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连杆总成。
背景技术:
曲轴连杆总成是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它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以及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部分,曲轴连杆总成的连杆具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连接曲轴,连杆的存在能够有效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不断旋转,而曲轴的旋转则会驱动其他装置进行运行,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运行,但在曲轴连杆总成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发动机运行的影响,连杆会出现震动的情况,一旦连杆出现震动,连杆则无法稳定将活塞形成的力传递至曲轴上,导致经过连杆传递的力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从而导致曲轴旋转过程中出现卡顿的情况,极易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严重时,发动机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轴连杆总成,它能将传递至连杆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减震,使连杆不受震动力影响,能够稳定的进行力的传递,保证曲轴的正常旋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曲轴连杆总成,包括左曲柄、右曲柄以及设于左曲柄与右曲柄之间的连杆轴颈,连杆轴颈外套设有轴承套,左曲柄左侧设有左主轴颈,右曲柄右侧设有右主轴颈,轴承套连接有连杆,轴承套通过轴承与连杆轴颈相连接,连杆一端设有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中部位置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一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上下两端固定于穿孔上下内壁上,橡胶块左右两端与穿孔左右内壁之间存在减震间距;所述橡胶块中部设有一贯穿自身的横向缓冲孔;所述横向缓冲孔中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纵向缓冲孔,纵向缓冲孔与横向缓冲孔相贯通;所述横向缓冲孔两端孔口分别位于橡胶块左右侧壁上,橡胶块左侧壁与穿孔左侧内壁之间、橡胶块右侧壁与穿孔右侧内壁之间皆设有与横向缓冲孔位置相对应的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直径大于横向缓冲孔直径,缓冲管将横向缓冲孔孔口包裹在内;所述橡胶块内设有与纵向缓冲孔相贯通的减震孔,减震孔直径大于纵向缓冲孔直径;所述横向缓冲孔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减震块、右减震块;所述左减震块、右减震块一端设有与缓冲管相匹配的限位板;所述缓冲管内设有弹簧,弹簧一端抵压于限位板上;所述横向缓冲孔上方的纵向缓冲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减震块,横向缓冲孔下方的纵向缓冲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减震块;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一端设有与减震孔相匹配的限位座;所述减震孔内设有一弹性膜,限位座与弹性膜相贴合;所述横向缓冲孔中部置放有一正极球;所述上减震块、下减震块、左减震块、右减震块与正极球相对的侧壁上固定有与正极球相斥的正极磁板。
所述橡胶块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腔室;所述辅助腔室通过辅助孔与减震孔相贯通;所述辅助孔与辅助腔室相贯通的孔口铰接有一单向板,单向板通过卷簧铰接于该孔口的一端,该孔口的一端上方设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回流孔,辅助孔内壁上设有第二回流孔,第一回流孔与第二回流孔通过回流流道相贯通;所述第一回流孔至单向板铰接点的距离小于单向板的长度。
所述橡胶块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带与穿孔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曲轴连杆总成可通过橡胶块对震动力进行初步缓冲减震,而剩余震动力便会全部汇聚至正极球上,正极球受震动力则会出现上下浮动或左右浮动,无论正极球上下浮动或左右浮动,正极磁板都会形成相斥力对正极球进行缓冲减震,且在弹性膜或弹簧的辅助下,进一步对正极球进行缓冲减震,当正极球不再上下浮动和左右浮动时,震动力得到完全消除,连杆不再受到震动力影响,能够稳定的对力进行传递,保证曲轴的正常旋转,从而保证曲轴连杆总成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曲轴连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连杆总成,包括左曲柄1、右曲柄2以及设于左曲柄1与右曲柄2之间的连杆轴颈3,连杆轴颈外套设有轴承套4,左曲柄1左侧设有左主轴颈5,右曲柄2右侧设有右主轴颈6,轴承套4连接有连杆7,轴承套4通过轴承8与连杆轴颈3相连接,连杆7一端设有连接头9,所述连杆7中部位置设有一穿孔10;所述穿孔10内设有一橡胶块11;所述橡胶块11上下两端固定于穿孔10上下内壁上,橡胶块11左右两端与穿孔10左右内壁之间存在减震间距12;所述橡胶块11中部设有一贯穿自身的横向缓冲孔13;所述横向缓冲孔13中部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纵向缓冲孔14,纵向缓冲孔14与横向缓冲孔13相贯通;所述横向缓冲孔13两端孔口分别位于橡胶块11左右侧壁上,橡胶块11左侧壁与穿孔10左侧内壁之间、橡胶块11右侧壁与穿孔10右侧内壁之间皆设有与横向缓冲孔13位置相对应的缓冲管15;所述缓冲管15直径大于横向缓冲孔13直径,缓冲管15将横向缓冲孔13孔口包裹在内;所述橡胶块11内设有与纵向缓冲孔14相贯通的减震孔16,减震孔16直径大于纵向缓冲孔14直径;所述横向缓冲孔13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减震块17、右减震块18;所述左减震块17、右减震块18一端设有与缓冲管15相匹配的限位板19;所述缓冲管15内设有弹簧20,弹簧20一端抵压于限位板19上;所述横向缓冲孔13上方的纵向缓冲孔14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上减震块21,横向缓冲孔13下方的纵向缓冲孔14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下减震块22;所述上减震块21、下减震块22一端设有与减震孔16相匹配的限位座23;所述减震孔16内设有一弹性膜24,限位座23与弹性膜24相贴合;所述横向缓冲孔13中部置放有一正极球25;所述上减震块21、下减震块22、左减震块17、右减震块18与正极球25相对的侧壁上固定有与正极球25相斥的正极磁板26。
所述橡胶块11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腔室27;所述辅助腔室27通过辅助孔28与减震孔16相贯通;所述辅助孔28与辅助腔室27相贯通的孔口铰接有一单向板29,单向板29通过卷簧30铰接于该孔口的一端,该孔口的一端上方设有一固定块31;所述固定块31上设有第一回流孔32,辅助孔28内壁上设有第二回流孔33,第一回流孔32与第二回流孔33通过回流流道34相贯通;所述第一回流孔32至单向板29铰接点的距离小于单向板29的长度。
所述橡胶块11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带35与穿孔10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先通过设于连杆7一端的连接头与活塞相连接,活塞便会通过自身的往复直线运动带动连杆运动,随着连杆7的运动,连杆7便会带动连杆轴颈3旋转,从而带动左曲柄1、右曲柄2旋转,最终使左主轴颈5、右主轴颈6驱动其他装置。
在发动机运行时,若是震动力传递至连杆7上,震动力便会直接向着连杆7中部汇聚,由于连杆7中部位置设有穿孔10,穿孔10内设有橡胶块11,因此震动力会直接通过橡胶块11与穿孔10相连接的两端传递至橡胶块11上,此时橡胶块11受震动力影响,则会出现不断起伏的情况,在橡胶块11不断起伏时,橡胶块11不断产生弹力,该弹力则会形成第一道缓冲,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
橡胶块11无法通过自身消除的震动力则会继续传递,最终汇聚至橡胶块11的中部位置,由于橡胶块11中部设有横向缓冲孔13,横向缓冲孔13中部置放有正极球25,因此无法消除的震动力都会直接作用于正极球25上,而正极球25通过上减震块21、下减震块22、左减震块17、右减震块18上的正极磁板的相斥力悬浮于横向缓冲孔13中部,正极球25一旦受到震动力影响,则会上下浮动或左右浮动。
当正极球25上下浮动时,正极球25则会向着上减震块21或下减震块22方向靠近,此时正极球25与上减震块21或下减震块22的正极磁板26之间的相斥力变大,上减震块21开始向上移动或是下减震块22开始向下移动,皆会对弹性膜24进行挤压,弹性膜24发生变形,在弹性膜24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弹性膜24形成弹性,对上减震块21或下减震块22进行反推动,使上减震块21或下减震块22向着正极球25方向移动,在弹性膜24的弹性以及上减震块21或下减震块22的正极磁板26的相斥力作用下,正极球25上的震动力不断被缓冲减震,正极球25逐渐变得平静,不再上下浮动,且在弹性膜24发生变形时,减震孔16内气压变大,高压气体同样能够起到缓冲减震效果,使弹性膜24的缓冲减震效果更佳。
当正极球25左右浮动时,正极球25则会向着左减震块17或右减震块18方向靠近,此时正极球25与左减震块17或下减震块22的正极磁板26之间的相斥力变大,左减震块17开始向左移动或是右减震块18开始向右移动,皆会对弹簧20进行挤压,弹簧20被压缩,弹簧20开始产生弹力,对左减震块17或右减震块18进行反推动,使左减震块17或右减震块18向着正极球25方向移动,在弹簧20的弹力以及左减震块17或右减震块18的正极磁板26的相斥力作用下,正极球25上震动力不断被缓冲减震,正极球25逐渐变得平静,不再左右浮动。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橡胶块11对震动力进行初步缓冲减震,而剩余震动力便会全部汇聚至正极球25上,正极球25受震动力则会出现上下浮动或左右浮动,无论正极球25上下浮动或左右浮动,正极磁板26都会形成相斥力对正极球25进行缓冲减震,且在弹性膜24或弹簧20的辅助下,进一步对正极球25进行缓冲减震,当正极球25不再上下浮动和左右浮动时,震动力得到完全消除,连杆7不再受到震动力影响,能够稳定的对力进行传递,保证曲轴的正常旋转,从而保证曲轴连杆总成的使用性能。
橡胶块11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腔室27,辅助腔室27通过辅助孔28与减震孔16相贯通,当弹性膜24向着减震孔16内变形时,减震孔16内气压变大,形成高压气流,高压气流直接流入辅助孔28内,最后通过自身高压对单向板29进行推动,而弹性膜24发生变形时,部分压力则会传递至减震孔16内,因此减震孔16内的高压气流则会混杂有震动力,在高压气流对单向板29进行推动时,卷簧30则会形成反弹力对高压气流内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高压气流流入辅助腔室27内时,骤然变大的空间则会使压力瞬间被释放,从而起到缓冲减震效果,当单向板29完全打开时,单向板29将第一回流孔32堵塞时,辅助腔室27与辅助孔28无法通过回流流道34贯通,只能从辅助孔28进气,当弹性膜24不再变形时,减震孔16内气压恢复正常,单向板29在卷簧30的作用下复位,单向板29不再将第一回流孔32堵塞,此时辅助腔室27仅能通过回流流道34与辅助孔28相贯通,原先流入辅助腔室27内的气流则会通过回流流道34回流至减震孔16内,以备下次缓冲减震工作。
橡胶块11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带35与穿孔10内壁相连接,弹性带35的存在能够在橡胶块11进行上下起伏时提高弹性,进一步提高橡胶块11缓冲减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