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式排泥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12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式排泥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泥阀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隔膜式排泥阀。



背景技术:

排泥阀主要用于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底处理排放污泥,传统的排泥阀由阀体、活塞、阀杆、阀瓣组成,通过液压带动活塞和阀杆沿阀杆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阀杆另一端的阀瓣开启或闭合,通过分析可知,传统的排泥阀会产生机械磨损,导致其使用寿命短。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排泥阀》(公开号:204114306U;公开日2015-01-21)中公开了一种排泥阀,其包括阀体、阀杆、阀盖和设于阀杆下端的阀板,阀体上设有排泥口,阀板与排泥口配套使用;该排泥阀还包括设置于阀体内部的缸套和与缸套配套使用的活塞,阀杆穿设于活塞和缸套中;通过分析可知,通过活塞的运动控制该排泥阀的开启与闭合,使得排泥阀产生机械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式排泥阀,通过弹性隔膜片设将压力空腔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下腔体,通过开阀进口向上腔体内部充入压力介质,使阀轴向上运动直至阀瓣与阀座分离,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开启,可进行污泥排放;通过闭阀进口向下腔体内部充入压力介质,使阀轴向下运动直至阀瓣与阀座接触密封,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关闭;该过程中,弹性隔膜片代替了传统的活塞,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机械磨损;除此之外,由于复位弹簧上端抵住下阀体,复位弹簧下端抵住阀瓣,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本实用新型在异常工作状态下,复位弹簧的弹力使阀瓣自动复位,达到密封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弹性隔膜片、阀轴、上压板、下压板、连接柱、阀座、阀瓣和复位弹簧,所述上阀体与下阀体上下布置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并围成压力空腔,弹性隔膜片设于上阀体与下阀体之间且将压力空腔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下腔体,上阀体表面设有与上腔体连通的闭阀进口,下阀体表面设有与下腔体连通的开阀进口,下阀体下端设有中心通孔,弹性隔膜片上表面设置有上压板,弹性隔膜片下表面设置有下压板,阀轴上端穿过中心通孔依次与下压板、弹性隔膜片、上压板连接,阀轴下端与阀瓣连接,阀瓣与阀座接触密封,阀座通过连接柱与下阀体连接,复位弹簧套装在阀轴外部,复位弹簧上端抵住下阀体,复位弹簧下端抵住阀瓣,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所述中心通孔内圆表面设有与其同轴的润滑油脂储存槽。

进一步,所述中心通孔内圆表面设有与其同轴的凹槽,凹槽为3个且沿其轴向依次排布,任一凹槽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与阀轴接触密封。

进一步,所述任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润滑油脂储存槽。

进一步,所述阀瓣外表面包覆有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阀轴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设有外螺纹,下压板、弹性隔膜片、上压板均设有用于圆柱形凸台穿过的第一通孔,圆柱形凸台外部螺接有防松加厚螺母,防松加厚螺母下端压紧上压板。

进一步,所述弹性隔膜片具有圆形底片、沿圆形底片外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面、沿环形侧面上端向外延伸的水平帽沿,环形侧面上端直径大于其下端直径,水平帽沿夹紧在上阀体、下阀体之间,水平帽沿设有用于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弹性隔膜片为加厚丁晴橡胶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通过弹性隔膜片代替了传统的活塞,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异常工作状态下,异常工作状态是指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厂水池时,遇到停水、停压或者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电磁阀损坏维修,复位弹簧的弹力使阀瓣自动复位,达到密封效果,避免水厂水池漏水,从而减少业主的损失。

2.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通过润滑油脂储存槽存储润滑油脂,使阀轴运动更为顺畅。

3.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通过在中心通孔内圆表面设置3个凹槽,任一凹槽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与阀轴接触密封,有效地保证了下阀体与阀轴之间的密封性。

4.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将润滑油脂储存槽设置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防止润滑油脂溢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阀体;2-下阀体;3-弹性隔膜片;4-阀轴;5-上压板;6-下压板;7-连接柱;8-阀座;9-阀瓣;10-O型密封圈;11-润滑油脂储存槽;12-防松加厚螺母;1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式排泥阀,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弹性隔膜片3、阀轴4、上压板5、下压板6、连接柱7、阀座8、阀瓣9和复位弹簧13。上阀体1与下阀体2上下布置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并围成压力空腔;优选地,上阀体1与下阀体2的材料均采用球墨铸铁。弹性隔膜片3设于上阀体1与下阀体2之间且将压力空腔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下腔体;优选地,弹性隔膜片3为加厚丁晴橡胶膜片,其厚度为10mm,其压力达4.0mpa;弹性隔膜片3具有圆形底片、沿圆形底片外缘向上延伸的环形侧面、沿环形侧面上端向外延伸的水平帽沿,环形侧面上端直径大于其下端直径,水平帽沿夹紧在上阀体1、下阀体2之间,水平帽沿设有用于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上阀体1表面设有与上腔体连通的闭阀进口;下阀体2表面设有与下腔体连通的开阀进口,下阀体2下端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内圆表面设有与其同轴的润滑油脂储存槽11;优选地,中心通孔内圆表面设有与其同轴的凹槽,凹槽为3个且沿其轴向依次排布,任一凹槽内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0,O型密封圈10与阀轴4接触密封;任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润滑油脂储存槽11。弹性隔膜片3上表面设置有上压板5,弹性隔膜片3下表面设置有下压板6;阀轴4上端穿过中心通孔依次与下压板6、弹性隔膜片3、上压板5连接;优选地,阀轴4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设有外螺纹,下压板6、弹性隔膜片3、上压板5均设有用于圆柱形凸台穿过的第一通孔,圆柱形凸台外部螺接有防松加厚螺母12,防松加厚螺母12下端压紧上压板5。阀轴4下端与阀瓣9连接,阀瓣9与阀座8接触密封;优选地,阀瓣9外表面包覆有橡胶层;阀座8通过连接柱7与下阀体2连接。复位弹簧13套装在阀轴4外部,复位弹簧13上端抵住下阀体2,复位弹簧13下端抵住阀瓣9,复位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通过开阀进口向上腔体内部充入压力介质,使阀轴4向上运动直至阀瓣9与阀座8分离,从而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开启,可进行污泥排放;通过闭阀进口向下腔体内部充入压力介质,使阀轴4向下运动直至阀瓣9与阀座8接触密封,从而实现实施方式的关闭,这里,所述的压力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气体。该过程中,无机械磨损。通过3个凹槽实现了下阀体2与阀轴4之间的多级密封,同时,通过润滑油脂储存槽11保证阀轴4运动更为顺畅。本实施方式经久耐用,使用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水厂水池时,可能遇到停水、停压或者与本实施方式配套使用的电磁阀损坏维修的情况,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使阀瓣9自动复位,达到密封效果,避免水厂水池漏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