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MT自动选换挡机构的变刚度扭转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449发布日期:2018-07-08 02:0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转缓冲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AMT自动选换挡机构的变刚度扭转缓冲器。



背景技术:

选换挡机构的扭转缓冲器是用于保护换挡机构和变速箱内的受力构件的结构,现有的作用于选换挡机构的扭转缓冲器其只能提供一定力度范围内的缓冲功能,当扭转幅度大于一定范围时,其自身的缓冲力不足以抵抗扭转力,进而使得换挡机构和变速箱内的受力构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缩短对应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MT自动选换挡机构的变刚度扭转缓冲器,其能够承受较大范围的扭转力,实现缓冲功能、防止共振,有效保护换挡机构和变速箱内的受力构件。

一种AMT自动选换挡机构的变刚度扭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为环形结构,所述缓冲支架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有中心连接键槽,所述缓冲支架的环形端面上环向均布有若干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缓冲支架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缓冲支架的厚度,每个所述弹簧安装孔内设置有一组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两端弹簧端片,两个弹簧端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弹簧、第二直线弹簧,所述第一直线弹簧、第二直线弹簧的旋向相反布置,未受力状态下所述第一直线弹簧、第二直线弹簧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不同,每组所述弹簧组件的两个所述弹簧端片分别顶装于对应的所述弹簧安装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壁,所述缓冲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垫片连接有上压板、下压板,且缓冲支架可以沿其中心轴相对于上压板、下压板小角度转动,所述上压板、下压板对应于所述弹簧组件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凹腔。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线弹簧具体为外弹簧,所述第二直线弹簧具体为内弹簧,所述内弹簧、外弹簧同心轴布置,所述内弹簧、外弹簧的旋向相反,所述内弹簧、外弹簧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不同,所述内弹簧、外弹簧的刚度不同;

所述缓冲支架的环形端面上环向均布有三个弹簧安装孔,每个所述弹簧安装孔内布置有一组所述弹簧组件;

所述中心连接键槽具体为花键槽,确保传动准确、可靠。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当换挡机构启动或者换挡到达同步位置时,换挡负载突然加大,动力输出的缓冲支架瞬时速度突变,当冲击能量大于弹簧的储存能量时,其中的一组弹簧先被压缩,当缓冲支架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相对转角超过5°时,两组弹簧共同起作用,实现缓冲功能、同时防止共振,有效保护换挡机构和变速箱内的受力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缓冲支架1、中心连接键槽2、弹簧安装孔3、弹簧组件4、弹簧端片41、第一直线弹簧42、第二直线弹簧43、铆钉5、垫片6、上压板7、下压板8、避让凹腔9。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AMT自动选换挡机构的变刚度扭转缓冲器,见图1、图2:其包括缓冲支架1,缓冲支架1为环形结构,缓冲支架1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有中心连接键槽2,缓冲支架1的环形端面上环向均布有若干弹簧安装孔3,弹簧安装孔3的长度方向上垂直于缓冲支架1的径向方向布置,弹簧安装孔3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缓冲支架1的厚度,每个弹簧安装孔3内设置有一组弹簧组件4,弹簧组件4包括两端弹簧端片41,两个弹簧端片41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弹簧42、第二直线弹簧43,第一直线弹簧42、第二直线弹簧43的旋向相反布置,未受力状态下第一直线弹簧42、第二直线弹簧43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不同,每组弹簧组件4的两个弹簧端片分别顶装于对应的弹簧安装孔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壁,缓冲支架1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5、垫片6连接有上压板7、下压板8,且缓冲支架1可以沿其中心轴相对于上压板7、下压板8小角度转动,上压板7、下压板8对应于弹簧组件4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凹腔9。

第一直线弹簧42具体为外弹簧,第二直线弹簧43具体为内弹簧,内弹簧、外弹簧同心轴布置,内弹簧、外弹簧的旋向相反,内弹簧、外弹簧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不同,内弹簧、外弹簧的刚度不同;

缓冲支架1的环形端面上环向均布有三个弹簧安装孔3,每个弹簧安装孔3内布置有一组弹簧组件4;

中心连接键槽2具体为花键槽,确保传动准确、可靠。。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换挡机构启动或者换挡到达同步位置时,换挡负载突然加大,动力输出的缓冲支架1瞬时速度突变,当冲击能量大于弹簧的储存能量时,外弹簧先被压缩;当缓冲支架2与上压板7和下压板8之间相对转角超过5°时,外弹簧和内弹簧共同起作用,实现缓冲功能,同时还能防止共振,可有效保护换挡机构和变速箱内的受力构件。

其有益效果如下:

a换挡过程平稳,减小冲击,防止共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b其中一根弹簧折断时,另外一根任可维持工作,提高设备工作可靠性;

c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容易实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