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和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8692发布日期:2018-10-12 21:4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向阀,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换向阀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为了过滤水中杂质,过滤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家庭生活。过滤器经长时间使用后滤芯易堵塞,需进行冲洗以使过滤器恢复过滤功能,防止过滤器因堵塞而报废。

现有技术中,过滤器通过电磁阀进行水路切换,实现冲洗过滤器,但是电池阀存在成本高的劣势。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能够切换过滤器水流方向的换向阀,实现冲洗过滤器,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换向阀的过滤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阀,其能够切换过滤器的水流方向,既使过滤器能够正常过滤,又能够进行冲洗自洁;且该换向阀成本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过滤器,其应用了上述换向阀,能够正常过滤和冲洗自洁,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向阀,包括:

阀门主体,所述阀门主体围成容置腔,并且所述阀门主体上设有五个依次设置的水路开口;

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阀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与所述水路开口连通的透孔,所述透孔与所述水路开口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且所述连通凹槽靠近第一透孔;

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紧贴所述第一表面,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表面滑动;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表面设有两个导通槽;

其中,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导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透孔和所述连通凹槽连通,第二导通槽分别与第二透孔和第三透孔连通;第四透孔由所述第二阀芯封堵;第五透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在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透孔和所述第二透孔连通;所述第二到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三透孔和所述第四透孔连通;所述第五透孔由所述第二阀芯封堵。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沿所述第一表面滑动,以切换所述换向阀的使用状态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推杆,所述推杆的第一端抵紧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一端;所述推杆的第二端固定于弹片;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阀门主体和所述第二阀芯相连;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推杆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沿所述第一表面移动,且两者向所述第二阀芯施加的驱动力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阀门主体上固定有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阀门主体围成动力腔,所述弹片固定在所述动力腔内,并将所述动力腔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设有用于接入自来水的第六水路开口;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弹片由所述阀门主体和所述上盖夹紧固定。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弹片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弹片和所述阀门主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第二阀芯上设有辅助通道,所述换向阀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辅助通道与第四透孔连通并排水,实现泄压;所述换向阀保持第二使用状态以及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辅助通道与第四透孔连通并输入水。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阀门主体的内壁设有弹压件,所述弹压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阀芯相抵,并用于将所述第二阀芯压紧在所述第一表面处。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第一阀芯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透孔一一对应。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各所述流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透孔之间设有密封件;各所述流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水路开口之间设有密封件。

优选的,上述换向阀中,所述阀门主体包括外壳和固定于所述外壳的下端盖,所述外壳和所述下端盖围成所述容置腔。

一种过滤器,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阀,其包括阀门主体、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阀门主体围成容置腔,且阀门主体上设有五个依次设置的水路开口;第一阀芯位于容置腔内,并与阀门主体固定连接;第一阀芯上设有与水路开口连通的透孔,透孔与水路开口一一对应;第一阀芯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连通凹槽;连通凹槽与容置腔连通,且连通凹槽靠近第一透孔;第二阀芯的第二表面紧贴上述第一表面,并且第二阀芯够沿第一表面滑动;上述第二表面设有两个导通槽;其中,换向阀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导通槽分别与第一透孔和连通凹槽连通,第二导通槽分别与第二透孔和第三透孔连通;第四透孔由第二阀芯封堵;第五透孔与容置腔连通;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导通槽分别与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连通;第二导通槽分别与第三透孔和第四透孔连通;第五透孔由第二阀芯封堵。

上述换向阀中,第一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过滤器的过滤出口、第二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输入自来水、第三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过滤器的过滤入口、第四水路开口用于连接过滤排水管、第五水路开口用于连接用户用水输送管。

应用上述换向阀的过滤器正常过滤时,换向器处于第一使用状态,自来水依次经由第二水路开口、第二透孔、第二导通槽、第三透孔和第三水路开口到达过滤器的过滤入口,经由过滤器过滤后到达过滤出口,然后依次流经第一水路开口、第一透孔、第一导通槽、连通凹槽、容置腔、第五透孔和第五水路开口,最后通过与第五水路开口连通的用户用水输送管向用户输送。

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换向阀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自来水经由第二水路开口、第二透孔、第一导通槽、第一透孔、第一水路开口到达过滤器的过滤出口,并进入过滤器内对过滤器进行冲洗,之后水流由过滤器的过滤入口排出,并依次经由第三水路开口、第三透孔、第二导通槽、第四透孔、第四水路开口到达过滤排水管进行排放。

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阀能够切换过滤器的水流方向,既使过滤器能够正常过滤,又能够进行冲洗自洁;且该换向阀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过滤器,其应用了上述换向阀,能够正常过滤和冲洗自洁,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中第二阀芯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中第二阀芯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中第二阀芯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与过滤器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中第二阀芯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与过滤器的装配图;

其中,图1-图4中:

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容置腔13;上盖101;第六水路开口111;第二阀芯102;第一导通槽121;第二导通槽122;辅助通道123;弹压件103;阀门主体104;外壳141;水路开口1411;下端盖142;弹性件105;第一阀芯106;透孔161;连通凹槽162;支撑件107;流通孔171;推杆108;弹片10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其能够切换过滤器的水流方向,既使过滤器能够正常过滤,又能够进行冲洗自洁;且该换向阀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其应用了上述换向阀,能够正常过滤和冲洗自洁,且成本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换向阀,其包括阀门主体104、第一阀芯106和第二阀芯102;阀门主体104围成容置腔13,且阀门主体104上设有五个依次设置的水路开口1411;两阀芯均位于容置腔13内,第一阀芯106与阀门主体104固定连接;第一阀芯106上设有与水路开口1411连通的透孔161,透孔161与水路开口1411一一对应;第一阀芯106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连通凹槽162;连通凹槽162与容置腔13连通,且连通凹槽162靠近第一透孔;第二阀芯102的第二表面紧贴上述第一表面,并且第二阀芯102能够沿第一表面滑动;上述第二表面设有两个导通槽;其中,换向阀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导通槽121分别与第一透孔和连通凹槽162连通,第二导通槽122分别与第二透孔和第三透孔连通;第四透孔由第二阀芯102封堵;第五透孔与容置腔13连通;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导通槽121分别与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连通;第二导通槽122分别与第三透孔和第四透孔连通;第五透孔由第二阀芯102封堵。

上述换向阀中,第一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过滤器的过滤出口、第二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输入自来水、第三水路开口用于接通过滤器的过滤入口、第四水路开口用于连接过滤排水管、第五水路开口用于连接用户用水输送管。

应用上述换向阀的过滤器正常过滤时,换向器处于第一使用状态,自来水依次经由第二水路开口、第二透孔、第二导通槽122、第三透孔和第三水路开口到达过滤器的过滤入口,经由过滤器过滤后到达过滤出口,然后依次流经第一水路开口、第一透孔、第一导通槽121、连通凹槽162、容置腔13、第五透孔和第五水路开口,最后通过与第五水路开口连通的用户用水输送管向用户输送。

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换向阀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自来水经由第二水路开口、第二透孔、第一导通槽121、第一透孔、第一水路开口到达过滤器的过滤出口,并进入过滤器内对过滤器进行冲洗,之后水流由过滤器的过滤入口排出,并依次经由第三水路开口、第三透孔、第二导通槽122、第四透孔、第四水路开口到达过滤排水管进行排放。

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阀能够切换过滤器的水流方向,既使过滤器能够正常过滤,又能够进行冲洗自洁;且该换向阀成本低。

上述换向阀中,第二阀芯102可设置为由用户手动驱动,通过设置与第二阀芯102连接的拉杆,并使拉杆伸出阀门主体104外即可,应用时可根据当地水质、水流压力等通过拉杆驱动第二阀芯102,以使换向阀交替保持第一使用状态第一预设时间、第二使用状态第二预设时间即可。

但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避免人工切换换向阀的使用状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中,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阀芯102沿第一表面滑动,以切换换向阀的使用状态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

推杆108,推杆108的第一端抵紧第二阀芯102的第一端;推杆108的第二端固定于弹片109;

弹性件105,弹性件105分别与阀门主体104和第二阀芯102相连;弹性件105和推杆108分别用于驱动第二阀芯102沿第一表面移动,并且两者向第二阀芯102施加的驱动力方向相反;

其中,阀门主体104上固定有上盖101,上盖101和阀门主体104围成动力腔,所述弹片109固定在动力腔内,并将动力腔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设有用于接入自来水的第六水路开口111;第二腔体12与容置腔13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换向阀中,第二阀芯102上设有辅助通道123,换向阀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时,容置腔13通过辅助通道123与第四透孔连通并排水,实现泄压;换向阀保持第二使用状态以及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一使用状态时,容置腔13通过辅助通道123与第四透孔连通并输入水。

应用时,上述第六水路开口111接通自来水;开始使用时过滤器过滤能力强,换向阀处于第一使用状态,自来水压力、第二水路开口处的压力、第三水路开口处的压力、过滤器的过滤入口处的压力和第一腔体11内压力可视为相同,记为P1;用户用水输送管处的压力、第五水路开口处的压力、第一水路开口处压力、过滤器的过滤出口处的压力和第二腔体12内压力视为相同,记为P2;P1和P2之间的差值小,故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的压差很小(具体P1-P2≤P0,其中P0为计算验证的压差值),此时弹片109维持第一状态,第二阀芯102在弹性件105的作用下维持保持不动,换向阀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经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器逐渐堵塞,P1和P2之间的差值增大,当P1-P2>P0时,弹片克服自身弹力及弹性件105的弹力,推动推杆108动作,推杆108推动第二阀芯102移动,使第二阀芯102沿第一表面移动,直至换向阀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第二阀芯102在推杆108作用下先发生微小移动时,容置腔13通过辅助通道123与第四水路开口连通并排水,压力迅速下降,增加弹片109两侧的压差,使弹片109快速变形并驱动第二阀芯102迅速移动,使换向阀迅速切换至第二使用状态。

第二阀芯102切换为第二使用状态时,过滤器切换为冲洗状态,此时,自来水压力、第六水路开口111处的压力、第一腔体11内的压力、第二水路开口处的压力、第一水路开口处的压力和过滤器的过滤出口处的压力视为相同,记为P1’,过滤器的过滤入口处的压力、第三水路开口处的压力、第四水路开口处的压力、过滤排水管内的压力、辅助通道123内压力、容置腔13内压力、第二腔体12内压力视为相同,计为P2’;随着冲洗时间的加长,P1’和P2’之间的压差逐渐减小,在P1’-P2’≤P0'时(P0'为计算验证的压差值),弹片109的恢复力、第二腔体12内的压力和弹性件105的弹力三者共同作用推动第二阀芯102沿第一表面移动并使换向阀逐渐切换为第一使用状态;在换向阀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为第一使用状态的过程中,辅助通道123与第四透孔的接通面积逐渐增大,能够加速使第四水路开口处的压力迅速传递至第二腔体12,加快弹片109回复为第一状态,从而使换向阀快速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使过滤器重新回复为过滤状态。

显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能够根据过滤器的堵塞程度自动切换使用状态,使过滤器根据自身情况在过滤状态和冲洗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更方便用户使用。

具体的,上述换向阀中,在过滤器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辅助通道123与第四透孔的有效连通面积小,一方面减少大颗粒杂质进入容置腔13,另一方面可防止容置腔13内压力上升过快,加长过滤器的冲洗时间。

上述换向阀中,阀门主体104和上盖101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弹片109由阀门主体104和上盖101夹紧固定。上述弹片109和上盖10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弹片109和阀门主体10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为了确保第二阀芯102紧贴在第一阀芯106的第一表面,上述阀门主体104的内壁设有弹压件103,弹压件103的自由端与第二阀芯102相抵,并且弹压件103用于将第二阀芯102压紧在第一阀芯106的第一表面。

为了方便装配,第一阀芯106设置为通过支撑件107固定在容置腔13内;支撑件107上设有流通孔171,流通孔171与透孔一一对应,即流通孔171与透孔个数相同,每个流通孔171仅与一个透孔连通,各流通孔171分别与不同的透孔连通。上述透孔与水路开口一一对应具体指,每个透孔仅与一个水路开口连通,各透孔分别与不同的水路开口连通,即第一透孔通过第一流通孔与第一水路开口连通、第二透孔通过第二流通孔与第二水路开口连通、第三透孔通过第三流通孔与第三水路开口连通、第四透孔通过第四流通孔与第四水路开口连通、第五透孔通过第五流通孔与第五水路开口连通。五个水路开口的编号如图2所示。

具体的,上述换向阀中,各流通孔171和与之对应的透孔161之间设有密封件;各流通孔171和与之对应的水路开口1411之间亦设有密封件。

上述换向阀中,阀门主体104包括外壳141和固定于外壳141的下端盖142,外壳141和下端盖142围成上述容置腔13。上述第一阀芯106和第二阀芯102分别为陶瓷阀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过滤器,其包括换向阀,其中换向阀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

该过滤器应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能够正常过滤和冲洗自洁,且成本低。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关换向阀的其它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