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风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59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风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屏风夹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办公家具的种类越来越多,由于要满足现代办公空间的要求,带屏风的组合型办公桌被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屏风主要是通过屏风夹与办公桌连接,桌面上开设有截面为T型的卡槽,卡槽两端均贯穿桌面侧壁;屏风夹夹持在屏风板上后通过螺栓固定;将屏风夹沿卡槽端部插接,通过螺栓将屏风夹与卡槽固定连接。

现有的屏风夹固定方式较传统的屏风直接固定方式而言,可沿卡槽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其灵活性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随着办公场所的多元化,对屏风调节的频率不断上升,现有的屏风夹在调节屏风时,需要通过工具在桌面下方拧动螺栓方能完成调节,其过程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风夹结构,具有使屏风调节操作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屏风夹结构,包括设于桌面上的凹槽和用于夹持屏风板的夹体,夹体端部与凹槽卡接,所述夹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板,夹板侧面插接有卡体;凹槽内壁设有卡槽,卡槽沿凹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卡体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可与卡槽插接;夹体转动连接有调节杆,卡体均与调节杆螺纹配合,且两卡体的螺纹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块与卡槽插接,可限制夹体沿凹槽长度方向移动;利用调节杆,可驱使两个卡体同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便于控制卡块与卡槽的连接状态,使屏风调节操作简单,提高了屏风夹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套接有沿调节杆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置于两个第一套筒之间;第二套筒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夹板螺纹配合,且两端部的螺纹方向相反;调节杆设有以插接的方式实现限制第一套筒与调节杆相对圆周转动的第一插件,以及限制第二套筒与调节杆相对圆周转动的第二插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套筒,可控制卡体移动;利用第二套筒,可控制两个夹板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利用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可通过调节杆单一的控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任意一个转动,提高了调节杆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部均镂空,第一插件包括与调节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板,第二插件包括与调节杆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板;第一插板与第二插板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块,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邻的内壁均设有插槽,插块可与插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沿调节杆轴线方向移动调节杆的过程中,当第一插板上的插块处于插接状态时,第二插板上的插块处于脱离状态;在转动调节杆的过程中,可避免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调节杆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沿其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插槽;第一插板侧面沿其自身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均匀分布的多个插槽,可提高插块与插槽的插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为永磁体,插槽内壁为由永磁体制成的光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永磁体,可使插块与插槽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在一起,在转动调节杆的过程中,可减少插块与插槽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远离第二套筒的端部与夹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套筒与夹板转动连接,可避免第一套筒在外力作用下沿调节杆轴线方向移动而带动卡体移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卡体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螺纹配合有可与夹板内壁抵触实现限制卡体过度移动的限位板;限位板端部与卡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与夹板内壁抵触,可避免限位板与第一套筒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一套筒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钮,便于转动调节杆,以及沿调节杆轴线方向移动调节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卡块与卡槽插接,可限制夹体沿凹槽长度方向移动;利用调节杆,可驱使两个卡体同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便于控制卡块与卡槽的连接状态,使屏风调节操作简单;利用第一套筒,可控制卡体移动;利用第二套筒,可控制两个夹板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利用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可通过调节杆单一的控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任意一个转动,提高了调节杆使用的灵活性;利用永磁体,可使插块与插槽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在一起,在转动调节杆的过程中,可减少插块与插槽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夹体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屏风板;11、凹槽;12、卡槽;13、卡合件;2、夹体;21、夹板;22、卡体;23、限位板;24、卡块;3、调节杆;31、第一套筒;32、第二套筒;33、夹环;34、旋钮;4、第一插板;41、第二插板;42、插槽;43、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屏风夹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屏风板1和夹体2,桌体端面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截面为T型;凹槽11两端均贯穿桌体侧壁,且两端口通过卡合件13卡合;夹体2一端与屏风板1夹持固定,另一端与凹槽11卡接固定。

如图2与图3所示,夹体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板21,夹板21侧面插接有卡体22,卡体22可完全置于夹板21内部;卡体2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卡块24,卡块24为背向卡体22凸起的凸块;凹槽11内壁设有卡槽12,卡槽12沿凹槽1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卡块24可与卡槽12插接;夹体2转动连接有调节杆3,调节杆3与凹槽11垂直设置,卡体22均与调节杆3螺纹配合,且两卡体22的螺纹方向相反;利用卡块24与卡槽12插接,可限制夹体2沿凹槽11长度方向移动;利用调节杆3,可驱使两个卡体22同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便于控制卡块24与卡槽12的连接状态,使屏风调节操作简单,提高了屏风夹使用的灵活性。

如图3所示,调节杆3套接有第二套筒32和沿调节杆3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套筒31,第二套筒32置于两个第一套筒31之间;两个夹板21均固定连接有内设有螺纹的夹环33,第二套筒3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夹环33螺纹配合,且两端部的螺纹方向相反;调节杆3设有以插接的方式实现限制第一套筒31与调节杆3相对圆周转动的第一插件,以及限制第二套筒32与调节杆3相对圆周转动的第二插件;利用第一套筒31,可控制卡体22移动;利用第二套筒32,可控制两个夹板21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利用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可通过调节杆3单一的控制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中任意一个转动,提高了调节杆3使用的灵活性。

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的内部均镂空,第一插件包括与调节杆3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板4,第一插板4置于第一套筒31内部;第二插件包括与调节杆3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板41,第二插板41置于第二插筒的内部;第一插板4与第二插板41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3,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相邻的内壁均设有插槽42,插块43可与插槽42插接;在沿调节杆3轴线方向移动调节杆3的过程中,当第一插板4上的插块43处于插接状态时,第二插板41上的插块43处于脱离状态;在转动调节杆3的过程中,可避免第一套筒31与第二套筒32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调节杆3使用的可靠性。

第一套筒31内壁沿其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插槽42,本实施例中采用五个插槽42;第一插板4侧面沿其自身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插块43,本实施例中采用五个插块43;利用均匀分布的多个插槽42,可提高插块43与插槽42的插接效率。

插块43为永磁体,插槽42内壁为由永磁体制成的光滑面;利用永磁体,可使插块43与插槽42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在一起,在转动调节杆3的过程中,可减少插块43与插槽42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

第一套筒31远离第二套筒32的端部与夹板21转动连接,利用第一套筒31与夹板21转动连接,可避免第一套筒31在外力作用下沿调节杆3轴线方向移动而带动卡体22移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卡体22使用的稳定性。

第一套筒31螺纹配合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的端部与卡体22固定连接;利用限位板23与夹板21内壁抵触,可避免限位板23与第一套筒31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一套筒31使用的稳定性。

调节杆3远离夹板2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旋钮34,利用旋钮34,便于转动调节杆3,以及沿调节杆3轴线方向移动调节杆3。

工作原理:利用卡块24与卡槽12插接,可限制夹体2沿凹槽11长度方向移动;利用调节杆3,可驱使两个卡体22同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便于控制卡块24与卡槽12的连接状态,使屏风调节操作简单;利用第一套筒31,可控制卡体22移动;利用第二套筒32,可控制两个夹板21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利用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可通过调节杆3单一的控制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中任意一个转动,提高了调节杆3使用的灵活性;利用永磁体,可使插块43与插槽42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在一起,在转动调节杆3的过程中,可减少插块43与插槽42相互脱离的情况发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