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667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兴起,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居民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排水管道的噪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层复合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以优越的静音性、良好的耐温性、较强的耐腐蚀性等功能逐渐替代以往的排水管,成为一种新兴材料。目前,现有技术用于生产的聚丙烯超静音排水管件,所采用的模具价格昂贵,且连接强度及密封性不好。

专利公告号为CN20236098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静音排水管的连接结构件,包括管件、设置在管件内的密封圈,以及套置在管件端口的管帽,其特点是,所述的管件外壁设有若干条卡槽,该管件外壁与所述卡槽相邻的边缘还设有一圈凸台。该连接件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管件与管帽的密封性能及连接强度。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他硬度较大、塑性较小的材质的排水管,例如普通铸铁排水管,现有的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与普通铸铁排水管连接时通过插接和橡胶密封圈密封,发生振动时可能会导致连接松动甚至脱节造成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与普通铸铁排水管连接时通过插接和橡胶密封圈密封,发生振动时可能会导致连接松动甚至脱节造成漏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采用聚丙烯材料,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设有过渡承插件,所述过渡承插件一端插接在第一管体中,另一端插接在第二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端内设有密封胶圈,所述过渡承插件与第二管体连接端的外侧涂抹有胶粘剂,所述过渡承插件两端外侧上带有凸块,所述第一管体内侧设有可与凸块卡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管体内侧设有可与凸块卡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端口均设有供凸块进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通过过渡承插件连接,安装和拆卸方便,使凸块与第一缺口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插入第一管体中,旋转凸块,使凸块旋转到第一凹槽中即可,防止振动使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分离,通过密封胶圈密封,防止漏水,同时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没有固定连接,防止振动过大时导致第一管体破裂;使凸块与第二管体上的缺口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插入第二管体中,旋转凸块到第二凹槽中即可,通过凸块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卡接,第二管体通过胶粘剂胶结固定,增加防水性和连接强度,避免振动时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松动造成漏水。

进一步,所述过渡承插件与第二管体之间填充有膨胀水泥沙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膨胀水泥砂浆提高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水密性。

进一步,所述过渡承插件与第二管体之间填充有用于密封防水的油麻丝,所述膨胀水泥沙浆位于油麻丝与第一管体端口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之间的水密性的同时,防止膨胀水泥沙浆流入管体中凝固后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厚度比凸块的厚度大,所述第一管体可轴向运动,所述第一管体配设有与墙壁滑动连接的活动支架,所述第二管体配设有与墙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后,凸块位于凹槽内,发生振动时第一管体可产生轴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分离的同时,防止第一管体破裂。

进一步,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套设在第一管体上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管箍,所述第一管箍与墙壁滑动连接并可沿轴向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管箍对第一管体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防止其产生径向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侧壁上固定有用于缓冲的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较大使第一管体产生径向运动时,凸块会压缩弹性件,弹性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管体产生破裂。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时所述弹簧另一端指向凸块侧面且未与凸块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较大使第一管体产生径向运动时,凸块会压缩弹簧,弹簧对第一管体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管体产生破裂;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时所述弹簧另一端指向凸块侧面且未与凸块接触,防止弹簧对凸块插入第一凹槽产生阻碍。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为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管箍,所述第二管箍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橡胶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管箍对第二管体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避免其产生径向运动,通过橡胶垫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振动较大时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脱离。

进一步,所述过渡承插件与第一管体连接端的外侧上涂抹有润滑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插接的同时也便于第一管体的轴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通过过渡承插件连接,安装和拆卸方便;

2、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连接强度大,水密性好;

3、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的连接抗振性强,防止因振动导致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脱离造成漏水,同时也能防止第一管体因振动造成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与过渡承插件以及第二管体与过渡承插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过渡承插件;4、凸块;5、缺口;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密封胶圈;9、胶粘剂;11、膨胀水泥砂浆;12、油麻丝;13、第一管箍;14、支撑杆;15、滑槽;16、弹簧;17、第二管箍;1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聚丙烯高温静音排水管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用于连接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过渡承插件3,第一管体1采用聚丙烯材料,过渡承插件3一端插接在第一管体1中,另一端插接在第二管体2中。

第一管体1可轴向滑动,第一管体1配设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为套设在第一管体1上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管箍13,第一管箍13上固定有墙壁滑动连接的支撑杆14,墙壁上设有供支撑杆14轴向滑动的滑槽15;将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连接后,发生振动时第一管体1可产生轴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管体1破裂。

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固定连接,第二管体2配设有与墙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为与第二管体2固定连接的第二管箍17,第二管箍17与第二管体2支架之间设有橡胶垫18;通过橡胶垫18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振动较大时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脱离。

如图2所示,过渡承插件3两端外侧上带有凸块4,第一管体1内侧设有可与凸块4卡接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二管体2内侧设有可与凸块4卡接的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端口均设有供凸块4进入与其对应的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的缺口5(如图1),第一凹槽6的厚度比凸块4的厚度大;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2通过过渡承插件3连接,安装和拆卸方便,使凸块4与第一缺口5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3插入第一管体1中,旋转凸块4,使凸块4旋转到第一凹槽6中即可,防止振动使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分离的同时,第一管体1也可产生轴向滑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凸块4与第二管体2上的缺口5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3插入第二管体2中,旋转凸块4到第二凹槽7中即可,通过凸块4与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的卡接,防止振动使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脱离造成漏水。

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连接端内设有密封胶圈8,过渡承插件3与第二管体2连接端的外侧涂抹有胶粘剂9;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插接,通过密封胶圈8密封,防止漏水,同时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没有固定连接,防止振动过大时导致第一管体1破裂;第二管体2通过胶粘剂9胶结固定,增大连接强度,防止振动使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连接松动或脱离造成漏水。

过渡承插件3与第二管体2之间填入有用于密封防水的膨胀水泥沙浆11,通过膨胀水泥砂浆11提高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水密性;膨胀水泥沙浆11左部填充有油麻丝12,提高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之间的水密性的同时,防止膨胀水泥沙浆11流入第二管体2中凝固后造成堵塞。

第一凹槽6侧壁上固定有用于缓冲的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16,弹簧16一端与第一凹槽6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管体1与过渡承插件3连接时弹簧16另一端指向凸块4侧面且未与凸块4接触,防止弹簧16对凸块4插入第一凹槽6产生阻碍;振动较大使第一管体1产生轴向运动时,凸块4会压缩弹簧16,弹簧16对第一管体1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管体1产生破裂。

过渡承插件3与第一管体1连接端的外侧上涂抹有润滑油(图中未示出),便于插接的同时也便于第一管体1的轴向移动。

具体工作过程:将过渡承插件3一端外侧涂抹润滑液,另一端涂抹上胶粘剂9,在第一管体1内安装密封胶圈8后,使凸块4与第一缺口5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3插入第一管体1中,旋转凸块4,使凸块4旋转到第一凹槽6中即可;使凸块4与第二管体2上的缺口5对齐后,将过渡承插件3插入第二管体2中,旋转凸块4到第二凹槽7中即可,通过凸块4与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的卡接,防止振动使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脱离造成漏水,在第二管体2与过渡承插件3之间填充油麻丝12后填充入膨胀水泥沙浆11并封口,待膨胀水泥沙浆11凝固后通过固定支架将第二管体2固定,将活动支架安装在第一管体1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