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3405发布日期:2018-07-20 20:3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特别是一种吸附后可再抽真空的吸附座结构。



背景技术:

吸附座具有吸附于平整面上并固定的功能,且吸附过程方便、快速,又不需要进行破坏式的钻孔或钉入钉子等动作,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举凡浴室、厨房、汽车、玻璃或墙壁上,均可发现用吸附座来做固定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的吸附座90,多如图8所示,其包含有:一吸盘91、一固定件92、一弹簧93与一控制把手94,其中,吸盘91一侧表面中央伸出有一拉杆911,固定件92为一盖体,其中央设有一穿孔921,外侧则可供各式置物或定位结构设置,控制把手94枢结处具有一偏心部941,组合时弹簧93是穿套在吸盘91的拉杆911上,吸盘91则以所述拉杆911由固定件92的穿孔921穿出,使吸盘91能够被固定件92盖合,控制把手94再枢组于吸盘91穿出固定件92的拉杆911,借此,当吸盘91贴合于平整面上时,可扳动控制把手94,让控制把手94能以偏心部941抵住固定件92,并将吸盘91上拉,让所述吸盘91能通过该上拉的变形产生吸力,以顺利吸附在该平整面上。

然而,如上所述的已知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点:其吸盘91贴合在平整面上时,仍会在该吸盘91与平整面间留下有少量的空气,而吸盘91单纯的上拉,未将该空气完全抽出或排出,会在所述吸盘91吸附后发生所述空气依旧残留在该吸盘91与平整面间的问题,该无法达到完全真空的吸附座结构,将有吸力不足容易导致吸附座90吸上后再轻易掉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吸盘单纯的上拉,未将空气完全抽出或排出,会在所述吸盘与平整面间残留有空气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该吸附座具有一主座体,所述主座体中设有一受控于操作把手的吸盘,该吸盘是利用一拉杆从所述主座体中央的穿孔穿出后,再与所述操作把手做连接,通过所述操作把手的扳转偏心抵住主座体,令所述吸盘能被拉动,以在其内部产生吸力,且该主座体与吸盘间夹设有一第一弹簧,且所述吸盘与拉杆一侧的对正处分别贯穿有一通气孔与一阀孔,该阀孔中安装有一阀件与一第二弹簧,以该阀孔提供一真空产生器做衔接,再以真空产生器的操作带动所述阀件平移,将令残留在所述吸盘内的空气能经由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阀孔被该真空产生器抽出,以达到完全真空的吸附,其中,所述阀孔具有一上孔部、一塞结段与一下孔部,该塞结段是与所述上孔部保持相邻、该下孔部是与所述吸盘的通气孔保持相邻,在所述下孔部与所述塞结段间则利用一连接道的贯穿,让所述通气孔、下孔部、连接道、塞结段、上孔部能依序导通,及该连接道是相对于所述塞结段与所述下孔部做缩径设置,阀件具有一可在所述塞结段与所述上孔部间做平移的塞头,所述塞头下方设有从所述连接道往所述下孔部中做凸伸的一杆体,以该杆体的伸出在所述下孔部中衔接有一扩大的挡部,通过该挡部与所述连接道的下方平面提供所述第二弹簧做撑抵,将令所述阀件在常态下能被顶推向下,以利用所述塞头塞结在所述塞结段中,让所述阀孔能获得完全的封闭,借此,以得到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

优选地,所述主座体外周伸出有一扣持部。

优选地,所述操作把手上形成有一缺口,以该缺口提供闪避,让所述真空产生器能顺利与所述阀孔的上孔部做衔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道是相对于所述塞结段与所述下孔部做缩径设置。

优选地,所述塞头与所述阀孔的塞结段是设呈锥状的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孔的连接道是设呈至少二阶状,令所述第二弹簧能撑抵在所述连接道下方阶缘所构成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真空产生器是一手动式抽气筒。

优选地,所述真空产生器是一抽气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利用阀孔、通气孔、阀件与第二弹簧的设置,可令该吸附座在完成吸附后,再配合真空产生器做内部残留空气的抽出,让所述吸附座能达到完全真空的吸附状态,该除了能让所述吸附座的吸力获得显著的提升外,也能避免吸附座吸上后再发生主动松脱掉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真空产生器做使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贴合在平整面上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后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真空产生器做衔接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衔接后的抽真空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完全真空吸附的状态图;

图8:为背景技术方案的结构图。

图中:

本实用新型部分:

主座体----10 穿孔-----11;

扣持部----12;

操作把手---20 缺口-----21;

吸盘-----30 通气孔----301;

拉杆-----31 阀孔-----32;

上孔部----321 塞结段----322;

下孔部----323 连接道----324;

第一弹簧---40;

阀件-----50 塞头-----51;

杆体-----52 挡部-----53;

第二弹簧---60;

真空产生器--70;

空气-----80;

背景技术部分:

吸附座----90 吸盘-----91;

拉杆-----911 固定件----92;

穿孔-----921 弹簧-----93;

控制把手---94 偏心部----9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首先,请由图1至图3所示观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该吸附座具有一主座体10,所述主座体10中设有一受控于操作把手20的吸盘30,该吸盘30是利用一拉杆31从所述主座体10中央的穿孔11穿出后,再与所述操作把手20做连接,通过所述操作把手20的扳转偏心抵住主座体10,令所述吸盘30能被拉动,以在其内部产生吸力,且该主座体10与吸盘30间夹设有一第一弹簧40,且所述吸盘30与拉杆31一侧的对正处分别贯穿有一通气孔301与一阀孔32,该阀孔32中安装有一阀件50与一第二弹簧60,以该阀孔32提供一真空产生器70做衔接,再以真空产生器70的操作带动所述阀件50平移,将令残留在所述吸盘30内的空气80能经由所述通气孔301与所述阀孔32被该真空产生器70抽出,以达到完全真空的吸附,其中,所述阀孔32具有一上孔部321、一塞结段322与一下孔部323,该塞结段322是与所述上孔部321保持相邻、该下孔部323是与所述吸盘30的通气孔301保持相邻,在所述下孔部323与所述塞结段322间则利用一连接道324的贯穿,让所述通气孔301、下孔部323、连接道324、塞结段322、上孔部321能依序导通,及该连接道324是相对于所述塞结段322与所述下孔部323做缩径设置,阀件50具有一可在所述塞结段322与所述上孔部321间做平移的塞头51,所述塞头51下方设有从所述连接道324往所述下孔部323中做凸伸的一杆体52,以该杆体52的伸出在所述下孔部323中衔接有一扩大的挡部53,通过该挡部53与所述连接道324的下方平面提供所述第二弹簧60做撑抵,将令所述阀件50在常态下能被顶推向下,以利用所述塞头51塞结在所述塞结段322中,让所述阀孔32能获得完全的封闭。

其实际使用时,是将所述吸盘30贴合在平整面上请同时由图3所示观之,利用操作把手20的扳转偏心抵住主座体10,让吸盘30能被拉动,以在所述平整面上产生有吸力,而该拉动吸盘30的吸附动作不足以将原本留存在所述吸盘30与平整面间的少量空气80移除(请同时由图4所示观之),因此需要再以所述真空产生器70与所述阀孔32上孔部321的衔接(请同时由图5所示观之),来进行空气80抽出的动作,该在抽出时阀件50会受到抽动力量的作用被往上孔部321的方向带动,让塞结段322能不受到所述塞头51封阻,便于将留存在所述吸盘30与平整面间的空气80由通气孔301、下孔部323、连接道324、塞结段322、上孔部321经所述真空产生器70抽出(请同时由图6所示观之),当所述空气80完全抽出,并将所述真空产生器70从所述吸附座上卸下,所述阀件50则会再利用所述第二弹簧60弹力的释放,被马上弹回复位,让所述阀件50的塞头51能重新塞入塞结段322中,以达到主动封阻的密封效果(请同时由图7所示观之),让外部空气不虞再从所述阀孔32渗入所述吸附座中,而所述吸附座也能会因为完全真空的吸附,让吸附力道能获得显著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主座体10外周伸出有一扣持部12,让所述吸附座能先以该扣持部12扣住想要固定的物品后,再吸附于平整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操作把手20上形成有一缺口21,以该缺口21提供闪避,让所述真空产生器70能顺利与所述阀孔32的上孔部321做衔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塞头51与所述阀孔32的塞结段322是设呈锥状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阀孔32的连接道324是设呈至少二阶状,令所述第二弹簧60能撑抵在所述连接道324下方阶缘所构成的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真空产生器70是一手动式抽气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状态的吸附座,其中,所述真空产生器70是一抽气泵。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利用阀孔32、通气孔301、阀件50与第二弹簧60的设置,可令该吸附座在完成吸附后,再配合真空产生器70做内部残留空气80的抽出,让所述吸附座能达到完全真空的吸附状态,该除了能让所述吸附座的吸力获得显著的提升外,也能避免吸附座吸上后再发生主动松脱掉落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