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润滑领域,特别是一种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索道行星齿轮减速器由于其优异的结构特点在旅游观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索道减速器多采用一级伞齿轮传动和两级行星齿轮传动,通过三级齿轮传动实现降低转速增大扭矩的效果。索道减速器内部存在很多啮合面以及配合副,在减速器实际运转过程中,其需要良好的润滑;并且减速器运转过程中各个配合副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提高零件的抗疲劳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部。故索道减速器需要良好的自润滑系统,在润滑各个零部件的同时,将各个啮合面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减速器外部的散热器,实现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提高减速器使用性能和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在提供良好润滑效果的同时,降低各个零部件的工作温度,提高减速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性能良好,又可以为减速器内零件降温的润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外循环冷却结构和减速器,所述外循环冷却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循环泵、散热器、单向电磁阀和分油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减速器的出油口处,可以根据出油口的油温控制所述单向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循环泵进油口通过管路连于温度传感器之后,循环泵出油口后连有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一条支路连入散热器并连出并与另一条设有所述单向电磁阀的支路通过第二三通汇合;
所述分油器连于第二三通之后,且所述分油器与减速器进油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减速器包括盖板、第一伞齿轮轴轴承、接油盘、第一伞齿轮轴、第二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内齿轮、第三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轮、第三级内齿轮、支撑体、上机体、储油腔、第二伞齿轮轴、第二伞齿轮轴轴承和通盖;
所述盖板位于减速器顶端并构造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伞齿轮轴设于盖板的下方,第一伞齿轮轴的顶端设有与第一伞齿轮轴配合的第一伞齿轮轴轴承,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位置与第一伞齿轮轴轴承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伞齿轮轴的伞齿轮上方设有一接油盘,且在第一伞齿轮轴的轴上与接油盘对应位置构造有一倒L型进油口,所述倒L型进油口下端开口设于第一伞齿轮轴轴的下端面上;
所述第二级太阳轮设于第一伞齿轮轴下方,第二级太阳轮的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行星轮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级内齿轮;
所述第三级太阳轮设于第二级太阳轮下方,第三级太阳轮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级行星轮,第三级行星轮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级内齿轮;
所述上机体设于减速器上部,容纳有第二伞齿轮轴,所述第二伞齿轮轴水平布置,第二伞齿轮轴的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轴的伞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伞齿轮轴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伞齿轮轴轴承,在上机体与第二伞齿轮轴轴承对应的位置构造有第三进油口;
所述通盖设于上机体上方,盖板的下方,通盖在第二伞齿轮轴的伞齿轮上方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进油口;
所述支撑体位于上机体下方,容纳有第二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轮、第二级内齿轮、第三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轮和第三级内齿轮;
所述储油腔设于支撑体下部,第三级内齿轮下方;在支撑体侧壁上构造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储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侧壁上还构造有备用出油口,所述备用出油口和储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备用出油口的导出油路和出油口导出油路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出汇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三进油口分别与分油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级太阳轮顶部构造有导油槽。
优选地,所述分油器管路前设有一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根据从出油孔排出润滑油的温度对管路中循环的润滑油油温做出调节,使润滑油的油温保持在工作的最佳状态,达到更好的润滑效果;
循环的润滑油液会带走减速器中各摩擦副产生的热量,降低各零件的温度,延长各零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减速器 2.备用出油口 3.出油口 4.温度传感器 5.第一三通 6.循环泵 7.散热器 8.单向电磁阀 9.第二三通 10.流量计 11.分油器 12.盖板 13.第一伞齿轮轴轴承 14.接油盘 15.第一伞齿轮轴 16.第二级太阳轮 17.第二级行星轮 18.第三级太阳轮 19.第三级行星轮 20.储油腔 21.第三级内齿轮 22.支撑体 23.第二级内齿轮 24.上机体 25.第二伞齿轮轴轴承 26.第二伞齿轮轴 27.通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外循环冷却结构和减速器1。
所述减速器包括盖板12、第一伞齿轮轴轴承13、接油盘14、第一伞齿轮轴15、第二级太阳轮16、第二级行星轮17、第二级内齿轮23、第三级太阳轮18、第三级行星轮19、第三级内齿轮21、支撑体22、上机体24、储油腔20、第二伞齿轮轴26、第二伞齿轮轴轴承25和通盖27。
所述盖板12位于减速器1顶端并构造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伞齿轮轴15设于盖板12的下方,第一伞齿轮轴15的顶端设有与第一伞齿轮轴15配合的第一伞齿轮轴轴承13,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位置与第一伞齿轮轴轴承13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伞齿轮轴15的伞齿轮上方设有一接油盘14,且在第一伞齿轮轴15的轴上与接油盘14对应位置构造有一倒L型进油口,所述倒L型进油口下端开口设于第一伞齿轮轴15轴的下端面上。倒L型进油口可以将接油盘14中的润滑油液向下方输送,润滑下方部件。
所述第二级太阳轮16设于第一伞齿轮轴15下方,第二级太阳轮16的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级行星轮17,第二级行星轮17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级内齿轮23。
所述第三级太阳轮18设于第二级太阳轮16下方,第三级太阳轮18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级行星轮19,第三级行星轮19外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三级内齿轮21。
上述第二级太阳轮16、第二级行星轮17、第二级内齿轮23、第三级太阳轮18、第三级行星轮19、第三级内齿轮21构成多级行星减速结构。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行星减速器的级数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上机体24设于减速器1上部,容纳有第二伞齿轮轴26,所述第二伞齿轮轴26水平布置,第二伞齿轮轴26的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轴15的伞齿轮啮合。第二伞齿轮轴26为扭矩输入轴。
所述第二伞齿轮轴26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伞齿轮轴轴承25,在上机体24与第二伞齿轮轴轴承25对应的位置构造有第三进油口。
所述通盖27设于上机体24上方,盖板的12下方,通盖27在第二伞齿轮轴26的伞齿轮上方对应位置构造有第二进油口。
所述支撑体22位于上机体24下方,容纳有第二级太阳轮16、第二级行星轮17、第二级内齿轮23、第三级太阳轮18、第三级行星轮19和第三级内齿轮21。
所述储油腔20设于支撑体22下部,第三级内齿轮21下方;在支撑体22侧壁上构造有出油口3,所述出油口3和储油腔20连通。
润滑油从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三进油口进入减速器内,分三路润滑减速器内零件。
第一路从盖板12上的第一进油口进入,润滑第一伞齿轮轴轴承13,之后向下滴入至第一伞齿轮轴15伞齿轮上方的接油盘14内,通过第一伞齿轮轴15上构造的倒L型进油口向下流动润滑第二级太阳轮16和第二级行星轮17。
润滑油液继续向下流动,流至下方的第三级太阳轮18顶部,通过第三级太阳轮18顶部的导油槽引导油液润滑第三级太阳轮18和第三级行星轮19,润滑完毕后油液流入储油腔20内。
第二路从通盖27上的第二进油口进入,润滑第二伞齿轮轴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轴伞齿轮。润滑完毕后同第一路汇合,继续向下减速器内其他部件。
第三路从上机体24上的第三进油口进入,润滑第二伞齿轮轴轴承25,并通过上机体24下部的孔洞流至第二级内齿轮23并润滑。润滑完毕后通过支撑体上的孔洞流至第三级内齿轮21并润滑,润滑完毕后进入储油腔20中。
储油腔20中的润滑油液通过出油口3进入外循环冷却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出油口3堵塞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侧壁上还设有一与储油腔连通的备用出油口2。
所述外循环冷却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4、循环泵6、散热器7、单向电磁阀8和分油器11。
温度传感器4设于减速器1出油口处3,由于本实施例中减速器还设有备用出油口2,所以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设于出油口3和备用出油口2油路汇合的三通处。
所述循环泵6设于温度传感器4之后,用于循环整个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液。
从循环泵6流出的油液经过第一三通5后被分为两支路。两支路于第二三通9汇合为一路。
两支路中的一路设有一散热器7,管路中的润滑油液经过散热器7时被冷却。
另一路设有一单向电磁阀8,该单向电磁阀8由温度传感器4控制开闭。
所述分油器11设于减速器1顶端,连于第二三通9之后,将管路中的润滑油液分成三路通过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三进油口进入减速器1内润滑各零件。
所述分油器11与第二三通5之间还设有一流量计10用于监控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由于润滑油在温度过低时粘度过大不利于润滑,在温度过高时粘度过低也不利于润滑,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4控制支路上单向电磁阀8的开闭来达到控制系统中润滑油油温的效果。
当温度传感器4感应到出油口的油温过高时,关闭单向电磁阀8,系统中的油液全部经过散热器7进行循环,使系统中的油温降低。
当温度传感器4感应到出油口的油温低于最佳油温时,则开启单向电磁阀8,系统中的油液有一部分不经冷却直接进入减速器1中参与循环,利于系统中的油温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索道减速器润滑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系统中的润滑油温,使系统中的润滑油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下。同时,在减速器内通过多条油路润滑零件,提升了润滑的效果,同时利于各零件的散热,更利于延长减速器整体的工作寿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