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阀及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359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切换阀及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水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阀及分水器。



背景技术:

在卫浴行业中,现有的龙头多采用提拉分水器来完成出水的切换,由于结构限制,在高水压情况下分水困难,低水压时分不了水,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经常会出现由于水垢的原因造成的切换器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水压和低水压情况下均能正常分水的切换阀及分水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水压和低水压情况下均能正常分水的切换阀及分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换阀,包括开关组件、滑竿、双膜片组件和阀体组件;

所述开关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滑竿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所述滑竿的顶端与所述开关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滑竿的底端插入到所述阀体组件中,所述滑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

所述双膜片组件安装在所述阀体组件中,所述双膜片组件包括第一膜片单元和第二膜片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一膜片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二膜片单元对应;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常开;

所述滑竿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膜片单元封堵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膜片单元打开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所述滑竿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膜片单元封堵所述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膜片单元打开所述第一出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按钮、下齿片、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按钮的下部包括齿部,所述齿部与所述下齿片对应,所述滑块与所述滑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抵靠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阀体组件上;

当所述滑竿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按钮推动所述下齿片,所述下齿片带动所述滑竿移动后锁定在第二位置,所述滑块同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

当所述滑竿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按钮再次推动所述下齿片,所述下齿片解锁,所述第一弹簧反弹推动所述滑竿回复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圆筒形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导槽,相邻所述导槽之间为凸条,所述按钮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下齿片上设置有第二凸块;

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均位于所述导槽中;

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导槽中,所述第二凸块滑出所述导槽,所述第二凸块的顶端抵靠在所述凸条的底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单元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膜片单元的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滑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二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时,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一凹部不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时,所述滑竿封堵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凹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凹部不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时,所述滑竿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阀腔、第二阀腔、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双膜片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膜片单元与所述第二膜片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阀腔形成在所述第一膜片单元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阀腔形成在所述第一膜片单元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所述第三阀腔形成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膜片单元之间;

所述第四阀腔形成在所述第二膜片单元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阀体和阀座,所述第一膜片单元安装在所述阀体中,所述第二膜片单元安装在所述阀座中,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的连接处;

所述进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

所述阀体上设有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膜片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阀腔的外围;

所述阀座上设有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膜片单元的下方,所述第四阀腔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单元上还开设有第一旁通孔,所述第一旁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一旁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膜片单元上还开设有第二旁通孔,所述第二旁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三阀腔,所述第二旁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水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开设有安装孔,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的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装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主体还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通道相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相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水器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旋入所述安装孔中将所述切换阀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关组件控制滑竿的上下移动,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的交替开闭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由于是通过开关组件来实现两个出水通道的切换的,切换的操作不受到水压的影响,高水压和低水压情况下均能正常分水。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开关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滑竿的零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双膜片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阀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水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水器的主体和固定座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水器的滑竿在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水器的滑竿在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切换阀 20-主体 30-固定座

1-开关组件 2-滑竿 3-双膜片组件

4-阀体组件 11-按钮 12-下齿片

13-滑块 14-第一弹簧 15-外壳

16-罩子 21-第一凹部 22-第二凹部

31-第一膜片单元 32-第二膜片单元 33-支撑件

41-阀体 42-阀座 43-第一阀腔

44-第二阀腔 45-第三阀腔 46-第四阀腔

111-齿部 112-第一凸块 121-第二凸块

131-第一凸台 151-导槽 152-凸条

153-第二凸台 161-第一卡槽 201-安装孔

202-进水口 203-第一出水口 204-第二出水口

311-第一通孔 312-第一旁通孔 321-第二通孔

322-第二旁通孔 411-第一进水通道 412-第一出水通道

413-第一卡扣 414-第二卡扣 421-第二进水通道

422-第二出水通道 423-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参见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切换阀10,包括开关组件1、滑竿2、双膜片组件3和阀体组件4;

开关组件1用于带动滑竿2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滑竿2的顶端与开关组件1固定连接,滑竿2的底端插入到阀体组件4中,滑竿2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

双膜片组件3安装在阀体组件4中,双膜片组件3包括第一膜片单元31和第二膜片单元32,第一控制部与第一膜片单元31对应,第二控制部与第二膜片单元32对应;

阀体组件4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412和第二出水通道422,进水通道常开;

滑竿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膜片单元31封堵第一出水通道412,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膜片单元32打开第二出水通道422;

滑竿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膜片单元32封堵第二出水通道422,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膜片单元31打开第一出水通道412。

具体为,如图1所示,阀体组件4包括阀体41和阀座42。开关组件1安装在阀体组件4的上方,开关组件1暴露在外面的部件有按钮11、外壳15和罩子16。滑竿2和双膜片组件3安装在阀体组件4中。

使用时,开关组件1带动滑竿2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

滑竿2移动到第一位置时,例如开关组件1带动滑竿2向上移动,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膜片单元31封堵第一出水通道412,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膜片单元32打开第二出水通道422,此时第二出水通道422出水;

滑竿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例如开关组件1带动滑竿2向下移动,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膜片单元32封堵第二出水通道422,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膜片单元31打开第一出水通道412,此时第一出水通道412出水。

通过开关组件1带动滑竿2的上下移动,实现对第一出水通道412和第二出水通道422的切换。这种水路的切换,不受到水压的影响,通过操作开关组件1就能实现高水压和低水压情况下的正常分水。

本实施例中的切换阀10包括了开关组件1、滑竿2、双膜片组件3和阀体组件4四部分,下面逐一介绍。

如图2所示,开关组件1包括按钮11、下齿片12、滑块13和第一弹簧14,按钮11的下部包括齿部111,齿部111与下齿片12对应,滑块13与滑竿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4的顶端抵靠在滑块13上,第一弹簧14的底端抵靠在阀体组件4上;

当滑竿2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按钮11推动下齿片12,下齿片12带动滑竿2移动后锁定在第二位置,滑块13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4;

当滑竿2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按钮11再次推动下齿片12,下齿片12解锁,第一弹簧14反弹推动滑竿2回复到第一位置。

具体为,按钮11的齿部111与下齿片12的锯齿接触。滑块13的外表面突出一圈第一凸台131,下齿片12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一凸台131的上端面上,第一弹簧14的顶端抵靠在第一凸台131的下端面上。

参考图8,图8中滑竿2处于第一位置。开关组件1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按钮11、下齿片12、滑块13和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底端抵靠在阀体41的顶面凹槽中。

当按动按钮11时,按钮11向下移动,按钮11推动下齿片12也向下移动,下齿片12推动滑块13,滑块13带动滑竿2一起向下移动。该过程即为滑竿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为了使滑竿2保持在第二位置,下齿片12与外壳15锁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锁定。下面会详细介绍。

再参考图9,图9中滑竿2处于第二位置,当滑竿2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再次按动按钮11,按钮11向下推动下齿片12,此时下齿片12与外壳15之间解锁,然后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反弹上升,回复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开关组件1还包括圆筒形的外壳15,外壳15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导槽151,相邻导槽151之间为凸条152,按钮11上设置有第一凸块112,下齿片12上设置有第二凸块121;

第一位置时,第一凸块112和第二凸块121均位于导槽151中;

第二位置时,第一凸块112位于导槽151中,第二凸块121滑出导槽151,第二凸块121的顶端抵靠在凸条152的底端上。

外壳15安装在罩子16中,罩子16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61,与阀体41上的第一卡扣413(参见图5)卡合。因此,安装后的罩子16是固定不动的。参考图8,由于外壳15的外表面延伸出一圈第二凸台153,第二凸台153卡在罩子16与阀体41之间,因此,外壳15也是固定不动的。

按钮11的第一凸块112和下齿片12的第二凸块121嵌入到导槽151中,并能够沿导槽151上下滑动。当按动按钮11时,按钮11和下齿片12沿导槽151向下滑动。

参考图8,第一位置时,第一凸块112和第二凸块121均位于导槽151中。按动按钮11时,第一凸块112和第二凸块121沿到导槽151向下滑动。

参考图9,第二位置时,第二凸块121滑出导槽151,第一凸块112仍位于导槽151中。此时,由于按钮11的下部包括齿部111,齿部111上设有多个锯齿,对应地下齿片12上也设有多个锯齿。当第二凸块121滑出导槽151时,此时下齿片12的周向不受到限制,下齿片12在按钮11的齿部111的作用下,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转动后的第二凸块121的顶端正好抵靠在凸条152的底端,实现对下齿片12的锁定。锁定后,滑竿2保持在第二位置。

当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再次按动按钮11,按钮11带动下齿片12再次转动一定角度,此时第二凸块121再次转动到与导槽151对准的位置,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回复上升后,第二凸块121再次滑入导槽151中。由于导槽151在外壳15的内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导槽151之间为凸条152,因此凸条152也是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每次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下齿片12均转动一设定角度;再次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下齿片12再次转动该设定角度。如此往复,通过对按钮11的按压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交替切换。

如图3所示,滑竿3为长条圆柱形杆件,滑竿3的顶端与滑块13固定连接,其余部分插入到阀体组件4中,并与双膜片组件3配合工作。

滑竿3包括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第一凹部21大致设置在滑竿3的中段,第二凹部22设置在滑竿3的底端。第一凹部21与第一膜片单元31对应,第二凹部22与第二膜片单元32对应。

第一凹部21与其下段共同组成第一控制部,第二凹部22与其上段共同组成第二控制部。

如图4所示,第一膜片单元3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二膜片单元32的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321,滑竿2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21,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凹部21,第二控制部包括第二凹部22;

第一凹部21位于第一通孔311中时,第一凹部21与第一通孔311之间有间隙,第一凹部21不位于第一通孔311中时,滑竿2封堵第一通孔311;

第二凹部22位于第二通孔321中时,第二凹部22与第二通孔321之间有间隙,第二凹部22不位于第二通孔321中时,滑竿2封堵第二通孔321。

具体为,参考图8,第一位置时,滑竿2上升,第一凹部21不位于第一通孔311中,第一凹部21的下段封堵第一通孔311;此时,第二凹部22位于第二通孔321中,第二凹部22与第二通孔321之间有间隙,水可以从间隙流过。

滑竿2上升的过程中,封堵第一通孔311时,第一膜片单元31也上升,此时第一膜片单元31的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第一膜片单元31与阀体41压紧,并封堵第一出水通道412。同时,第二通孔321打开,泄掉第二膜片单元32上表面的压力,第二膜片单元32被进水通道的水压冲开上升,并打开第二出水通道422。

参考图9,第二位置时,滑竿2下降,第一凹部21位于第一通孔311中,第一凹部21与第一通孔311之间有间隙,水可以从间隙流过,泄掉第一膜片单元31下表面的压力,进水通道的水压将第一膜片单元31向下冲开,打开第一出水通道412;此时,第二凹部22不位于第二通孔321中,第二凹部22的上段封堵第二通孔321,第二膜片单元32也下降,第二膜片单元32的上表面的压力大于下表面的压力,将第二膜片单元32与阀座42压紧,并封堵第二出水通道422。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阀体组件4包括第一阀腔43、第二阀腔44、第三阀腔45和第四阀腔46,双膜片组件还包括支撑件33,支撑件33位于第一膜片单元31与第二膜片单元32之间;

第一阀腔43形成在第一膜片单元31的上方,并与第一出水通道412连通;

第二阀腔44形成在第一膜片单元31与支撑件33之间;

第三阀腔45形成在支撑件33与第二膜片单元32之间;

第四阀腔46形成在第二膜片单元32的下方,并与第二出水通道421连通。

参考图8,第一位置时,第一膜片单元31与第一阀腔43的底端密封,将第一阀腔43关闭,从而封堵了第一出水通道412。第二膜片单元32与第四阀腔46的顶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将第四阀腔46打开,从而打开了第二出水通道422。

参考图9,第二位置时,第一膜片单元31与第一阀腔43的底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将第一阀腔43打开,从而打开了第一出水通道412。第二膜片单元32与第四阀腔46的顶端密封,将第四阀腔46关闭,从而封堵了第二出水通道422。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所示,第一膜片单元31安装在阀体41中,第二膜片单元32安装在阀座42中,支撑件33安装在阀体41与阀座42的连接处;

进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通道411和第二进水通道421;

阀体41上设有第一进水通道411和第一出水通道412,第一进水通道411位于第一膜片单元31的上方,第一阀腔43的外围;

阀座42上设有第二进水通道421和第二出水通道422,第二进水通道421位于第二膜片单元32的下方,第四阀腔46的外围。

参考图8,第一位置时,水从第二进水通道421流入第四阀腔46,然后从下方中心的第二出水通道422流出。

参考图9,第二位置时,水从第一进水通道411流入第一阀腔43,然后从第一出水通道412流出。

如图4和图8-9所示,第一膜片单元31上还开设有第一旁通孔312,第一旁通孔312连通第一进水通道411和第二阀腔44,第一旁通孔312的孔径小于第一凹部21与第一通孔311之间的间隙;

第二膜片单元上还开设有第二旁通孔322,第二旁通孔322连通第二进水通道322和第三阀腔45,第二旁通孔322的孔径小于第二凹部22与第二通孔321之间的间隙。

如图8所示,第一位置时,第一膜片单元31与阀体41之间压紧,关闭第一阀腔43,封堵第一出水通道412。由于第一旁通孔312连通第一进水通道411和第二阀腔44,第一进水通道411与第二阀腔44的压强相同,但是由于第一膜片单元31下表面的受力面积大于上表面的受力面积,因此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将第一膜片单元31与阀体41压紧。由于第一膜片单元31的上下表面的压强相同,对第一膜片单元31的控制不受到水压大小的影响,按钮11只需要较小的力就可以控制第一膜片单元31。

又由于第一凹部21与第一通孔311之间有间隙大于第一旁通孔312的孔径,因此当第一通孔311被打开泄压时,第一旁通孔312不会影响泄压,也不会影响第一膜片单元31打开第一出水通道412。

第二膜片单元32的第二旁通孔322的作用同理,不再赘述。

参见图6-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分水器,包括主体20,主体20中开设有安装孔201,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的切换阀10,切换阀10装入安装孔201中,主体20还包括进水口202、第一出水口203和第二出水口204,进水口202与第一进水通道411和第二进水通道421相通,第一出水口203与第一出水通道412相通,第二出水口204与第二出水通道422相通,阀体组件4与安装孔201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分水器还包括固定座30,切换阀10从下往上转入安装孔201中,安装孔201的底部旋入固定座30将切换阀10固定在安装孔201中。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形成第二出水口204。当没有固定座30,只有主体20时,第二出水口204形成在主体20的底部。

可选地,也可以将切换阀10从上往下装入安装孔201中,固定座30从安装孔201的顶部旋入安装孔201中将切换阀10固定。固定座30上可以开设通孔,使得按钮11从通孔中穿出。主体20的底部开设第二出水口204。

如图8-9所示,分水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位置时,第一膜片单元31封堵第一出水通道412,水不能从第一出水口203流出。第二膜片单元32打开第二出水通道422,水通过第一出水通道422流出第二出水口204。

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按动按钮11,按钮11依次带动下齿片12、滑块13、滑竿2向下移动。滑竿2向下移动后,打开第一膜片单元31的第一通孔311,第一膜片单元31向下移动,打开第一出水通道412,水从第一出水口203流出。同时,滑竿2封堵第二膜片单元32的第二通孔321,第二膜片单元32向下移动,封堵第二出水通道422。

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再次按动按钮11,按钮11依次带动下齿片12、滑块13、滑竿2向下移动。此时,下齿片12解锁,在第一弹簧1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按钮11、下齿片12、滑块13、滑竿2上升回复到第一位置。

如此反复操作按钮11,实现第一出水口203和第二出水口204的出水的反复切换。

分水器的进水口202连接供水管,第一出水口203和第二出水口204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的龙头、花洒等。

本实用新型的两种水路的切换,同时对按钮的操作来实现,不受到水压的影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