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折叠把手的蝶阀手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980发布日期:2018-07-24 22:40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折叠把手的蝶阀手轮。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采用手动形式来开启和关闭的蜗轮蝶阀都会设有手轮,手轮为圆形结构,其原理是利用手轮半径作为力臂,增强转动扭矩,通过蝶阀中的蜗轮机构来传动翻板发生转动以实现阀门的开合,因此同等扭力下,手轮半径越大,扭矩越大,现有技术中的蝶阀手轮大多依靠人力旋动手轮使其发生周向旋转,手轮的圆周一般为光滑的曲线,徒手转动往往十分费力。此外,由于人力旋动过程中,手轮的旋转是间歇性的,导致阀门开合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并且可提高蝶阀开合效率的蝶阀手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折叠把手的蝶阀手轮,包括手轮本体和折叠把手,所述折叠把手设于手轮本体的圆周内侧,所述折叠把手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与套筒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并实现相对转动,所述操作杆的顶部设有罩盖,所述罩盖与操作杆之间安装有轴承。

为了实现操作杆的定位,所述套筒内安装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挡板。

为了方便操作,所述罩盖的两侧开设有U型槽。

所述销轴贯穿于套筒并与套筒外壁通过铆接形式连接。

所述套筒与手轮本体的圆周内侧以焊接形式呈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轴承与操作杆之间,轴承与罩盖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折叠把手,在蝶阀开合操作过程中,可使大半径的蝶阀手轮实现连续性转动,从而提高蝶阀蜗轮机构的传动效率。蝶阀开合操作完毕后,可将把手折叠至手轮的圆周中心位置,减少蝶阀体积,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避免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提高蝶阀开合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把手折叠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手轮本体 2、折叠把手 21、套筒

22、操作杆 23、销轴 24、罩盖

25、轴承 26、定位弹簧 27、定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折叠把手的蝶阀手轮,包括手轮本体1和折叠把手2,所述折叠把手2设于手轮本体1的圆周内侧,所述折叠把手2包括一套筒21,所述套筒21内部设有操作杆22,所述操作杆22与套筒21之间通过销轴23连接并实现相对转动,所述操作杆22的顶部设有罩盖24,所述罩盖24与操作杆22之间安装有轴承25,所述套筒21内安装有定位弹簧26,所述定位弹簧2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挡板27,所述罩盖24的两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销轴23贯穿于套筒21并与套筒21外壁通过铆接形式连接,所述套筒21与手轮本体1的圆周内侧以焊接形式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轴承25与操作杆22之间、轴承25与罩盖之24间均为过盈配合,所述轴承25为深沟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行蝶阀开合操作时,将折叠把手2的操作杆22旋起,手持操作杆22顶部的罩盖24,可使较大半径的手轮本体1发生连续性旋转,从而提高蝶阀的开合效率,蝶阀开合操作完毕后,可将操作杆22折叠至手轮本体1的圆周中心位置,减少蝶阀体积,节省占用空间,避免发生干涉;罩盖24两侧开设的U型槽以及安装于罩盖24与操作杆22之间的轴承25,可使蝶阀的开合操作更加省力;在操作杆22折叠的过程中,操作杆22发生旋转后的定位均可通过定位弹簧26施加给定位挡板27的压力来实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