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架和具备该保持架的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4055发布日期:2019-07-10 09: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保持架和具备该保持架的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持架和具备该保持架的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机床的主轴用轴承使用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滚珠轴承等滚动轴承。作为这些滚动轴承的保持架,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塑料保持架。塑料保持架由于重量轻,因此,旋转时的离心力小,在高速旋转方面有利。

作为这样的滚动轴承的润滑方法,适当选择润滑脂润滑、油气润滑、喷射润滑等,一般而言,由于成本低且维护容易,因此,多利用初始封入的润滑脂封入润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可是,在具有外圈引导方式的保持架的滚动轴承中,为了将滚动接触部附近的过量的润滑脂排出,有时在引导面即保持架外径面设置有轴向的槽。在保持架外径面在轴向有槽的情况下,在槽的台阶部附近,润滑脂被扒出从而被排出。另一方面,在保持架外径面没有轴向槽的情况下,由于外圈内径面和保持架外径面所形成的引导间隙是一定的,因此,若润滑脂进入到保持架与外圈内径面之间,则由于保持架的旋转,润滑脂边被剪切边从引导面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5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在外圈引导方式的角接触滚珠轴承中,在外圈滚道面与外圈引导面的交叉部位处所形成的滚道面边缘与保持架接触,从而保持架与其他接触部分相比非常容易磨损。特别是,在利用注射模塑成形制造的树脂保持架中,表面的非晶质层会磨损,以其为起点,保持架引导面整体会提早磨损。另外,金属保持架也同样容易磨损,并产生磨损粉末,润滑状态变差,从而使轴承整体的性能下降。以防止该磨损为目的,有时在保持架外径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边缘避让槽。

然而,为了润滑脂通过保持架引导面并向保持架的轴向外侧移动,而需要利用保持架引导面与外圈引导面和润滑脂相接而导致的所述剪切,或者利用轴向槽的台阶部而进行所述扒出。然而,在保持架外径面形成边缘避让槽等的情况下,有的情况下在与边缘避让槽对置的外圈引导面的位置所积存的润滑脂不会有用于排出的力作用。该润滑脂再次附着在滚动体,在轴承内循环并返回到保持架内径面。这样的润滑脂的行为会增大搅拌阻力,使发热量比通常增大,从而可能成为轴承的寿命下降、烧结的原因。特别是润滑脂润滑的情况下dmn值为80万(pcd(滚珠节圆直径)×转速)以上时所使用的机床主轴用轴承中,这种情况尤为显著。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架以及具备该保持架的滚动轴承,其能够降低润滑脂的搅拌阻力所导致的发热量,抑制滚动轴承的寿命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由下述构成实现。

(1)一种保持架,其为外圈引导方式,用于具备内圈、外圈、以及配置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所述保持架具有容纳所述滚动体的多个兜孔,所述保持架的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架引导面,所述保持架引导面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保持架外径面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并被所述外圈引导;

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以比所述保持架引导面小的外径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在与所述保持架外径面的所述保持架引导面相比更靠轴向中央侧;以及

轴向槽,所述轴向槽从所述保持架外径面的所述兜孔延伸设置到轴向端,将所述保持架引导面在轴向横切并形成轴向台阶部,与所述避让面相比,所述轴向槽的槽底形成在更靠径向内侧。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已从保持架外径面的兜孔向保持架外径侧移动的润滑脂向轴向槽进入。已进入到该轴向槽的润滑脂被堆积在与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轴向台阶部之间,并被轴向台阶部按压。由此,润滑脂向轴向外侧移动。另外,从兜孔附着在避让面的润滑脂在周向移动,进入到与避让面相比槽底形成在更径向内侧的轴向槽,并与轴向台阶部抵碰而堆积。已堆积的润滑脂与上述的润滑脂的流动合流,成为利用轴向台阶部从一个轴向端部向轴向外侧排出的流动,以及再次附着在滚动体并返回保持架内径部并在轴承内循环的流动而流动。由此,能够降低润滑脂所导致的搅拌阻力,并抑制发热量的增大。

(2)如(1)所述的保持架,所述避让面将所述保持架引导面在圆周方向横切而形成的周向台阶部配置在与所述轴向台阶部和所述兜孔连接的轴向位置相比,更靠所述一个轴向端部侧。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附着在避让槽的润滑脂从保持架引导面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轴向槽的润滑脂进入口变宽,从而能够使避让面的润滑脂更顺利进入到轴向槽。

(3)如(2)所述的保持架,所述周向台阶部与所述兜孔的所述一个轴向端部侧的兜孔端部相比,配置在轴向中央侧。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从兜孔向保持架外径侧移动的润滑脂容易进入到轴向槽内。其结果是,抑制润滑脂仅在避让面沿着圆周方向移动的情况。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在将所述保持架引导面的外径设置为d1,且将所述避让面的外径设置为d2时,d1×0.999≥d2。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在滚动体与外圈引导面之间设定适当的间隙,得到润滑脂的顺利流动。

(5)如(1)~(4)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引导面设置在所述一个轴向端部以及与所述一个轴向端部相反侧的另一个轴向端部。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能够不必在意保持架的方向就装入到轴承,能够提高保持架的组装作业性。

(6)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1)~(5)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

根据本构成的滚动轴承,能够降低润滑脂的搅拌阻力所导致的发热量,抑制寿命下降。

(7)如(6)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滚动轴承是角接触滚珠轴承。

根据本构成的滚动轴承,将沉孔相反侧作为引导面,顺利进行润滑脂的排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润滑脂的搅拌阻力所导致的发热量,抑制滚动轴承的寿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具备第1构成例的保持架的滚动轴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保持架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保持架的剖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5是保持架的保持架外径面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直到在外圈附着有润滑脂为止的润滑脂移动的形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7a是说明直到附着在外圈的润滑脂排出到轴向外侧为止的作用的图,是滚动轴承的局部剖视图。

图7b是说明直到附着在外圈的润滑脂排出到轴向外侧为止的作用的图,是与外圈接触的润滑脂附着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8a是第2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9是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11是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12是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端面部的放大图。

图13是从内径侧观察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兜孔的放大图。

图14是从外径侧观察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兜孔的放大图。

图15是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17是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18是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端面部的放大图。

图19是从内径侧观察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兜孔的放大图。

图20是从外径侧观察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兜孔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对润滑脂的排出性和保持架的耐磨性进行试验的各保持架及其试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试验所使用的轴承的润滑脂封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示出试验所使用的轴承的润滑脂封入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3:外圈

17:内圈

19:滚珠(滚动体)

21:兜孔

27:保持架引导面

31:轴向槽

35:边缘避让槽(避让面)

100:角接触滚珠轴承

200、200a、200b、200c: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构成例>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具备保持架的滚动轴承的局部剖视图。此处,作为滚动轴承,使用机床的主轴等高速旋转的装置所使用的角接触滚珠轴承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滚动轴承。

角接触滚珠轴承100包括:外圈13,其在内周面具有外圈滚道面11;内圈17,其在外周面具有内圈滚道面15;多个滚珠(滚动体)19;以及保持架200,其具有多个兜孔21。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多个滚珠19以接触角α滚动自如地配置在外圈滚道面11与内圈滚道面15之间。保持架200配置在内圈17与外圈13之间,在保持架外径面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兜孔21。滚珠19滚动自如地保持在各兜孔21。

保持架200在保持架外径面的轴向两端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被引导部23、25。被引导部23、25分别沿着周向以等间隔(参照图3)配置,而且两者配置在相同的周向位置。此处,被引导部23、25意味着能被外圈引导面29引导的保持架200侧的引导面。

本构成的角接触滚珠轴承100是如下的外圈引导方式:保持架200的轴向一端侧(图2的左侧)的被引导部23的保持架引导面27、与外圈13的沉孔相反侧的外圈引导面29滑动接触并引导。此外,由于在本构成中是角接触型的轴承,因此,实际上保持架200被外圈13引导的仅是一侧的被引导部23。但是,图示例的保持架200是轴对称形状,由于被引导部23、25互相是等效的,因此,此处无论哪个被引导部23、25都被称为“被引导部”。

保持架200是使用了包含合成树脂在内的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品。作为能用于保持架200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例举pps(聚苯硫醚)、pps-cf(碳纤维强化聚苯硫醚)等。此外,作为母材,能够利用pa(聚酰胺)、pai(聚酰胺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peek(聚醚醚酮),作为强化纤维,能够利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有机纤维。

图3是图2所示的保持架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在周向相邻的被引导部23与被引导部23之间以及在周向相邻的被引导部25与被引导部25之间被设置为径向高度比保持架引导面27低的轴向槽31。轴向槽31如后所述那样作为润滑剂(润滑脂)的排出槽发挥功能。

此外,在本构成中,对于轴向槽31而言,在周向相邻的被引导部23与被引导部23之间所形成的轴向槽31是必须的构成,在周向相邻的被引导部25与被引导部25之间所形成的轴向槽31可以如后述的构成例那样,与被引导部25一起省略。

图4a是图3所示的保持架的剖视图,图4b是图3所示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a示出图4b的iv-iv剖视图。

一般而言,配置在轴承内的保持架能在保持架引导面27与外圈引导面29(参照图2)之间的引导间隙以及兜孔间隙的范围自由移动。因此,在外圈引导方式的角接触滚珠轴承中,保持架引导面27有时会与外圈13的外圈引导面29和外圈滚道面11的边界的滚道面边缘33(参照图2)接触。若保持架引导面27与滚道面边缘33接触,则保持架引导面27会从与滚道面边缘33的接触部分开始磨损。因此,本构成的保持架200在与外圈13的滚道面边缘33的对置区域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避让面(本构成例中为边缘避让槽35),以避免与滚道面边缘33接触。

边缘避让槽35在保持架外径面中,在圆周方向形成于比保持架引导面27更靠轴向中央侧。该边缘避让槽35的外径比保持架引导面27小,并被形成为环状。边缘避让槽35相当于被引导部23与被引导部25之间的轴向区域,形成得比保持架引导面27的径向高度低一截。利用该高度差,即使在保持架200倾斜的情况下,滚道面边缘33也不会与保持架200接触,从而能够预防保持架200与滚道面边缘33的接触所导致的保持架200的磨损。在本构成中,保持架200以将边缘避让槽35在槽宽方向(图4b的左右方向)二等分的虚线37为界,在图4b中成为左右对称形状。

图5是轴承用保持架的保持架外径面的放大立体图。

保持架200在保持架外径面形成有将保持架引导面27在轴向横切的轴向槽31。轴向槽31形成为从兜孔21到轴向端面30。本构成的轴向槽31形成为将被引导部23与被引导部25这两者横切。即,在被引导部23、25形成的各轴向槽31的周向的相位一致,各轴向槽31与边缘避让槽35相比,槽底形成于更径向内侧。即,轴向槽31形成在比边缘避让槽35更低的位置。

如图4b所示,保持架200在保持架引导面27的外径为d1,边缘避让槽35的外径为d2,轴向槽31的槽底的外径为d3时,满足

d1>d2>d3>pcd……(式1)。

其中,pcd为滚珠节圆直径。

更优选的是,保持架200满足

d1×0.999≥d2……(式2)。

保持架200满足上述(式1),从而在图5所示的轴向槽31的槽底与边缘避让槽35之间产生高度h的阶梯差,且在边缘避让槽35与保持架引导面27之间产生高度h的阶梯差。由此,轴向槽31在圆周方向的两端形成轴向台阶部39,该轴向台阶部39在与边缘避让槽35之间形成阶梯差h,在与保持架引导面27之间形成阶梯差(h+h)。

轴向槽31的靠近轴向中央的一端与兜孔21连接,相反侧的轴向外侧的另一端成为排出开口并开放。即,轴向槽31作为将润滑脂向轴向外侧排出的排出槽发挥功能。轴向槽31的阶梯差h的部分在轴向(图5的左右方向)与兜孔21重叠。另外,兜孔21不与被引导部23接触。因此,在容纳在兜孔21的滚珠19与被引导部23的内侧壁之间,确保了从边缘避让槽35进入到轴向槽31的槽底的润滑脂进入口41。

在保持架200向图5的m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润滑脂能够以箭头43所示的方向进入该润滑脂进入口。进入到润滑脂进入口41的润滑脂进入到比边缘避让槽35低的轴向槽31。在本构成中,边缘避让槽35在圆周方向将轴向一端部的保持架引导面27横切,从而形成周向台阶部57。周向台阶部57配置在比轴向台阶部39与兜孔21连接的轴向位置更靠轴向一端部侧。因此,润滑脂进入口41的开口变大,能够使附着在边缘避让槽35的润滑脂更顺利进入到轴向槽31。

另外,保持架200满足上述(式2),从而在滚珠19与外圈引导面29之间设定适当的间隙。在外圈引导方式的保持架200中,在兜孔21与滚珠19之间以及外圈引导面29与保持架引导面27之间分别设定有适当的间隙。随着轴承的旋转,保持架200在该间隙的范围内相对于外圈13倾斜地旋转。因此,优选的是边缘避让槽35的深度为保持架引导面27的外径d1的0.1%以上。

另外,保持架200优选的是满足(轴向槽的深度h)>(3×边缘避让槽的深度h)……(式3)。保持架200通过满足(式3),从而能够将从兜孔21向轴承端面侧延伸的轴向台阶部39的面积(s1+s2)确保得大。通过增大轴向台阶部39的面积(s1+s2),从而能够利用轴向台阶部39来增大按出润滑脂的力,提高润滑脂的排出效果。进而,通过满足(式3),确保了s2的面积和轴向台阶部39的阶梯差,因此,从兜孔21与滚珠19的间隙部分向径向外侧扒出的润滑脂在圆周方向移动时,能够将润滑脂涂抹在轴向台阶部39的部分。

另一方面,保持架200以保持滚珠19为目的,由于在滚珠19的最大直径部进行接触,因此,轴向槽31和边缘避让槽35需要位于滚珠pcd的外侧。在这些轴向槽31、轴向台阶部39位于滚珠pcd的内侧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滚珠19与保持架200的角发生接触并磨损,或越上到保持架200上等问题。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构成的作用。

图6是示出直到在外圈13附着有润滑脂为止的润滑脂移动的形态的作用说明图。

在润滑脂润滑下使用角接触滚珠轴承100时,在初始实施磨合。磨合通过初始封入的润滑脂向从轴承内部排出的预定位置移动而完成。

在该磨合中,首先,如箭头45所示,保持架内径部的润滑脂从保持架200的轴向端部直接向外部排出。另外,润滑脂如箭头47所示,与滚珠19接触,或者沿着兜孔内径面向保持架外径侧移动,由于离心力而附着在外圈内径面。轴承内的润滑脂以滚珠19为中心,在沉孔侧和沉孔相反侧几乎不会相交。

沉孔侧的润滑脂向滞留位置53停留。另一方面,沉孔相反侧的润滑脂附着在滞留位置49,但在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在滞留位置49的润滑脂没有向轴向外侧移动的力作用,重复从箭头47到箭头51的流动。

图7a、图7b是说明附着在外圈13的润滑脂直到排出到轴向外侧为止的作用的图,图7a是滚动轴承的局部剖视图,图7b是与外圈13接触的润滑脂附着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此处,在外圈引导面29的、与不存在保持架200的轴向槽31的部位对置的对置位置处,滞留位置49的润滑脂进入到外圈引导面29与保持架引导面27之间的狭小的间隙(引导间隙),并利用保持架200与外圈13的相对运动所进行的剪切,而以从引导间隙被按出的方式,向轴向外侧排出。

另一方面,在图5所示的轴向槽31,若保持架200向m方向旋转,则经由边缘避让槽35在圆周方向移动的润滑脂如箭头43所示,从润滑脂进入口41进入到比边缘避让槽35更凹陷的轴向槽31。进入到轴向槽31的润滑脂在与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轴向台阶部39(特别是面积s1的部位)之间堆积并增加厚度,从而附着在对置的外圈引导面29(参照图2)。由此,已堆积的润滑脂被轴向台阶部39按压,另外,边利用与外圈引导面29的接触而产生剪切,边向轴向外侧移动。所以,促进润滑脂在轴向槽31,从与位于轴向中央的滚珠19相反侧的外圈引导面29侧的轴向端部向轴向外侧排出。

另外,从保持架200的兜孔21随着滚珠19的旋转而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润滑脂如箭头44所示,向轴向槽31进入。已进入到该轴向槽31的润滑脂在与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轴向台阶部39(特别是面积s2的部位)之间堆积,并被轴向台阶部39按压。由此,与上述的箭头43的润滑脂的流动合流,向轴向外侧移动。

这样,在本构成的角接触滚珠轴承100中,即使在边缘避让槽35形成于保持架外径面的情况下,由于润滑脂向轴向槽31的轴向台阶部39附着以及润滑脂向外圈引导面29附着,而有用于将润滑脂向轴向端排出的力作用。因此,润滑脂向轴向端顺利移动并排出。由此,能够降低润滑脂所导致的搅拌阻力,抑制发热量的增大。

此外,在即使在保持架200存在轴向槽31,轴向槽31和边缘避让槽35的深度也大致相同(即,h=0)的情况下,从兜孔21排出的润滑脂由于外圈引导面29与保持架引导面27的相对运动,主要在圆周方向移动,难以有利用轴向台阶部39按出的力作用。在该情况下,已移动的润滑脂不会从引导面侧向轴向外侧排出,而是在轴承内部持续循环。

但是,本构成的保持架200具有保持架引导面27,在互相相邻的被引导部23与被引导部23之间设置有轴向槽31。因此,润滑脂的向轴向台阶部39按压所导致的向轴向的移动、与轴向槽31和外圈引导面29的相对运动所导致的润滑脂的剪切一起作用,从而促进润滑脂的排出。

进一步,对于保持架200的形状而言,由于轴向槽31从兜孔21的轴向的端部到达接近轴向中央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大的润滑脂进入口41,可以进一步促进使润滑脂排出的效果。

所以,根据本构成的角接触滚珠轴承100以及保持架200,能够提高润滑脂从引导面侧的排出性和保持架外径面的耐磨性,而且能够降低润滑脂的搅拌阻力所导致的发热,从而能够抑制轴承的寿命下降。特别是在润滑脂润滑且dmn值为80万(pcd(滚珠节圆直径)×转速)以上所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明显得到上述效果。

<第2构成例>

图8a是第2构成例的保持架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保持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所述保持架200是以将边缘避让槽35二分的假想线37为界的左右对称形状,但保持架也可以不对称。本构成的保持架200a仅在保持架外径面的轴向一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被引导部23。在保持架外径面,在相对于被引导部23轴向的相反侧形成有比保持架引导面27更小外径的边缘避让面55。所以,保持架引导面27与边缘避让面55之间为周向台阶部57。保持架200a的除此以外的构成与上述保持架200同样。

根据本构成例的保持架200a,能够使保持架200a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同时提高保持架200a的耐久性与生产率。另外,边缘避让面55的周向台阶部57的轴向位置如图8b所示,使周向台阶部57与保持架引导面27侧的兜孔端部p相比位于轴向内侧(l>0)。通过这样,s2(参照图5)的面积大,能够将从滚珠与兜孔21的间隙部分扒出的润滑脂更容易地向轴向外侧排出。

<第3构成例>

图9是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200b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保持架200b的侧视图,图11是保持架200b的主视图。

本构成的保持架200b在图3所示的保持架200的被引导部23、25处沿着轴向形成有凹槽61,此外是与保持架200同样的构成。

图12是保持架200b的端面部的放大图,图13是从内径侧观察保持架200b的兜孔21的放大图,图14是从外径侧观察保持架200b的兜孔21的放大图的放大图。

保持架200b在被引导部23、25的保持架引导面27和边缘避让槽35的一部分处形成凹槽61。凹槽61比边缘避让槽35的槽深度要深,且周向的槽截面是圆弧状。凹槽61使具有最大外径的保持架引导面27在轴向贯通,形成到边缘避让槽35的中途为止。凹槽61的槽底的外径在保持架引导面27侧和边缘避让槽35侧相等,两者的凹槽61的内表面平滑连续。需要说明的是,凹槽61的周向的槽截面也可以是v形。

被引导部23的凹槽61和被引导部25的凹槽61都形成于1个保持架引导面27的周向中央,且互相在周向形成于同相位。

在轴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凹槽61能够进一步促进润滑脂向轴向外侧的排出性。另外,凹槽61例如能够设置在将保持架200b注射模塑成形时的模具彼此的分界线。通过将分界线设在凹槽61内,从而即使在成型时在分界线产生毛边,也不会从保持架200b的最大外径的保持架引导面27向径向外侧突出。由此,在将轴承装入到保持架200b时,毛边不会被削去并混入到润滑脂内。

<第4构成例>

进一步,第3构成例的保持架200b可以与第2构成例同样是非对称的形状。

图15是第4构成例的保持架200c的外观立体图,图16是保持架200c的侧视图,图17是保持架200c的主视图。另外,图18是保持架200c的端面部的放大图,图19是从内径侧观察保持架200c的兜孔21的放大图,图20是从外径侧观察保持架200c的兜孔21的放大图。

本构成的保持架200c仅在保持架外径面的轴向一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被引导部23。保持架200c的除此以外的构成与上述保持架200b的构成同样。

根据本构成的保持架200c,能够使保持架200c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同时提高保持架200c的耐久性与生产率,得到与第2构成例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

在内径70mm的角接触滚珠轴承(日本精工制造,型号70bnr10h)中,将润滑脂(日本精工制造,mte润滑脂)封入轴承的空间容积的15%,用安德鲁测定机以4000min-1的速度旋转2分钟。之后,将轴承分解并观察润滑脂向保持架的附着,从而确认润滑脂的排出性。图21一并示出试验所使用的保持架及其试验结果。另外,图22、图23示出试验实施前的润滑脂封入状态。图22是试验所使用的轴承的局部剖视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轴承的局部侧视图。在试验实施前,将注射器71的末端朝向内圈17的外周面与保持架200的内周面之间,从注射器71排出润滑脂73。润滑脂73沿着轴承的周向分别供给至滚珠19彼此之间,成为仅在保持架200的内径侧封入的状态。

比较例1的保持架没有边缘避让槽,仅设置有深度0.5mm的轴向槽。

实施例1的保持架在外径部一并具有沿着圆周方向的边缘避让槽、沿着轴向的轴向槽,边缘避让槽的宽度与兜孔直径相等。对于槽的深度而言,与边缘避让槽相比,轴向槽更深。该保持架的轴向槽跨过径向贯通的兜孔并分割为2个而形成,并在保持架端部分别开口。轴向槽与兜孔沿着轴向重叠,重叠的兜孔的轴向端部成为分割形成的轴向槽的内侧端部。

比较例2的保持架将实施例1的保持架的边缘避让槽加深,被设置为与轴向槽为相同深度。

比较例3的保持架将比较例2的保持架的边缘避让槽的轴向宽度拓宽,大于兜孔直径。

各保持架的材质是碳纤维强化聚苯硫醚(pps-cf)。

在比较例1的保持架中,从外圈引导面侧的兜孔排出的润滑脂利用外圈引导面和保持架引导面的相对运动向圆周方向移动,该润滑脂被与兜孔连续的轴向槽的轴向台阶部按压并向轴向移动从而排出。但是,由于保持架是与外圈的滚道面边缘接触的构成,因此,有可能产生以滚道面的边缘位置为起点的磨损。

在实施例1的保持架中,已从兜孔排出的外圈引导面侧的润滑脂由于外圈引导面与保持架引导面的相对运动而向圆周方向移动。向该圆周方向移动的润滑脂被与边缘避让槽连通的轴向槽的轴向台阶部按压,并向轴向移动,从而从轴承内部排出。进一步,对于本形状而言,从兜孔的轴向端部到接近保持架的轴向中心侧的位置,沿着兜孔的周缘延伸设置有轴向槽。因此,将边缘避让槽与轴向槽连通的流路的截面积增加,润滑脂向轴向槽的进入变得顺利。另外,轴向槽从外圈的滚道面边缘到达接近保持架的中心处,由此,提高了将附着在边缘避让槽的润滑脂向轴向槽排出的效果。进一步,由于在该构成中没有边缘部的接触,润滑脂到达引导面,润滑状态也良好,因此,有充分的耐磨性。

在比较例2的保持架中,边缘避让槽的宽度与兜孔直径相等,在将兜孔的端向圆周方向投影的位置处有边缘避让槽的轴向端部的周方向断部。因此,已从兜孔排出的润滑脂仅有保持架引导面侧所附着的极小部分的润滑脂在保持架引导面拓宽并排出,但大部分在轴承内部循环。因此,对于本形状而言,润滑脂的排出性与实施例1相比下降。另外,由于附着在引导面的润滑脂非常少,在一部分观察到未附着润滑脂的部分,所以会产生引导面的润滑不良和磨损。

进一步,由于在轴承内部残留过量的润滑脂,因此,有可能产生搅拌阻力所导致的发热,轴承会提早损伤。

在比较例3的保持架中,已从保持架引导面侧的兜孔排出的润滑脂利用外圈引导面和保持架引导面的相对运动而向圆周方向移动,但不会有向轴向外侧按出的力作用,在圆周方向移动的润滑脂会再次与滚动体接触。因此,润滑脂不会从保持架引导面侧向轴向外侧排出。另外,滚道面边缘所导致的保持架外径面的耐磨性由于润滑脂润滑不良,因此与比较例2相比下降。

实施例1和比较例1~3的各保持架在轴向都是左右对称的,但图8所示的非对称的带阶梯的保持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此外,图21所示的○标记是良好水平,×标记是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没有问题,但使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为次品的水平,△标记表示并非良品但根据使用状态能适用的水平。

这样,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实施方式的各构成相互组合,基于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已知的技术进行变更、应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在希望保护的范围中。

例如,作为滚动轴承,不限于角接触滚珠轴承,也可以是圆柱滚子轴承等其他种类的滚动轴承。此外,本作用不仅限于润滑脂润滑,而且在油气润滑、喷射润滑等中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16年11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216734)和2017年5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7-92524),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