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586阅读:2224来源:国知局
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



背景技术:

太阳能支架上的抱箍,是用一种部件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部件的构件,它属于紧固件。现有技术中,抱箍装置由箍板、翼板、拉结筋板、螺栓及内衬垫构成,抱箍适用于斜撑的固定件,抱箍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上,通过其外壁上设置的翼板与斜撑进行连接,而斜撑另一端连接光伏支架上端部分,如横梁等。从而通过斜向设置的斜撑实现太阳能支架的稳定支撑,提高太阳能支架的使用寿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抱箍产品一般为两个半圆形的箍板围设在立柱上,通过螺栓实现固定,安装不方便,稳定性差;且设置的抱箍和斜撑结构只能实现单一方向的固定。如专利号为2014202798204的一种渔光互补光伏支架,附图1中示出的现有技术中的抱箍安装结构,其设置的抱箍与横撑和斜撑结构只能实现与连接板的倾斜方向的连接和支撑,而不能进行横向支撑或多角度支撑,抗倾斜、防风效果差,尤其是对于单个太阳能光伏板的支撑效果更差。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抱箍结构简单,不能为斜撑提供多角度的固定翼板,导致支撑方向单一,整体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安装孔、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条形孔,所述第一套管内同轴设有第二套管,且所述第二套管上部穿出所述第一套管外,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外壁分别固定有带有安装孔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套管外壁固定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套管外壁固定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套管外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开设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弧的角度为180度,所述条形孔设置位置与第一螺母同高度,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母内的螺栓穿过所述条形孔进入所述第二套管内腔,所述第二螺母内也设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翼板设于所述上套管上,所述下套管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腔,所述条形孔设于所述下套管上,所述下套管外径略小于所述第一套管内径,所述上套管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管外径。

优选的,还包括橡胶片,所述下套管外壁粘贴有防滑的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外的第一翼板以所述第一套管中轴线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套管外的第二翼板以所述第二套管中轴线对称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内壁还粘贴有防滑内衬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第一套管内设置第二套管,并在第二套管上设置了第二翼板,从而为其他方向的斜撑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点,方便其他方向斜撑的安装;并通过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设置螺母结构,从而可在安装时,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设置螺栓,通过拧入螺栓实现与立杆的固定连接,方便操作;并在第二套管上设置了条形孔,从而可使第二套管沿条形孔内插设的螺栓而滑动,实现对第二套管上第二翼板角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第二套管调节角度容易,可实现多角度支撑光伏支架,稳定性提高,且造价低,适用性强,可实现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抱箍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转动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21上套管;22下套管;3第一翼板;4 第二翼板;5安装孔;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条形孔;9橡胶片;10防滑内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2和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安装孔5、第一螺母6、第二螺母7 和条形孔8,所述第一套管1内同轴设有第二套管2,且所述第二套管2上部穿出所述第一套管1外,所述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外壁分别固定有带有安装孔5的第一翼板3和第二翼板4,第一翼板3和第二翼板4均是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与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固定连接的,且第一翼板3沿着第一套管1径向设置,第二翼板4沿着第二套管2径向设置。在使用时,第一翼板3和第二翼板4分别与不同的斜撑端部进行连接,第一翼板3和其连接的斜撑之间形成前后支撑的结构,使光伏支架形成倾斜稳定状态;而第二翼板4和其连接的斜撑之间可形成左右横向支撑结构或其他方向支撑结构,在斜撑与光伏支架下端连接状态下,实现对光伏支架的横向支撑或变角度的支撑,提高光伏支架至少两个角度的支撑效果,提高其使用稳定性。

所述第一套管1外壁固定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螺母6,所述第二套管2外壁固定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螺母7,所述第二套管2外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开设的条形孔8,所述条形孔8弧的角度为180度,所述条形孔8 设置位置与第一螺母6同高度,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母6内的螺栓穿过所述条形孔8进入所述第二套管2内腔,所述第二螺母7内也设有螺栓。因此,第一螺母6中的螺栓能够对第二套管2进行阻挡,使其只能沿着条形孔8做周向转动(转动角度最大为180度),而不会使第二套管2从第一套管1内脱出,保持了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连接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2包括上套管21和下套管22,所述上套管21和下套管2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翼板4设于所述上套管21上,所述下套管22设于所述第一套管1 内腔,所述条形孔8设于所述下套管22上,所述下套管22外径略小于所述第一套管1内径,所述上套管21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管1外径,使第二套管2的上套管21与第一套管1外壁齐平,产品美观。具体的,下套管22和上套管21连接处并不产生变径,而是下套管22厚度小于上套管21,满足使用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美观程度。

以上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可首先在安装立柱时即将此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套设在立柱上,在第二套管2的第二螺母7内设置螺栓结构,并在调整好第二套管2上第二翼板4方向后,通过拧紧第二螺母7内的螺栓,使第二套管2稳定抱设在立柱上;此时转动第一套管1的方向,并使第一螺母6中螺栓沿条形孔8进行转动,在调整到指定方向后,通过拧紧第一螺母6内的螺栓,实现第一套管1与立柱的稳定连接;后续可在第一翼板3和第二翼板4 上安装斜撑,实现多光伏支架多角度的支撑,提高安装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片9,所述下套管22外壁粘贴有防滑的橡胶片 9。在使用时,通过拧紧第一套管1上第一螺母6中的螺栓后,使第一套管1 和第二套管2之间产生防滑作用力,从而实现两者的紧固作用。设置的橡胶片9结构足够薄,约在0.2mm,能够实现防滑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1外的第一翼板3以所述第一套管1中轴线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套管2外的第二翼板4以所述第二套管2中轴线对称设有两个。现有技术中,在抱箍外均设置两个翼板结构,可在抱箍外设置两个斜撑,其中一个为横向支撑,另一个为斜向支撑,从而实现稳定支撑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管2上也设置两个第二翼板4,从而在使用时,通过两个斜撑分别与两个第二翼板4进行连接,斜撑另一端与光伏支架下端进行连接。特别是在使用时,通过对第二套管2的转动,实现对第二套管2上第二翼板4与第一套管1上第一翼板3角度的调节,因此,通过两个斜撑分别与两个第二翼板4进行连接,实现对光伏支架的不同角度的支撑。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2内壁还粘贴有防滑内衬垫10。具体的,防滑内衬垫10可为橡胶垫或其他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在安装后,使立柱与第二套管2之间产生抱紧作用力,而降低产生下滑和松脱的风险。

如图4,基于以上结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和使用原理如下:

在立柱安装完成后,即将此双套管光伏支架抱箍套设在立柱上,并在第一螺母6内设置螺栓,且第一螺栓穿过条形孔8,将第一螺母6内螺栓拧到一定程度,使此抱箍结构不会下落;此时,将第二套管2相对于第一套管1 转动,在调整到使第一翼板3和第二翼板4间夹角为90度时,停止转动,并通过在第二螺母7内设置螺栓并拧紧,使第二套管2稳定安装在立柱上,并在第二套管2安装完成后,将第一螺母6内的螺栓也拧紧使第一套管1稳定安装在立柱上;在此抱箍结构第一翼板3和光伏支架之间设置斜撑以及在第二翼板4和光伏支架之间设置斜撑,从而实现对光伏支架前后倾斜方向的固定,以及在左右横向方向的固定。

通过在第一套管1内设置第二套管2,并在第二套管2上设置了第二翼板4,从而为其他方向的斜撑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点,方便其他方向斜撑的安装;并通过在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2上设置螺母结构,从而可在安装时,在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7中设置螺栓,通过拧入螺栓实现与立杆的固定连接,方便操作;并在第二套管2上设置了条形孔8,从而可使第二套管2沿条形孔8内插设的螺栓而滑动,实现对第二套管2上第二翼板4角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第二套管2调节角度容易,可实现多角度支撑光伏支架,稳定性提高,且造价低,适用性强,可实现大面积推广。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