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R双层抗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464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PPR双层抗菌管。



背景技术:

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体80%的疾病与饮水有关,特别是与被病菌感染的饮水有关,大约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水传播的。塑料管作为替代镀锌钢管的新一代给水管,明显改善了给水管的功能,但是在抗菌这个层面上做得还不够好。现在社会上有出现有机抗菌给水管,有机系抗菌剂以吡啶盐、四价铵盐、乙醇等为主要成分,以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S H酸化、代谢受阻为主要杀菌机理。

由于有机系抗菌剂存在安全性问题及耐热性差、易水解等缺点,所以针对现有技术和装置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抗菌效果显著的给水管,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另外,由于塑料管材都具有渗氧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料管材的渗氧量增加,导致塑料加速“热氧老化”,降低了塑料管材的使用寿命;PPR管材线性膨胀系数大,抗热变形能力和长期抗压强度差,不能应用于高温流动介质的输送,特别是作为供暖水管道使用时,管材耐高温和长期抗压强度性能差,输送饮用水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PR双层抗菌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PPR双层抗菌管,包括内层和包覆在内层上的外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层的内壁上设置有采用无机抗菌剂改性后的聚丙烯β成核剂制成的抗菌层;在所述内层外表面包覆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上缠绕有用于增强管件耐压强度的加强层;在所述保温层与加强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其粘接强度的第一粘接层;在所述加强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抗冲击力和耐静液压性能的增韧层;在所述增韧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其粘接强度的第二粘接层,在所述加强层与增韧层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其粘接强度的第三粘接层,在所述外层外表面上设置有阻氧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为聚丙烯纤维网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层采用聚丙烯β成核剂、相溶剂、热稳定剂改性的聚丙烯树脂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及第三粘接层为热熔胶粘接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阻氧层为EVOH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无机抗菌剂改性后的聚丙烯β成核剂制成的抗菌层保证了输送介质不会受到管道自身的污染,同时能够抗菌抑菌的作用;采用加强层和增韧层,使其在同等壁厚下比普通PPR管材的耐压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粘接层避免了各层连接之间产生脱离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PR双层抗菌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PPR双层抗菌管包括内层100和外层200,外层200包覆在内层100上,在内层100的内壁上设置有采用无机抗菌剂改性后的聚丙烯β成核剂制成的抗菌层300,保证了输送介质不会受到管道自身的污染,同时能够起到抗菌抑菌的作用;在外层中还可添加抗紫外线材料,抗紫外线材料为加入炭黑的PPR,有效的抗紫外线,延长抗菌管的使用寿命。

在内层100外表面包覆有保温层400,保温层400为石棉高密度泡沫塑料;在保温层400上缠绕有加强层500,加强层500为聚丙烯纤维网状层,用于增强管件耐压强度,保温层400通过第一粘接层600a与加强层500复合为一体,用于加强保温层400与加强层500之间的粘接强度。

在加强层500与外层200之间设置有增韧层700,增韧层为微泡蜂窝状结构,微泡蜂窝状结构的增韧层,具有消除或减弱噪音的效果;增韧层700采用聚丙烯β成核剂、相溶剂、热稳定剂改性的聚丙烯树脂制成,用于增强抗冲击力和耐静液压性能。

增韧层700通过第二粘接层600b与外层200复合为一体,用于加强增韧层700与外层200之间的粘接强度。

加强层500通过第三粘接层600c与增韧层700复合为一体,用于加强加强层500与增韧层700之间的粘接强度

第一粘接层600a、第二粘接层600b及第三粘接层600c为热熔胶粘接层,避免了各层连接之间产生脱离的现象。

在外层200外表面上设置有阻氧层800,阻氧层800为EVOH层,EVOH层不仅能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具有优异的阻断作用和阻氧作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弹性、硬度、耐磨性、耐气候性等作用,保护塑料过早“渗氧老化”。

在内层10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隔音降噪的螺旋导流肋900,螺旋导流肋9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截面,螺旋导流肋900顶角及与内层100的内侧面均设置有圆弧倒角,螺旋导流肋900的两侧边相等,水在管内流动,利用圆周运动的特性,使水紧紧地贴着管壁,达到隔音降噪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同等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