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换挡是“变速杆操作方法”的简称,是指驾驶员通过各个方面的心理、生理运动,达到随路面情况、汽车速度变化而不断改变变速杆位置的操作过程。在长期的驾车过程中,因其名称简洁、直接而被人们流传起来。使用频次非常高。而且操作熟练如何(尤其是手动挡汽车),直接影响着人们驾车的安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拉线在整车行驶当中存在干涉风险,在实际可靠性路试当中,在行驶3000公里左右拉线就出现磨损情况,其次在设计间隙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为避免此处磨损,需增加固定结构,但因换挡及选挡两根拉线在安装时必须从车身上方通过孔穿入车身下方,最后与变速箱换挡摇臂合装,受装配限制,拉线的固定结构必需为活装或卡接结构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实际存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包括卡接结构、第一线弯、阻隔弯、第二线弯、限位弯、限位槽、卡扣弯、固定栓,所述卡接结构上设有第一线弯,所述第一线弯的后方设有阻隔弯,所述阻隔弯的后方设有第二线弯,所述第一线弯通过阻隔弯与第二线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弯的后方设有限位弯,所述限位弯的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弯的后方设有卡扣弯,所述限位弯通过限位槽与卡扣弯接触连接,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接触设有固定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栓的下方固定设有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栓的下方固定设有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片的两侧固定设有垫片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弯、第二线弯的内部接触设有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可通过在拉线安装完成后此处卡接到此结构上,防止在整车行驶中与变速箱干涉磨损,其次挂钩固定在车身横梁支架上,用螺栓安装,另外挂钩有防转结构,增加了外接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卡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接结构、2第一线弯、3阻隔弯、4第二线弯、5限位弯、6限位槽、7卡扣弯、8固定栓、9螺帽、10垫片、11垫片脚、12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换挡拉线防干涉磨损的安装固定结构,包括卡接结构1、第一线弯2、阻隔弯3、第二线弯4、限位弯5、限位槽6、卡扣弯7、固定栓8,所述卡接结构1上设有第一线弯2,所述第一线弯2的后方设有阻隔弯3,所述阻隔弯3的后方设有第二线弯4,所述第一线弯2通过阻隔弯3与第二线弯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弯4的后方设有限位弯5,所述限位弯5的内部设有限位槽6,所述限位弯5的后方设有卡扣弯7,所述限位弯5通过限位槽6与卡扣弯7接触连接,所述限位槽6的内部接触设有固定栓8。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栓8的下方固定设有螺帽9,所述固定栓8的下方固定设有垫片10,所述垫片10的两侧固定设有垫片脚11,所述第一线弯2、第二线弯4的内部接触设有拉线12,垫片10的设置便于对固定栓8进行安装,第一线弯2、第二线弯4的设置便于拉线12的内置。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安装顺序首先安装完换挡拉线后再卡接此处(与变速箱间隙近位置),此卡接结构即挂钩即可满足拉线装配要求,又能保护拉线与变速箱接触,避免磨损,与原结构相比,在此处增加挂钩,可防止拉线磨损,对整车行驶安全非常重要,避免拉线扯断,无法挂挡,此挂钩结构简单实用,制作折弯成相应形状,可同时把选挡及换挡两根拉线固定,又可满足装配,即解决了拉线磨损问题又不影响换挡拉线的装配工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