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支架及采用该调节支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6998发布日期:2019-12-04 00:0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调节支架及采用该调节支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支架及采用该调节支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白板具有功能多样性和环保的特点,已成为现代办公的常备物品。白板的形式多样,然而多数白板依然是挂置在墙面上,白板的利用率受到了限制,同时虽然不占用空间,但由于是被固定的,没有可移动性,使用区域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带有移动支架的电子白板,该种白板可随移动支架移动。由于稳定性的需求,该类移动支架的支脚的宽度需达到预定标准,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移动支架在靠近墙壁放置时,通常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调节支架及采用该调节支架的电子装置,旨在减少所述调节支架占用的空间。

一种调节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承一显示单元,包括:

调节底座;及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调节底座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

所述调节底座包括:

基座;及

调节支脚,所述调节支脚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可在一展开状态及一收缩状态切换,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相对于所述基座展开;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向所述基座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座一侧的第一支脚及与所述第一支脚伸缩连接的第二支脚;

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展开;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部分重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脚的一端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移动连接于所述收容槽内;

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由所述收容槽移出;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脚还包括:

第一锁止孔,所述第一锁止孔设于所述第二支脚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

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锁止孔设于所述第二支脚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支脚的另一端;及

栓锁元件,所述栓锁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脚上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锁止孔或所述第二锁止孔匹配,以将所述第二支脚锁止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展开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一支脚部分重叠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脚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

当所述第二支脚移动至与第一支脚部分重叠的位置时,所述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形变;释放所述第二支脚时,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二支脚移动至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展开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为同轴设置的杆状部件;所述收容槽为沿所述第一支脚的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一支脚一端的盲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为同心设置的圆弧形部件;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支脚的延伸方向同心开设于所述第一支脚内并与所述第一支脚的一端连通;

所述调节支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脚的固定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为杆状部件;所述调节支架还包括扭簧及栓锁元件;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第一支脚弹性连接;

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同轴,所述扭簧产生弹性形变并由所述栓锁元件锁定;当解除栓锁元件的锁定时,所述扭簧通过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成预定夹角,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支架还包括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

调节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承所述显示单元;及

止位单元,所述止位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靠近墙壁时将所述显示单元与墙壁锁止;

其中,所述调节支架为前述任一调节支架。

上述调节支架及采用该调节支架的电子装置中,所述调节支脚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可在一展开状态及一收缩状态切换,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相对于所述基座展开,此时可用于电子装置远离墙壁的情境。当所述调节支脚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向所述基座收缩,以减少所述调节支架占用的空间,此时可用于电子装置靠近墙壁放置的情境。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子装置在一第一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在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架处于收缩状态。

图3为图1的电子装置中的调节底座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架的调节支脚处于展开状态。

图4为图3的调节底座和支撑件在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架的调节支脚处于收缩状态。

图5为电子装置的调节底座在一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脚处于展开状态。

图6为图5中的调节底座在一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脚处于收缩状态。

图7为电子装置的调节底座在一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脚处于展开状态。

图8为图7中的调节底座在一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支脚处于收缩状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调节底座

20支撑件

30滚轮

100调节支架

110基座

120固定支脚

130调节支脚

140定位杆

200显示单元

300止位单元

400墙壁

500电子装置

1301第一支脚

1302第二支脚

1303收容槽

1304第一锁止孔

1305第二锁止孔

1306栓锁元件

1307弹性元件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500包括调节支架100、显示单元200及一锁止单元300。

所述调节支架100用于固定并支承所述显示单元200。

所述止位单元300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200靠近墙壁400时将所述显示单元200与墙壁400锁止。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显示单元200可为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白板,也可为其他具有展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调节支架100可包括调节底座10、支撑件20及滚轮30。

所述支撑件20固定于所述调节底座10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200。滚轮30设于所述调节底座10的底部,通过滚轮30的滚动可带动所述调节支架100移动。

同时参阅图2至图8所示,所述调节底座10可包括基座110及调节支脚130。

所述调节支脚130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10的一侧,并可在一展开状态及一收缩状态切换。

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130相对于所述基座10展开。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调节支脚130向所述基座110收缩,以减小调节支脚130的长度,从而减少占据的空间。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所述调节底座10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调节支脚130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座110一侧的第一支脚1301及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伸缩连接的第二支脚1302。

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如图1及图3所示)时,所述第二支脚130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展开。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如图2及图4所示)时,所述第二支脚1302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部分重叠,从而缩小调节支脚130的长度,减少所述调节底座10占据的空间。

例如,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支脚1301的一端设有收容槽1303,所述第二支脚1302的一端移动连接于所述收容槽1303内。

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1302由所述收容槽1303内移出。

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二支脚1302向所述收容槽1303内移动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303内。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支脚130还包括第一锁止孔1304、第二锁止孔1305及一栓锁元件1306。

所述第一锁止孔1304设于所述第二支脚1302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支脚1302的一端。

所述第二锁止孔1305设于所述第二支脚1302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支脚1302的另一端。

所述栓锁元件1306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上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锁止孔1304或所述第二锁止孔1305匹配,以将所述第二支脚1302锁止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展开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部分重叠的位置。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支脚130还包括弹性元件1307。所述弹性元件1307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与所述第二支脚1302之间。

当所述第二支脚1302移动至与第一支脚1301部分重叠的位置时,所述弹性元件1307产生弹性形变。释放所述第二支脚1302时,所述弹性元件1307通过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二支脚1302移动至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展开的位置,从而使调节底座10自动展开。

所述第一支脚1301和所述第二支脚1302可为同轴设置的杆状部件。所述收容槽1303为沿所述第一支脚1301的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一端的盲孔。

实施例二

参阅图5至图6所示,实施例二中,所述调节支脚130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调节支脚13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支脚1301和第二支脚1302的连接方式。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支脚1301和所述第二支脚1302为杆状部件。所述调节支架130还包括弹性元件1307及栓锁元件1306,例如,所述弹性元件1307为一扭簧。所述第二支脚1302的一端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弹性连接。

当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如图6所示)时,所述第二支脚1302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同轴,即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扭簧产生弹性形变并由所述栓锁元件1306锁定。此时,所述第一支脚1301和第二支脚1302可贴合于基座110上,从而减少空间占用。

当解除所述栓锁元件1306对所述扭簧的锁定时,所述扭簧通过回复力驱动所述第二支脚1302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成预定夹角,所述调节支脚130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调节支脚130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调节支脚130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支脚1301和第二支脚1302的结构及第一支脚1301和第二支脚1302连接方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脚1301和所述第二支脚1302为同心设置的圆弧形部件。

收容槽1303沿所述第一支脚1301的延伸方向同心开设于所述第一支脚1301内并与所述第一支脚1301的一端连通。

所述调节支架100还包括定位杆140。所述定位杆140的一端与基座110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脚1302的固定部。

所述调节支架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支脚120。所述固定支脚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110的另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