动(可顺时针转动也可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压合面B30远离或靠近压合面A20;

上压板3持续逆时针转动,使压合面B30与压合面A20贴合,嵌入部220 则相对转动部320的末端移动,直至与干涉部321抵接,此时嵌入部220的末端则刚好与转动部320的前端(指转动部320靠近压合面A20的部位)抵接,同时限位卡33也向下嵌入凹槽C23中,限位卡33也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这样嵌入时,需要用力才能嵌入凹槽C23中,嵌入后结构比较稳定,也需要外部用力,才会从凹槽C23中脱出,此时上压板3设有限位槽32的一端则与下压板2对应一端相对固定;

同时上压板3的另一端上的止位件36嵌入槽口25中,这样即完成了上压板3和下压板2对应端部的连接固定,而所围成的圆形安装孔4则刚好将进水管7个出水管8位置固定。

最后再在安装槽34内钉入螺钉5,螺钉5从通孔35处穿入螺孔24中,即完成最后的固定安装,进一步确保了上压板3和下压板2的压合稳定性,有效限制了上压板3相对于下压板2的周向偏移和厚度上偏移,提高安装结构的可靠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