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249发布日期:2018-06-15 23:4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运动装配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



背景技术:

凸轮指的是机械的回转或滑动件(如轮或轮的突出部分),它把运动传递给紧靠其边缘移动的滚轮或在槽面上自由运动的针杆,或者它从这样的滚轮和针杆中承受力。

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通常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根据使用要求设计使它获得一定规律的运动.凸轮机构能实现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用于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装置中。

凸轮可以定义为一个具有曲面或曲槽的机件,利用其摆动或回转,可以使另一组件如从动子提供预先设定的运动。从动子的路径大部限制在一个滑槽内,以获得往覆运动。在其回复的行程中,有时依靠其本身的重量,但有些机构为获得确切的动作,常以弹簧作为回复力,有些则利用导槽,使其在特定的路径上运动,导槽式凸轮作为高速运动凸轮,比弹簧式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凸轮在传动过程中既要保证不会被卡死,同时又要保证滚动的精度,上述截然相反的设计难点,目前很难有效中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中形成导程用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包括Ⅰ号导槽、Ⅱ号导槽,所述Ⅰ号导槽中设置有单侧与Ⅰ号导槽槽壁相接触的Ⅰ号辊子轴承,所述Ⅱ号导槽中设置有单侧与Ⅱ号导槽槽壁相接触的Ⅱ号辊子轴承。

所述Ⅰ号导槽、Ⅰ号辊子轴承接触面与Ⅱ号导槽、Ⅱ号辊子轴承接触面位于Ⅰ号辊子轴承轴线两侧。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Ⅱ号辊子轴承内圈中设置有转轴。

所述转轴自由端设置有连杆。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Ⅱ号辊子轴承之间设置有调节用垫圈。

所述Ⅰ号导槽的端面与Ⅱ号导槽的槽底连通。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Ⅱ号辊子轴承的内外圈尺寸相同,且Ⅰ号导槽中与滚子接触的工作表面廓线与Ⅱ号导槽中与滚子接触的工作表面廓线形成的理论廓线与滚子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凸轮槽中包括错位截面的Ⅰ号导槽、Ⅱ号导槽,所述Ⅰ号导槽、Ⅰ号辊子轴承单侧接触,所述Ⅱ号导槽、Ⅱ号辊子轴承单侧接触,且上述接触侧分别位于转轴的轴线两侧,从而避免滚子轴承滚动过程的卡死现象,同时保证滚动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 是图1中沿B-B截面的剖视图;

图3 是图2中C部的放大图;

其中:

1 凸轮 2 凸轮槽

3 Ⅰ号导槽 4 Ⅱ号导槽

5 Ⅰ号辊子轴承 6 Ⅱ号辊子轴承

7 转轴 8 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精密运动的凸轮运动结构,包括凸轮1,所述凸轮1中形成导程用的凸轮槽2,所述凸轮槽2包括Ⅰ号导槽3、Ⅱ号导槽4,所述Ⅰ号导槽3中设置有单侧与Ⅰ号导槽3槽壁相接触的Ⅰ号辊子轴承5,所述Ⅱ号导槽4中设置有单侧与Ⅱ号导槽4槽壁相接触的Ⅱ号辊子轴承6。

所述Ⅰ号导槽3、Ⅰ号辊子轴承5接触面与Ⅱ号导槽4、Ⅱ号辊子轴承6接触面位于Ⅰ号辊子轴承5轴线两侧。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5、Ⅱ号辊子轴承6内圈中设置有转轴7。

所述转轴7自由端设置有连杆8。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5、Ⅱ号辊子轴承6之间设置有调节用垫圈。

所述Ⅰ号导槽3的端面与Ⅱ号导槽4的槽底连通。

所述Ⅰ号导槽3、Ⅱ号导槽4的形状由运动状态相关。

所述Ⅰ号辊子轴承5、Ⅱ号辊子轴承6的内外圈尺寸相同,且Ⅰ号导槽3中与滚子接触的工作表面廓线与Ⅱ号导槽4中与滚子接触的工作表面廓线形成的理论廓线与滚子中心线重合。

所述Ⅰ号导槽3、Ⅱ号导槽4的轮槽轨道面能够一次生成,降低了设计难度,提高了设计效率。

所述Ⅰ号导槽3的槽深度大于Ⅱ号导槽4的槽深度。所述Ⅱ号导槽4的深度与Ⅱ号辊子轴承6的宽度相近似。

所述转轴7依次穿过Ⅱ号辊子轴承6、Ⅰ号辊子轴承5。

所述Ⅰ号导槽3、Ⅰ号辊子轴承5之间单侧接触,所述Ⅱ号导槽4、Ⅱ号辊子轴承6之间单侧接触,且上述单侧接触分别位于转轴7的两侧,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避免传动过程中卡死。

所述转轴7、连杆8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但不限于连接键固定。

所述凸轮1中部设置有装配用阶梯孔。

所述阶梯孔周围均布形成多个通孔或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凸轮槽中包括交错式的Ⅰ号导槽、Ⅱ号导槽,所述Ⅰ号导槽、Ⅰ号辊子轴承单侧接触,所述Ⅱ号导槽、Ⅱ号辊子轴承单侧接触,且上述接触侧分别位于转轴的轴线两侧,从而避免滚子轴承滚动过程的卡死现象,同时保证滚动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