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7597发布日期:2019-04-17 04:1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单元,其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力矩的杆侧离合器部、以及将来自该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力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来自输出侧的旋转力矩的制动侧离合器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使用圆柱滚子、滚珠等卡合件的离合器单元中,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配置有离合器部。该离合器部构成为,通过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使圆柱滚子、滚珠等卡合件卡合以及脱离,从而控制旋转力矩的传递及隔断。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组装于通过杆操作而对座椅进行上下调整的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离合器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离合器单元具备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力矩的杆侧离合器部、以及将从该杆侧离合器部输入的旋转力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从输出侧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的制动侧离合器部。

杆侧离合器部的主要部分包括:外圈,其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力矩;内圈,其将从该外圈输入的旋转力矩向制动侧离合器部传递;圆柱滚子,其通过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楔形间隙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来自外圈的旋转力矩的传递以及隔断;以及两个定中弹簧,其利用来自外圈的旋转力矩蓄积弹力,当旋转力矩的输入消失时,通过所蓄积的弹力使外圈恢复中立状态。

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主要部分包括:外圈,其旋转被约束;输出轴,其输出旋转力矩;圆柱滚子以及板簧,所述圆柱滚子通过在外圈与输出轴之间的楔形间隙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来自输出轴的旋转力矩的隔断和来自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力矩的传递;以及保持器,其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圆柱滚子以及板簧。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保持器与杆侧离合器部的内圈一体地形成。

在杆侧离合器部中,当通过杆操作而向外圈输入旋转力矩时,圆柱滚子卡合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楔形间隙。通过圆柱滚子卡合于该楔形间隙,从而向内圈传递旋转力矩而使内圈旋转。此时,随着外圈的旋转而在定中弹簧中蓄积有弹力。

当由杆操作产生的旋转力矩的输入消失时,通过定中弹簧的弹力而使外圈恢复至中立状态,另一方面,内圈直接维持被赋予的旋转位置。因此,通过该外圈的反复旋转、即操作杆的抽取操作,而使内圈进行微动旋转。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当通过朝向座椅的就坐而向输出轴反向输入旋转力矩时,圆柱滚子卡合于输出轴与外圈之间的楔形间隙,从而输出轴相对于外圈而被锁定。通过该输出轴的锁定来隔断来自输出轴的旋转力矩。由此,保持座椅的座面高度。

另一方面,当从杆侧离合器部的内圈向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保持器输入旋转力矩时,保持器旋转而与圆柱滚子抵接并克服板簧的弹力而按压圆柱滚子,从而圆柱滚子从外圈与输出轴之间的楔形间隙脱离。通过该圆柱滚子的脱离,输出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输出轴变得能够旋转。

然后,制动侧离合器部的保持器进一步旋转,从而将来自保持器的旋转力矩向输出轴传递,而使输出轴旋转。即,当保持器微动旋转时,输出轴也微动旋转。通过该输出轴的微动旋转,能够进行座椅的上下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07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离合器单元中,当由于朝向座椅的就坐而向输出轴反向输入旋转力矩时,圆柱滚子卡合于输出轴与外圈之间的楔形间隙,从而输出轴相对于外圈而被锁定。

通过该输出轴的锁定,从输出轴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通过制动侧离合器部而被锁定,从而隔断向杆侧离合器部11的回流。由此,保持座椅的座面高度。

在此,在组装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离合器单元中,在就坐于座椅的就坐状态下,当车辆在恶劣道路等行驶时发生上下振动时,正方向的旋转力矩和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以交替连续的状态向输出轴反向输入。

此时,在制动侧离合器部,外圈与输出轴之间的楔形间隙中的圆柱滚子的接触位置略微错开、负载有旋转力矩的输出轴、外圈、圆柱滚子以及板簧存在有弹性变形的滞后,因此输出轴逐渐旋转。其结果是,产生座椅略微下降的现象。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改善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即使连续地向输出轴反向输入正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也能够将输出轴可靠地锁定的结构的离合器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离合器单元具备由杆侧离合器部和制动侧离合器部构成的结构,该杆侧离合器部设置于输入侧,并控制通过杆操作而输入的旋转力矩的传递及隔断,该制动侧离合器部设置于输出侧,将来自所述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力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从输出侧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

作为前提,本发明的制动侧离合器部具备:静止构件,其旋转被约束;输出构件,其旋转被输出;输入构件,其配置于静止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且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的旋转力矩;以及卡合件,其通过在静止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从输出构件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的隔断和从输入构件输入的旋转力矩的传递。

作为用于实现前述目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在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与输出构件连结的输入构件附设有齿轮构件,该齿轮构件在隔断旋转力矩时与静止构件啮合,并且在传递旋转力矩时解除与静止构件的啮合状态。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制动侧离合器部的输入构件附设有齿轮构件,从而即使在输出构件锁定时,正方向的旋转力矩和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以交替连续的状态向输出构件反向输入,也由于附设于输入构件的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啮合,从而能够将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与输入构件结合的输出构件可靠地锁定。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即使在静止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卡合件的接触位置略微错开、或在负载有旋转力矩的输出构件、静止构件、卡合件中存在弹性变形的滞后,也通过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而能够避免输出构件缓慢旋转。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齿轮构件具有配置为相对于制动侧离合器部的输入构件能够进行轴向移动的结构,在齿轮构件与杆侧离合器部的输入构件之间夹设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通过使齿轮构件沿轴向移动来控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以及啮合状态的解除。

若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通过凸轮机构使齿轮构件沿轴向移动,因此能够通过该齿轮构件的轴向移动而容易地进行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以及啮合状态的解除。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制动侧离合器部的输入构件与齿轮构件之间夹设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向解除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状态的方向施加弹力。

若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使弹性构件的弹力作用于输入构件以及齿轮构件,因此输出构件的锁定状态解除时,能够将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状态可靠地解除。

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合器单元通过将杆侧离合器部以及制动侧离合器部组装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而适用于机动车用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制动侧离合器部的输入构件附设有齿轮构件,从而即使在输出构件锁定时,正方向的旋转力矩和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以交替连续的状态向输出构件反向输入,也由于附设于输入构件的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啮合,从而能够将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与该输入构件结合的输出构件可靠地锁定。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中,即使在静止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卡合件的接触位置略微错开、或在负载有旋转力矩的输出构件、静止构件、卡合件中存在弹性变形的滞后,通过齿轮构件与静止构件的啮合,也能够避免输出构件缓慢旋转。

其结果是,在将制动侧离合器部组装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的情况下,即使在就坐于座椅的就坐状态下,车辆在恶劣道路等行驶时发生上下振动,也能够防止座椅略微下降的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p-p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q-q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机动车的座椅以及座椅升降部的结构图。

图5是从输入侧观察图1的离合器单元的包括输入构件、齿轮构件、弹性构件以及静止构件在内的构成构件时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输出侧观察图1的离合器单元的包括输入构件、齿轮构件、弹性构件以及静止构件在内的构成构件时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离合器单元中的处于中立状态的凸轮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离合器单元中的处于动作状态的凸轮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离合器单元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合器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p-p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q-q线的剖视图。在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之前,对离合器单元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单元10具备将设置于输入侧的杆侧离合器部11、以及设置于输出侧的制动侧离合器部12单元化的结构。杆侧离合器部11控制通过杆操作而输入的旋转力矩的传递以及隔断。制动侧离合器部12具有将从杆侧离合器部11输入的旋转力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隔断从输出侧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的反向输入隔断功能。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杆侧离合器部11的主要部分包括:侧板13以及外圈14,其通过杆操作而被输入旋转力矩;内圈15,其将从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向制动侧离合器部12传递;多个圆柱滚子16,其通过在外圈14与内圈15之间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来自外圈14的旋转力矩的传递以及隔断;保持器17,其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各圆柱滚子16;内侧定中弹簧18,其用于使保持器17恢复中立状态;以及外侧定中弹簧19,其用于使外圈14恢复中立状态。

在杆侧离合器部11中,通过将在侧板13的外周缘部形成的爪部13a插入在外圈14的外周缘部形成的切口凹部14a并紧固,从而将侧板13固定于外圈14。由此,侧板13以及外圈14作为杆侧离合器部11的输入构件而被一体化。在外圈14的内周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凸轮面14b。通过利用螺纹紧固等安装于侧板13的能够上下方向摆动的操作杆43(参照图4)来进行旋转力矩向外圈14的输入。

内圈15包括:筒状部15a,其供输出轴22穿过;扩径部15b,其通过该筒状部15a的制动侧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成;以及多个柱部15c,其通过将该扩径部15b的外周端部向轴向弯曲突出而成。在形成于内圈15的筒状部15a的圆筒状外周面15d与在外圈14的内周形成的凸轮面14b之间形成有楔形间隙20,圆柱滚子16通过保持器17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设于该楔形间隙20。

内侧定中弹簧18是配设在保持器17与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罩24之间的剖面圆形的c字状弹性构件,使其两端部卡止于保持器17以及罩24的一部分。在通过杆操作而作用有从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时,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罩24,该内侧定中弹簧18随着追随于外圈14的保持器17的旋转被扩展而蓄积弹力,在从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释放时,通过该内侧定中弹簧18的弹力而使保持器17恢复至中立状态。

位于内侧定中弹簧18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定中弹簧19是配置在外圈14与罩24之间的c字状带板弹性构,将其两端部卡止于外圈14以及罩24的一部分。在通过杆操作而作用有从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时,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罩24,该外侧定中弹簧19随着外圈14的旋转被扩展而蓄积弹力,在从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释放时,通过该外侧定中弹簧19的弹力而使外圈14恢复至中立状态。

保持器17是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收纳圆柱滚子16的多个凹槽17a的树脂制的圆筒状构件。使内侧定中弹簧18的两端部卡止于该保持器17的一方的轴向端部、即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罩24侧的轴向端部。该保持器17配置在外圈14与内圈15之间。

在被称为锁定型的类型中,如图1以及图3所示,具有反向输入隔断功能的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主要部分包括:作为输入构件的内圈15,其被输入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旋转力矩;作为输出构件的输出轴22,其输出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旋转力矩;作为静止构件的外圈23、罩24以及侧板25,其旋转被约束;作为卡合件的多对圆柱滚子27,其通过在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卡合以及脱离,来控制从输出轴22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的隔断和从内圈15输入的旋转力矩的传递;剖面n字形的板簧28,其对各对圆柱滚子27彼此施加朝向圆周方向的分离力;以及摩擦环,其对输出轴22施加旋转阻力。

输出轴22在供内圈15的筒状部15a外插的轴部22a的轴向中央部位一体地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扩径的大径部22b。在轴部22a的输出侧端部同轴地形成有用于与座椅升降部41(参照图4)连结的小齿轮22d。另外,通过经由防松垫圈30将垫圈31压入轴部22a的输入侧端部,从而防止杆侧离合器部11的构成构件脱出。

在输出轴22的大径部22b的外周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平坦的凸轮面22e。在楔形间隙26分别配置有两个圆柱滚子27和夹设于两个圆柱滚子27之间的一个板簧28,该楔形间隙26设置在大径部22b的凸轮面22e与外圈23的圆筒状内周面23a之间。圆柱滚子27以及板簧28通过内圈15的柱部15c而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设。

前述的内圈15通过将从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圈14输入的旋转力矩经由扩径部15b而向输出轴22传递,从而作为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输入构件而发挥功能,并且通过将圆柱滚子27以及板簧28收容于凹槽15f并利用柱部15c而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圆柱滚子27以及板簧28,从而作为保持器而发挥功能。

在输出轴22的大径部22b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内圈15的旋转力矩向输出轴22传递的突起22f。突起22f以具有圆周方向的缝隙的方式插入配置于在内圈15的扩径部15b形成的孔15e(参照图1)。这样,输出轴22与内圈15经由突起22f以及孔15e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连结。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通过将在侧板25的外周缘部形成的爪部25a插入在厚壁板状的外圈23的外周缘部形成的切口凹部23b、在罩24的外周缘部形成的切口凹部(未图示)并紧固,从而将侧板25固定于外圈23以及罩24。由此,外圈23、罩24以及侧板25作为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静止构件而被一体化。

摩擦环29是例如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形等而形成为环状的构件,并固接于侧板25。该摩擦环29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压入在输出轴22的大径部22b形成的环状凹部22c的内周面22g。通过在摩擦环29的外周面29b与输出轴22的环状凹部22c的内周面22g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在杆操作时对输出轴22施加旋转阻力。

以下,对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杆侧离合器部11以及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在杆侧离合器部11中,当通过杆操作而向外圈14输入旋转力矩时,圆柱滚子16卡合于外圈14的凸轮面14b与内圈15的圆筒状外周面15d之间的楔形间隙20。通过该楔形间隙20中的圆柱滚子16的卡合,从而向内圈15传递旋转力矩而使内圈15旋转。此时,随着外圈14以及保持器17的旋转而在两定中弹簧18、19中蓄积有弹力。

当由杆操作产生的旋转力矩的输入消失时,通过两定中弹簧18、19的弹力而使保持器17以及外圈14恢复中立状态。另一方面,内圈15直接维持被赋予的旋转位置。因此,通过外圈14的反复旋转,即操作杆43的抽取操作,而使内圈15进行微动旋转。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即使因朝向座椅40(参照图4)的就坐而向输出轴22反向输入旋转力矩,圆柱滚子27卡合于输出轴22的凸轮面22e与外圈23的圆筒状内周面23a之间的楔形间隙26,从而输出轴22相对于外圈23而被锁定。这样,从输出轴22反向输入的旋转力矩被制动侧离合器部12锁定而使向杆侧离合器部11的回流被隔断。由此,保持座椅40的座面高度。

另一方面,当通过杆操作将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内圈15的旋转力矩向其柱部15c输入时,柱部15c与圆柱滚子27抵接并克服板簧28的弹力而按压圆柱滚子27。由此,圆柱滚子27从楔形间隙26脱离。通过圆柱滚子27自该楔形间隙26的脱离,从而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输出轴22变得能够旋转。在该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解除时,通过摩擦环29对输出轴22施加旋转阻力。

当内圈15的柱部15c进一步旋转时,内圈15的扩径部15b的孔15e与输出轴22的大径部22b的突起22f的缝隙堵塞,内圈15的扩径部15b与输出轴22的突起22f在旋转方向上抵接。由此,来自杆侧离合器部11的旋转力矩经由突起22f向输出轴22传递而使输出轴22旋转。即,当柱部15c微动旋转时,输出轴22也微动旋转。由此,能够进行座椅40的上下调整。

具备以上这种结构的离合器单元10组装于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41而使用,该机动车用座椅升降部41通过杆操作来进行座椅40的高度调整。图4示出装配于机动车的乘员室的座椅40。

如图4所示,座椅40包括座椅座垫48和座椅靠背42,通过座椅升降部41对座椅座垫48的座面进行高度调整。座椅座垫48的高度调整通过安装于离合器单元10中的杆侧离合器部11(参照图1)的侧板13的操作杆43来进行。

座椅升降部41具备以下的结构。连杆构件45、46的一端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接于滑动可动构件44。连杆构件45、46的另一端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接于座椅座垫48。在连杆构件45的另一端一体地设置有扇形齿轮47。扇形齿轮47与离合器单元10的输出轴22的小齿轮22d啮合。

例如,在降低座椅座垫48的座面的情况下,通过杆侧离合器部11中的杆操作,即,使操作杆43向下侧摆动,从而解除制动侧离合器部12(参照图1)的锁定状态。在该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的锁定解除时,通过摩擦环29(参照图1)对输出轴22施加适当的旋转阻力,能够顺利地降低座椅座垫48的座面。

通过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的锁定解除,利用从杆侧离合器部11向制动侧离合器部12传递的旋转力矩,使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输出轴22的小齿轮22d向顺时针方向(图4的箭头方向)转动。然后,与小齿轮22d啮合的扇形齿轮47向逆时针方向(图4的箭头方向)摆动,连杆构件45与连杆构件46一起倾倒而使座椅座垫48的座面降低。

这样,在对座椅座垫48的座面进行高度调整后,通过放开操作杆43,操作杆43由于两定中弹簧18、19的弹力向上侧摆动而返回原本的位置(中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操作杆43向上侧摆动的情况下,通过与前述相反的动作而使座椅座垫48的座面升高。当在座椅座垫48的高度调整后放开操作杆43时,操作杆43向下侧摆动而返回原本的位置(中立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单元10的整体结构以及组装有该离合器单元10的座椅升降部41如上所述,以下对离合器单元10的特征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的输出轴22锁定时,在就坐于座椅40(参照图4)的就坐状态下,当车辆在恶劣道路等行驶时发生上下振动时,正方向的旋转力矩和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以交替连续的状态向输出轴22反向输入。为了即使像这种正反方向的旋转力矩连续地向输出轴22反向输入,也将输出轴22可靠地锁定,从而具备以下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如图1以及图6所示,具备在内圈15附设有齿轮构件即滑动齿轮32的结构,该滑动齿轮32在隔断旋转力矩时与罩24啮合,并在传递旋转力矩时解除与罩24的啮合状态。该滑动齿轮32配置为,在配置于罩24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内圈15而沿轴向移动。

该滑动齿轮32是在外周形成有齿部32a(以下,称为外齿)的带板环状构件。相对于此,在罩24的内周形成有与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对应的齿部24a(以下,称为内齿)。该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能够啮合。

在滑动齿轮32的内周以及内圈15的筒状部15a的外周形成有花键32b、15g,通过该花键32b、15g,允许滑动齿轮32相对于内圈15的轴向移动并且不允许滑动齿轮32相对于内圈15的周向移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滑动齿轮32与内圈15的啮合结构,例示了能够轴向移动的花键结构,但可以为能够轴向移动且无法转动的键结构。

另一方面,在滑动齿轮32与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圈14之间夹设有凸轮机构33,该凸轮机构33通过使滑动齿轮32沿轴向移动而控制与罩24的啮合以及啮合状态的解除。

如图7以及图8所示,该凸轮机构33包括:突起32c(参照图1以及图5),其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滑动齿轮32的与外圈14对置的端面;以及凸轮槽14c(参照图6),其沿着周向形成在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圈14的与滑动齿轮32对置的部位。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突起32c等间隔地设置在滑动齿轮32的端面的圆周方向多个部位(四个部位)。另外,凸轮槽14c以与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对应的方式等间隔地设置于外圈14的圆周方向多个部位(四个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四个突起32c以及凸轮槽14c,但其数量是任意的。

在凸轮机构33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前端弯曲部32d与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凸轮面14d抵接。该凸轮面14d包括:位于凸轮槽14c的中央的顶部14da、从该顶部14da向周向两侧延伸的倾斜部14db、以及从该倾斜部14db向周向两侧延伸的槽底部14dc。

另外,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在内圈15的扩径部15b的根部位与滑动齿轮32之间夹设有弹性构件34,该弹性构件34向解除滑动齿轮32与罩24的啮合状态的方向施加弹力。作为该弹性构件34,例如优选环状的波形弹簧等(参照图5以及图6)。

该弹性构件34通过使其弹力作用于滑动齿轮32,从而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罩24而将滑动齿轮32向外圈14侧按压。由此,在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解除时,使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从罩24的内齿24a可靠地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单元10中,在未从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圈14输入旋转力矩的状态下,通过外侧定中弹簧19将外圈14维持为中立状态。

此时,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凸轮机构33中,如图7所示,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前端弯曲部32d位于与杆侧离合器部11中的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凸轮面14d的顶部14da抵接的中立位置。

在该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位于凸轮槽14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滑动齿轮32克服弹性构件34的弹力而被向轴向的罩24侧按压,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啮合(参照图1)。

此时,内圈15通过花键15g、32b而与滑动齿轮32结合,因此无法沿周向移动(旋转),而保持静止状态。另外,该内圈15与输出轴22通过扩径部15b的孔15e和大径部22b的突起22f而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连结(参照图1)。

这样,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啮合,内圈15由于花键32b、15g而无法相对于滑动齿轮32转动,该内圈15以能够传递力矩的方式与输出轴22连结。

其结果是,在就坐于座椅40的就坐状态下,即使在车辆在恶劣道路等行驶时发生上下振动,由于该上下振动,正方向的旋转力矩与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矩以交替连续的状态向输出轴22反向输入,也能够在输出轴22旋转至同输出轴22的突起22f与内圈15的孔15e接触的缝隙相应的角度时,使输出轴22的旋转停止。即,输出轴22不会旋转同内圈15的孔15e与输出轴22的突起22f的缝隙相应的微小角度以上的角度,因此能够将输出轴22锁定。

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即使在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圆柱滚子27的接触位置略微错开、或在负载有旋转力矩的输出轴22、外圈23、圆柱滚子27中存在弹性变形的滞后,通过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的啮合,也能够避免输出轴22缓慢旋转。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座椅40略微下降的现象的产生。另外,通过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的啮合,对于制动侧离合器部12而言能够实现大容量的力矩负载。

另一方面,当从杆侧离合器部11的外圈14输入旋转力矩时,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的凸轮机构33中,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与外圈14的凸轮槽13c发生相位偏移。

即,如图8的实线箭头所示,当通过外圈14的旋转而使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凸轮面14d相对于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前端弯曲部32c在周向上移动时,如图8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弹性构件34的弹力而使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向接近外圈14的方向进行轴向移动。

通过该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周向移动和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轴向移动,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前端弯曲部32d从凸轮面14d的顶部14da经由倾斜部14db而向槽底部14dc移动。由此,成为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的前端弯曲部32d与凸轮槽14c的凸轮面14d的槽底部14dc抵接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通过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与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相位偏移,如图9所示,滑动齿轮32因弹性构件34的弹力而以从罩24脱离的方式沿轴向移动(参照图中空心箭头)。

通过该滑动齿轮32的轴向移动,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从罩24的内齿24a脱离,从而解除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的啮合状态。由此,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而成为相对于外圈23能够旋转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内圈15的扩径部15b与滑动齿轮32之间夹设有弹性构件34的结构,该弹性构件34向解除滑动齿轮32与罩24的啮合状态的方向施加弹力。由此,在输出轴22的锁定状态解除时,能够通过弹性构件34的弹力而使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从罩24的内齿24a可靠地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滑动齿轮32与外圈14之间夹设有凸轮机构33(滑动齿轮32的突起32c与外圈14的凸轮槽14c)的结构,该凸轮机构33使滑动齿轮32沿轴向移动从而控制与罩24的啮合以及啮合状态的解除。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动齿轮32与罩24的啮合以及啮合状态的解除。

另外,在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刚刚从罩24的内齿24a脱离后,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圆柱滚子27处于卡合于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间隙26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此时刻向输出轴22反向输入旋转力矩,输出轴22也被可靠地锁定。

之后,在通过滑动齿轮32的轴向移动而使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从罩24的内齿24a完全脱离的时刻,圆柱滚子27从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间隙26脱离,因此在杆操作时不会在滑动齿轮32与罩24之间产生打齿音等异响。

由此,在制动侧离合器部12中,不仅需要滑动齿轮32的外齿32a与罩24的内齿24a啮合的结构,还需要圆柱滚子27在外圈23与输出轴22之间的楔形间隙26卡合的结构。

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任何限定,无需言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请求的范围示出,并且包括与权利请求的范围的记载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