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架及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和工业领域。轴承一般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滚动体设置在内圈、外圈之间,能够旋转以实现内圈、外圈之间的相对转动。保持架用于分隔相邻两个滚动体,使多个滚动体能够沿周向均匀的分布于内圈和外圈之间,以避免相邻两个滚动体发生碰撞和摩擦。
现有技术中,有多种类型的保持架。当保持架运行平稳时,过梁只受到较小的负荷,因此不会有强度风险问题,然而,当保持架受到冲击时,由于瞬时作用力大,受到的负荷大,保持架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持架及滚动轴承,以提高保持架耐冲击性能的同时保证过梁的刚度和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架,包括:位于轴向两端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之间的多个过梁,多个所述过梁沿周向分布,各所述过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位于所述第一侧圈内的至少一个开口。
可选的,所述开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梁之间,且所述开口的中心轴到两侧相邻的过梁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开口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圈;或者,所述开口在径向方向上,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一侧圈的尺寸;或者,所述开口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圈;或者,所述开口在轴向方向上,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一侧圈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开口在第一侧圈径向端面的形状为直线型、“s”形、“v”形或弧形;或者所述开口在第一侧圈外周面的形状为直线型、“s”形、“v”形或弧形。
可选的,所述开口的数量大于一个。
可选的,所述开口还位于所述第二侧圈内;若干所述开口沿周向方向交替分布在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内,且沿周向相邻的开口之间间隔1个或者多个所述过梁。
可选的,所述开口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侧圈;或者,在径向方向上,所述开口尺寸小于第二侧圈的尺寸;或者,所述开口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侧圈;或者,在轴向方向上,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二侧圈的尺寸。
所述开口在第二侧圈径向端面的形状为直线型、“s”形、“v”形或弧形,所述开口在第二侧圈外周面的形状为直线型、“s”形、“v”形或弧形。
可选的,所述开口在沿第一侧圈周向方向上的尺寸为2毫米-5毫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不同;或者,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不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不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所述滚动轴承还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保持架兜孔内、且沿周向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的保持架包括第一侧圈、第二侧圈、过梁,通过至少在所述第一侧圈内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将完整的保持架分割成相互连接的片段,使得过梁和侧圈能够各自变形,从而使保持架更加具有柔性,从而使得保持架内的应力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更好地得到释放,使得保持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而且,将开口设置在第一侧圈内,而没有设置在过梁内,能够在提高保持架耐冲击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过梁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强度。此外,所述保持架是一体式设计,更容易安装、操作。
所述的滚动轴承中,包括外圈、内圈、滚动体和所述保持架。当滚动轴承受到振动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从而能够提升滚动轴承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保持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保持架沿a方向上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保持架沿b方向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保持架在c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开口的尺寸小于第一侧圈的尺寸的示意图;
图6是开口在第一侧圈径向端面或外周面的形状为“s”形的示意图;
图7是开口在第一侧圈径向端面或外周面的形状为“v”形的示意图;
图8是开口在第一侧圈径向端面或外周面的形状为弧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保持架受到冲击时,易发生损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保持架结构实施例包括:位于轴向两端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设置于第一侧圈、第二侧圈之间的多个过梁,相邻两个过梁之间设有滚动体,所述过梁能够避免相邻两个滚动体发生碰撞和摩擦。
当所述保持架运行平稳时,保持架只受到较小的负荷,不存在强度风险问题。然而,当保持架受到冲击时,由于瞬时作用力大,所述过梁受到的负荷大,保持架容易发生损坏,其耐冲击性能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保持架实施例,包括:位于轴向两端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设置于第一侧圈、第二侧圈之间的多个过梁,且在过梁内设置开口。在所述保持架的过梁内设置开口,可以减弱保持架所受到的一些冲击,从而使得保持架具有耐冲击性。然而,由于所述保持架的过梁末端失去了支撑,过梁的强度和刚度被降低,整个保持架强度薄弱。同时,所述保持架,由于存在多种较低频率振动模态,发生传动系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andharshness,简称,nvh)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耐冲击开口的保持架,通过至少在第一侧圈内设置至少一个开口,解决了保持架耐冲击性能差且过梁的强度和刚度不够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保持架10,包括:位于轴向两端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侧圈11和第二侧圈1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圈11和第二侧圈12之间的多个过梁13,多个所述过梁13沿周向分布,各所述过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圈11和第二侧圈12;位于所述第一侧圈11内的开口14。
所述第一侧圈、第二侧圈、过梁的材料可以为冲压金属、机削金属或聚合塑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圈、第二侧圈、过梁的材料为聚合塑料聚酰胺(pa)。在其他实施中,还可以选用聚酰胺(pa),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聚合塑料不仅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且具有抗冲击等力学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圈11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12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侧圈11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12的外径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不同;或者,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不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侧圈的内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内径不同,所述第一侧圈的外径和所述第二侧圈的外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4的数量大于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数量为1个。
当开口的数量大于1个时,所述保持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当开口的数量为1个时,所述保持架具有一定耐冲击性能的同时制造工艺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4的数量大于1,且所述开口14不仅位于所述第一侧圈11内,还位于所述第二侧圈12内。若干所述开口14沿周向方向交替分布在第一侧圈11和第二侧圈12内,且沿周向相邻的开口之间间隔一个所述过梁13。这样结构的保持架,能够排除保持架在运行过程中过梁受到冲击的任何一种可能性,抗冲击性的效果是最优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数量大于1,且所述开口不仅位于所述第一侧圈内,还位于所述第二侧圈内。若干所述开口沿周向方向交替分布在第一侧圈和第二侧圈内,且沿周向相邻的开口之间间隔多个所述过梁。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数量大于1,且所述开口均位于第一侧圈内。若干所述开口沿周向分布在第一侧圈内,且沿周向相邻的开口之间间隔一个所述过梁。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数量大1,且所述开口均位于第一侧圈内。若干所述开口沿周向分布在第一侧圈内,且沿周向相邻的开口之间间隔多个所述过梁。
请参考图2,图2是图1所示保持架沿a方向上的视图,所述a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圈的轴向。
所述开口在沿第一侧圈周向方向上的尺寸为2毫米-5毫米。当开口尺寸太小时,过梁受到冲击变形容易发生碰撞,抗冲击效果受影响;当开口尺寸太大时,开口过大影响整体保持架的刚度。
请参考图3,图3为图1沿b方向的视图,所述b方向指向保持架的中轴线,且b方向垂直于所述中轴线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4的中心轴x到两侧相邻的过梁13的距离相等,所述中心轴x为所述开口平行于保持架中轴线的中心线。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的结构不仅对称,而且整体保持架的稳定性高,在运行过程中,其耐冲击性能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4在径向方向上和轴向方向均贯穿所述第一侧圈11。具体请参考图4,图4是图1中c区域在径向端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5的剖面方向与图4一致,所述开口15在径向方向或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不贯穿第一侧圈,即所述开口在第一侧圈径向方向或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侧圈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4在第一侧圈11内径向端面和外周面的形状为直线型,具体请参考图4。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在第一侧圈内径向端面或轴向端面的形状为多种形状,具体请参考图6至图8,图6至图8的剖面方向与图4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述开口16的图形为“s”形。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所述开口17的图形为“v”形。
又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所述开口18图形为弧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如前述实施例图1至图8所述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保持架兜孔内、且沿周向分布。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