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131发布日期:2018-12-05 19:04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防水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轴承,旨在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防水、防尘、防渗水、防溢脂的问题,尤其是在不改变原轴承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能达到水、防尘、防渗水、防溢脂的效果。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南方地区城市雨季内涝增多,对于家用汽车轴承的防异物进入能力的提升提出要求,目前公知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轴承在旋转时把润滑脂挤到外边,而轴承实际是在无润滑脂的情况下转动,所以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由于轴承在使用的环境不同,外部的水、油脂、异物渗入轴承内部,使轴承油脂变质或,进入杂质,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为了克服轴承在旋转中把润滑脂挤到外侧的问题与部的水、油脂、异物渗入轴承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对轴承密封结构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压力转换,与流体运动特性的办法,使轴承内的润滑脂挤不到外侧,同时外侧的水、油脂、异物也进不到轴承里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轴承,旨在解决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水、防尘、防渗水、防溢脂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轴承,包括外圈、内圈、钢球、保持架、密封圈,外圈开设外密封槽,内圈开设内密封槽;密封圈包括包于密封圈外缘的第一外唇与第二外唇,及位于密封圈内缘的第一内唇、第二内唇、第三内唇、第四内唇;第一外唇与第二外唇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内唇与第二内唇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内唇与第三内唇间形成第三凹槽;第四内唇指向密封圈的轴向;第一外唇与第二外唇与外密封槽接触,第一内唇、第二内唇及第三内唇与内密封槽接触。

第一外唇、第二外唇第一内唇、第二内唇及第三内唇大致指向密封圈的径向。所述的防水密封圈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轴承外圈和内圈之间加入一种高弹性、低摩擦的橡胶材料,该密封圈与轴承外圈和内圈采用完全过盈接触式密封,同时为了提升密封效果,轴承内圈与橡胶密封圈采用多层接触式斜面密封设计从而保证了密封的接触面,并且不影响轴承的转动,轴承外圈与橡胶密封圈采用弧形引流设计从而保证了外侧的水、油脂,无法进入轴承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圈与密封圈接触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圈与密封圈接触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圈1、内圈2、钢球3、保持架4、密封圈5,外圈1开设外密封槽6,内圈2开设内密封槽7;密封圈5包括包括位于密封圈外缘的第一外唇8与第二外唇9,及位于密封圈内缘的第一内唇、第二内唇、第三内唇、第四内唇;第一外唇8与第二外唇9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内唇与第二内唇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内唇与第三内唇间形成第三凹槽;第四内唇指向密封圈的轴向;第一外唇8与第二外唇9与外密封槽6接触,第一内唇、第二内唇及第三内唇与内密封槽7接触。

第一外唇8、第二外唇9、第一内唇、第二内唇及第三内唇大致指向密封圈的径向。所述的防水密封圈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密封圈5第一外唇口8与外圈开设外密封槽6产生轴向接触防止外侧的水、油脂进入,密封圈5第二外唇9与外圈开设外密封槽6径向、轴向同时接触防止外侧的水、油脂进入,同时防止密封圈5与外圈1产生相对转动,同时防止轴承内部油脂溢出,密封圈5第一内唇口9与内圈2开设内密封槽7产生轴向接触防止外侧的水、油脂进入,密封圈5第二内唇与内圈2开设密封槽7接触防止内部油脂溢出、密封圈5第三内唇与内圈2开设内密封槽7接触防止异常渗入的水、油脂进入轴承内部、密封圈5第四内唇与内圈2开设内密封槽7不接触,控制轴承内部油脂运动方向,使油脂往轴承内部运动,形成润滑循环,避免油脂向外运动,防止油脂溢出。

在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外圈1开设外密封槽6为一呈“5”字形密封槽,所述内圈2开设内密封槽7为一呈“Z”字形密封槽;密封圈5与外圈1的接触呈“Y”字形,密封圈5与外圈2的接触呈“手”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