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助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31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离合助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助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助力系统。



背景技术:

离合助力泵多利用整车油泵产生高压助力,利用整车液压离合影响整车系统油压,即影响其它液压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且目前的离合助力泵自身不带减压阀,配合电子阀和减压阀使用,管路连接较多安装繁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合助力系统,以达到不影响整车系统油压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离合助力系统,包括离合助力总泵和离合分泵,离合助力总泵的出油口与离合分泵的进油回油口相连通,离合助力总泵的活塞与离合脚踏板相连,离合分泵与变速箱相连,还包括方向机和方向机的液压油箱,方向机的溢流口与离合助力总泵的进油口相连通,离合助力总泵的溢流口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助力总泵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以及溢流口并排设置。

所述离合助力总泵包括主泵体、主活塞、推杆活塞以及推杆座套,所述推杆座套设在主泵体端部,所述推杆活塞和主活塞在主泵体中相对设置,所述主泵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以及溢流口,主活塞将主泵体内分成助力腔和工作腔,进油口与助力腔相连通,出油口与工作腔相连通,还包括泄压阀座和助力腔压力过大时实现助力腔和溢流口相连通的减压阀,所述泄压阀座在主泵体内位于出油口和溢流口之间,所述主活塞和泄压阀座均为中空结构,主活塞的一端活动位于泄压阀座一端中,泄压阀座另一端与溢流口相连通,主活塞上设有用于连通助力腔和主活塞内部的侧通道;减压阀位于主活塞内助力泵不工作时助力腔和溢流口相连通,减压阀与推杆活塞相连助力泵工作时减压阀密封主活塞内部中空通道。

所述减压阀包括减压阀尖和减压阀弹簧以及中空的减压阀座,所述减压阀座位于主活塞内,主活塞内设有与减压阀座一端相对的台阶孔,减压阀尖和减压阀弹簧均位于减压阀座内,减压阀尖一端与助力腔相连通,减压阀尖另一端与减压阀弹簧相连并与泄压阀座相通。

所述泄压阀座上设有用于补充工作腔内液压油的止回阀,止回阀一端与工作腔相连通,止回阀另一端与溢流口相连通。

所述主活塞上设有凸起的活塞环,活塞环与泄压阀座一侧之间为工作腔,泄压阀座另一侧与主泵体底部之间形成溢流腔,溢流腔与溢流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离合助力系统设计合理,不利于整车油泵产生高压油进行离合助力,利于方向机溢流口流出的高压油进行离合助力,离合助力泵不工作时方向机溢流口出来液压油直接回至液压油箱中,离合助力泵工作时方向机溢流口出来高压油才进行助力,不影响整车油压。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助力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助力总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助力总泵剖视示意图。

图中:

1.主泵体、2.推杆座套、3.主活塞、4.防尘罩、5.减压阀座、6.端盖、7.泄压阀座、8.推杆活塞、9.减压阀弹簧、10.减压阀尖、11.减压阀座螺栓、12.孔档、13.垫片、14.密封圈Ⅰ、15.密封圈Ⅱ、16.密封圈Ⅲ、17.密封圈Ⅳ、18.主弹簧、19.回位弹簧、20.止回阀、21.止回阀螺栓、22.O型圈Ⅰ、23.O型圈Ⅱ、24.锁定螺栓、25.进油口、26.出油口、27.溢流口、28.工艺孔、111.方向机、112.液压油箱、113.离合助力总泵、114.离合脚踏板、115.离合分泵、116.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离合助力系统,包括离合助力总泵113、离合分泵115、方向机111和方向机的液压油箱112,离合助力总泵113的出油口与离合分泵的进油回油口相连通,离合助力总泵的活塞与离合脚踏板114相连,离合分泵与变速箱116相连,方向机的溢流口与离合助力总泵的进油口相连通,离合助力总泵的溢流口与液压油箱112相连通。

不利于整车油泵产生高压油进行离合助力,利于方向机溢流口流出的高压油进行离合助力,离合助力泵不工作时方向机溢流口出来液压油直接回至液压油箱中,离合助力泵工作时方向机溢流口出来高压油才进行助力,不影响整车油压。

其中,离合助力总泵包括主泵体1、推杆座套2、主活塞3、防尘罩4、减压阀座5、端盖6、泄压阀座7、推杆活塞8、减压阀弹簧9、减压阀尖10、减压阀座螺栓11、孔档12、垫片13、密封圈Ⅰ14、密封圈Ⅱ15、密封圈Ⅲ16、密封圈Ⅳ17、主弹簧18、回位弹簧19、止回阀20、止回阀螺栓21、O型圈Ⅰ22、O型圈Ⅱ23、锁定螺栓24、进油口25、出油口26、溢流口27以及工艺孔28。

推杆座套2通过端盖固定在主泵体1端部,端盖6与主泵体之间通过锁定螺栓24相连,推杆活塞8活动的设在推杆座套2中,推杆活塞沿推杆座套轴线方向可移动,推杆活塞的外端与离合踏板上的推杆相连,并在推杆座套的端部设有防尘罩4,防止灰尘进入推杆座套中。

推杆座套2的内端位于主泵体中,推杆座套的内端边缘与主泵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Ⅳ17,推杆座套的内壁与推杆活塞之间并排设有O型圈Ⅱ23和密封圈Ⅱ15。主活塞可沿主泵体的轴线方向移动设置在主泵体中,推杆活塞和主活塞在主泵体中相对设置,即推杆活塞的一端与主活塞的一端相对应。

主泵体1上设有进油口25和出油口26以及溢流口27,进油口靠端盖侧设置,出油口和溢流口靠主泵体底部设置;离合助力总泵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以及溢流口并排设置。主活塞将主泵体内分成助力腔和工作腔,进油口与助力腔相连通,出油口与工作腔相连通;主活塞3上设有凸起的活塞环,活塞环与泄压阀座一侧之间为工作腔,泄压阀座另一侧与主泵体底部之间形成溢流腔,溢流腔与溢流口相连通。

主泵体1的底部设有工艺孔28,便于主泵体中零部件安装。泄压阀座外缘与主泵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泄压阀座的内壁与相配合的主活塞端部外壁之间并排设有密封圈Ⅲ16和O型圈Ⅰ22。

泄压阀座7上设有用于补充工作腔内液压油的止回阀20,止回阀一端与工作腔相连通,止回阀另一端与溢流口相连通,止回阀通过止回阀螺栓21固定在泄压阀座上。

减压阀用于在助力腔压力过大时实现助力腔和溢流口相连通,泄压阀座在主泵体内位于出油口和溢流口之间,主活塞和泄压阀座均为中空结构,主活塞的一端活动位于泄压阀座一端中,泄压阀座另一端与溢流口相连通,主活塞上设有用于连通助力腔和主活塞内部的侧通道;减压阀位于主活塞内助力泵不工作时助力腔和溢流口相连通,减压阀与推杆活塞相连助力泵工作时减压阀密封主活塞内部中空通道。

减压阀包括减压阀尖10和减压阀弹簧9以及中空的减压阀座5,减压阀座5位于主活塞内,主活塞3内设有与减压阀座一端相对的台阶孔,减压阀尖和减压阀弹簧均位于减压阀座内,减压阀尖一端与助力腔相连通,减压阀尖另一端与减压阀弹簧相连并与泄压阀座相通。

工作腔内在泄压阀座和主活塞之间设有主弹簧18,主弹簧一端套在主活塞上,主弹簧另一端套在泄压阀座上。减压阀座上设有与侧通道相连通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用于减压阀座回位的回位弹簧19。

减压阀座5内设有螺纹配合的减压阀座螺栓11,减压阀座螺栓11内设有通孔,通孔一端与减压阀尖相配合,通孔另一端与助力腔相连通。推杆活塞与减压阀座相连,推杆活塞与减压阀座相连端设有实现助力腔与减压阀座内部相连通的连接通道。

主活塞的凸起活塞环的外缘上设有密封圈Ⅰ14,主活塞靠推杆活塞端上设有孔档12和垫片13,推杆活塞的内端设有中空凸起,中空凸起外缘与减压阀座内壁之间螺纹配合。

减压阀尖10的一端为锥形尖端,减压阀尖的另一端为柱体,减压阀弹簧套在柱体上,减压阀座螺栓通过外螺纹与减压阀座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通过调节减压阀座螺栓在减压阀座中的位置对减压阀弹簧的压缩量进行调整,从而减压阀值进行调整。助力腔中的液压油压力过大时,液压油作用力作用在锥形尖端上,推动减压阀尖移动与减压阀座螺栓的通孔分离,使助力腔与溢流腔相连通,实现减压。

不单独设置电子减压阀,而是将机械减压阀集成在助力泵的内部,占用空间小,无需管路连接便于安装,成本相对以前大幅降低。

进油口与车辆的方向机溢流口相连通,出油口与离合分泵进油回油口相连,离合分泵的活塞杆与变速箱相连,助力泵的溢流口与方向机的液压油箱相连。离合踏板处于初始位置不动作时,液压油通过助力腔、主活塞上的侧通道以及减压阀座与主活塞内壁之间间隙通至溢流口。离合踏板动作时,推杆活塞带动减压阀座在主活塞内移动,减压阀座将主活塞的内部中空通道密封,通过进油口进入助力腔高压油和推杆活塞一起推动主活塞移动,主活塞挤压工作腔中的液压油,工作腔中加油的液压油进入离合分泵助力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