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630发布日期:2018-11-20 18: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

背景技术

目前,预埋盒已经普遍用于酒店或家庭中,但现有预埋盒结构和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设置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等,预埋盒本身不带有阀体,无法起到控制出水的作用,更无法对出水的水路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包括混水阀预埋盒和分水阀预埋盒,所述混水阀预埋盒通过水管与所述分水阀预埋盒连通,所述混水阀预埋盒与所述分水阀预埋盒的底部通过限位条连接;

所述混水阀预埋盒包括预埋盒底盒、混水阀机构、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截止阀机构、预埋盒盒体、阀芯机构、第一面盖和把手;

所述预埋盒盒体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所述第一面盖设置于所述预埋盒盒体,所述第一面盖与所述预埋盒盒体之间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过调节螺丝与设置在所述预埋盒底盒内的所述混水阀机构安装,所述截止阀机构设置于所述混水阀机构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所述阀芯机构和所述把手依次相连;

所述分水阀预埋盒包括预埋底盒、盒体、第二面盖和分水装置,所述分水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埋底盒内,所述盒体设置于所述预埋底盒上,所述第二面盖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第二面盖包括旋钮和套筒,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盖的外表面,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水装置连接。

更优的,所述混水阀机构包括腔体、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一侧,所述混合水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所述腔体包括两层,所述腔体的下层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腔体的上层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口与所述腔体的上层连通,所述腔体的上层混合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进来的冷热水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流出。

更优的,所述分水装置包括预埋阀座、分水阀机构和阀芯;

所述分水阀机构设置于所述预埋阀座,所述预埋阀座包括预埋阀腔、预埋阀座进水口、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和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设置于所述预埋阀腔的一端,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和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设置于所述预埋阀腔的另一端;

所述分水阀机构包括分水阀腔和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置于所述分水阀腔,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阀芯座;

所述预埋阀腔设有第一出水机构和第一进水机构,所述分水阀腔设有与所述预埋阀腔相对应的第二进水机构和第二出水机构,混合水通过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流入所述预埋阀腔,旋转所述旋钮带动所述套筒打开所述阀芯,混合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机构流入所述第二进水机构,进入所述分水阀腔后,从所述第二出水机构流向所述第一进水机构,进入所述预埋阀腔后,从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或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流出。

更优的,所述腔体的上层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所述腔体还包括混合水出水管,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连通。

更优的,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包括阀芯座和阀芯底座,所述阀芯座设置于所述阀芯底座内;

所述阀芯座设有阀芯座水道,所述阀芯座水道包括阀芯座水道进水口、阀芯座水道出水口、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和第三水道,所述阀芯座水道进水口和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错位设置于所述阀芯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水道连接于所述阀芯座水道进水口,所述第三水道连接于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第三水道之间设有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第二水道之间设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三水道与所述第二水道之间设有第二挡片;

所述阀芯底座包括座体、限位边和固定装置,所述限位边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座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对应设置。

更优的,所述截止阀机构包括阀体、转芯、动阀片、静阀片和卡环;

所述转芯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转芯的下部设有所述动阀片,所述静阀片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动阀片与所述静阀片互相贴合,所述阀体的两侧设有阀体出水口,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阀体进水口,所述动阀片设有出水通孔,所述静阀片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的出水通孔和所述静阀片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的顶部设有转头,所述转头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转头设有沿所述转头上表面直径方向的一字转动槽。

更优的,所述预埋阀腔包括混水腔、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和第三出水腔,所述混水腔与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腔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腔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腔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连通;

所述分水阀腔包括第一进水腔、第二进水腔和第三进水腔,所述第一进水腔、所述第二进水腔和所述第三进水腔相互不连通。

更优的,所述第一出水机构包括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混水腔的顶部;

所述第二进水机构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三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三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腔的底部;

所述第二出水机构包括第四出水孔、第五出水孔和第六出水孔,所述第四出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的一侧,所述第五出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腔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孔的一侧,所述第六出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腔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三进水孔的一侧;

所述第一进水机构包括第四进水孔、第五进水孔和第六进水孔,所述第四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顶部,所述第五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腔的顶部,所述第六进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出水腔的顶部。

更优的,所述预埋盒盒体的长度为64.5mm-94.5mm,所述盒体的长度为64.5mm-94.5mm。

更优的,所述第一面盖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磁条,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第一面盖连接的相应位置设有磁条,所述第一面盖通过磁力与所述调节板相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其混水阀预埋盒内水路结构变化可以使热水和冷水在混水阀内充分混合后流出,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分水阀预埋盒在保证供水的同时降低水流流量,节约用水,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更换分水阀机构,增加或减少出水口的数量,预埋盒内结构变化使得预埋盒盒体的长度可以缩短,节约材料,更加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预埋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阀预埋盒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埋阀座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埋阀座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埋阀座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芯座的截面图;

图1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芯底座的结构图;

图2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止阀机构的结构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止阀机构的截面图;

其中:混水阀预埋盒1;预埋盒底盒11;混水阀机构12;腔体121;第一进水管1211;第一出水口1212;第二进水管1213;第二出水口1214;第一出水管1215;第二出水管1216;混合水出水管1217;第一进水口122;第二进水口123;混合水出水口124;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13;阀芯座131;阀芯座水道1311;阀芯座水道进水口13111;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第一水道13113;第二水道13114;第三水道13115;阀芯底座132;座体1321;通孔13211;限位边1322;固定装置1323;截止阀机构14;阀体141;转芯142;转头1421;转动槽1422;动阀片143;静阀片144;卡环145;预埋盒盒体15;阀芯机构16;第一面盖17;把手18;调节板19;调节螺丝191;分水阀预埋盒2;预埋底盒21;盒体22;第二面盖23;旋钮231;套筒232;分水装置24;预埋阀座241;预埋阀腔2411;混水腔24111;第一出水腔24112;第二出水腔24113;第三出水腔24114;预埋阀座进水口2412;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第一出水机构2416;第一出水孔24161;第二出水孔24162;第三出水孔24163;第一进水机构2417;第四进水孔24171;第五进水孔24172;第六进水孔24173;分水阀机构242;分水阀腔2421;第一进水腔24211;第二进水腔24212;第三进水腔24213;阀芯座2422;第二进水机构2423;第一进水孔24231;第二进水孔24232;第三进水孔24233;第二出水机构2424;第四出水孔24241;第五出水孔24242;第六出水孔24243;阀芯243;限位条3;上层a;下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阀体预埋盒,包括混水阀预埋盒1和分水阀预埋盒2,所述混水阀预埋盒1通过水管与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连通,所述混水阀预埋盒1与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的底部通过限位条3连接;

所述混水阀预埋盒1包括预埋盒底盒11、混水阀机构12、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13、截止阀机构14、预埋盒盒体15、阀芯机构16、第一面盖17和把手18;

所述预埋盒盒体15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11,所述第一面盖17设置于所述预埋盒盒体15,所述第一面盖17与所述预埋盒盒体15之间设有调节板19,所述调节板19通过调节螺丝191与设置在所述预埋盒底盒11内的所述混水阀机构12安装,所述截止阀机构14设置于所述混水阀机构12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13、所述阀芯机构16和所述把手18依次相连;

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包括预埋底盒21、盒体22、第二面盖23和分水装置24,所述分水装置24设置于所述预埋底盒21内,所述盒体22设置于所述预埋底盒21上,所述第二面盖23设置于所述盒体22,所述第二面盖23包括旋钮231和套筒232,所述旋钮231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盖23的外表面,所述套筒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231,所述套筒232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水装置24连接。

如图1-4所示,本例中所述混水阀预埋盒1与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通过所述限位条3连接,所述限位条3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预埋盒底盒11和所述预埋底盒21的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条3可以精准的将所述混水阀预埋盒1和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定位,并严格控制好两个预埋盒之间的距离,方便安装,更加美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增加或减少,当用户用水需求量较多时,可以增加所述分水阀预埋盒2分出更多路的水路供使用。所述预埋盒底盒11和所述预埋盒盒体15设置于墙体内,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丝191调整所述调节板19与所述预埋盒盒体15的位置,使所述第一面盖17安装时可以与墙面平齐,保证混水阀预埋盒的美观,所述把手18连接于所述阀芯机构16,所述把手18抬起用于开水,所述把手18左右转动用于调整混合水的冷热,所述混水阀机构12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底盒11内,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13安装于所述预埋盒盒体16内。所述分水装置24安装于所述预埋底盒21内,所述预埋底盒21与所述盒体22连接并安装于墙体内,所述第二面盖23安装于所述盒体22并与墙面平齐,所述旋钮231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盖23上没所述旋钮231与所述套筒232连接,所述套筒232与所述分水装置24连接,使用时,扭动所述旋钮231,所述旋钮231带动所述套筒232转动,所述套筒232带动所述分水装置24转动,便可对一路混合水进行开启。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混水阀机构12包括腔体121、第一进水口122、第二进水口123和混合水出水口124,所述第一进水口1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123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121的一侧,所述混合水出水口124设置于所述腔体121的另一侧;所述腔体121包括两层,所述腔体的下层b包括第一进水管1211和第二进水管1213,所述第一进水管1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22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1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口1212与所述腔体121的上层a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23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口1214与所述腔体121的上层a连通,所述腔体121的上层混合由所述第一进水口1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123进来的冷热水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124流出。

如图5-9所示,本例中所述混水阀机构12中所述第一进水口122与热水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123与冷水连通,热水和冷水进入到所述腔体121内进行混合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124流出,热水和冷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122和所述第二进水口123进入到所述腔体121的下层b后,流至所述第一出水口1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214,所述第一出水口1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214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截止阀机构14,用于控制热水和冷水的流量,热水和冷水通过所述截止阀机构14后,流入所述腔体121的上层a,热水和冷水进行混合后,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24流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分水装置24包括预埋阀座241、分水阀机构242和阀芯243;

所述分水阀机构242设置于所述预埋阀座241,所述预埋阀座241包括预埋阀腔2411、预埋阀座进水口2412、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和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2412设置于所述预埋阀腔2411的一端,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和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设置于所述预埋阀腔2411的另一端;

所述分水阀机构242包括分水阀腔2421和阀芯座2422,所述阀芯座2422设置于所述分水阀腔2421,所述阀芯243设置于所述阀芯座2422;

所述预埋阀腔2411设有第一出水机构2416和第一进水机构2417,所述分水阀腔2421设有与所述预埋阀腔2411相对应的第二进水机构2423和第二出水机构2424,混合水通过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2412流入所述预埋阀腔2411,旋转所述旋钮231带动所述套筒232打开所述阀芯243,混合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机构2416流入所述第二进水机构2423,进入所述分水阀腔2421后,从所述第二出水机构2424流向所述第一进水机构2417,进入所述预埋阀腔2411后,从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或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流出。

如图10-16所示,所述分水装置24包括预埋阀座241和分水阀机构242,所述分水阀机构242通过安装孔安装于所述预埋阀座241上,所述预埋阀座241设有预埋阀腔2411,所述预埋阀腔2411设有第一出水机构2416和第一进水机构2417,所述分水阀腔2421设有与所述预埋阀腔2411相对应的第二进水机构2423和第二出水机构2424,混合水通过所述预埋发进水口2412流入所述预埋阀腔2411,混合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机构2416流入所述第二进水机构2423,进入所述分水阀腔2421后,从所述第二出水机构2424流向所述第一进水机构2417,进入所述预埋阀腔2411后,从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或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流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腔体121的上层包括第一出水管1215和第二出水管1216,所述第一出水管1215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1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216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214连通;

所述腔体121还包括混合水出水管1217,所述混合水出水管121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215和所述第二出水管1216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管1217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124连通。

如图5和图8所示,本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1215设置于所述腔体121的上层并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1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215设置于所述腔体121的上层并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214连通,使进入混水阀的热水和冷水混合速度较慢,保证了流出的混合水的温度不会下降过快,同时保证了热水和冷水的平稳流动,避免水流量过大造成水的浪费以及对混水阀的损坏。所述混合水出水管1217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215和所述第二出水管1216,可以使热水和冷水在混水阀内混合均匀后再流出使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混水阀流量控制机构13包括阀芯座131和阀芯底座132,所述阀芯座131设置于所述阀芯底座32内;

所述阀芯座131设有阀芯座水道1311,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包括阀芯座水道进水口13111、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第一水道13113、第二水道13114和第三水道13115,所述阀芯座水道进水口13111和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错位设置于所述阀芯座131的两端,所述第一水道13113连接于所述阀芯座水道进水口13111,所述第三水道13115连接于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所述第一水道13113与所述第三水道13115之间设有第二水道13114,所述第一水道13113与所述第二水道13114之间设有第一挡片13116,所述第三水道13115与所述第二水道13114之间设有第二挡片13117;

所述阀芯底座132包括座体1321、限位边1322和固定装置1323,所述限位边1322设置于所述座体1321,所述固定装置1323设置于所述座体1321的外侧,所述座体1321设有通孔13211,所述通孔13211与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对应设置。

如图17-19所示,所述阀芯座131安装于所述阀芯底座132内,所述阀芯座1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孔固定安装于阀芯,所述阀芯底座13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323固定安装于混水阀,所述阀芯座131的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对准所述阀芯底座132的通孔13211,保证水的正常流通,所述阀芯座131设有阀芯座水道1311,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至少设有一个,阀芯座水道1311数量越多,单位时间内流过阀芯座131的水流量越大,可根据用户用水量的需求增加或减少阀芯座水道1311的数量,即可达到流量控制的效果。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设置有3个,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由所述第一水道13113、所述第二水道13114和所述第三水道13115构成,所述第一水道13113和所述第二水道131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水道13115,当水流流过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时,所述阀芯座水道进水口13111和所述阀芯座水道出水口13112错位设置,避免水流直接通过所述阀芯座水道1311,造成水流冲击过大,对零件造成损坏。水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水道13113、所述第二水道13114和所述第三水道13115,由于水道的直径由窄变宽再变窄,对水流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所述第一水道13113和所述第二水道13114,所述第三水道13115和所述第二水道13114,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挡片13116和所述第二挡片13117,所述第一挡片13116和所述第二挡片13117为弧形结构,更好的起到了缓冲水流冲击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截止阀机构14包括阀体141、转芯142、动阀片143、静阀片144和卡环145;

所述转芯142设置于所述阀体141内,所述转芯142的下部设有所述动阀片143,所述静阀片144设置于所述阀体141内,所述动阀片143与所述静阀片144互相贴合,所述阀体141的两侧设有阀体出水口,所述阀体141的底部设有阀体进水口,所述动阀片143设有出水通孔,所述静阀片144设有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143的出水通孔和所述静阀片144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142的顶部设有转头1421,所述转头1421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转头1421设有沿所述转头1421上表面直径方向的一字转动槽1422。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例中所述截止阀机构14安装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21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214上,所述阀体141内插接有所述转芯142,所述转芯142的下端通过拨叉卡接在所述动阀片143上,所述动阀片143与所述静阀片144互相贴合,所述静阀片144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141内,在所述静阀片144的下方还安装有所述卡环145,所述静阀片144上开有两个相对的进水通孔,所述动阀片143开有与进水通孔相对应的出水通孔,当旋转所述转芯142的时候,所述转芯142下端的拨叉带动所述动阀片143转动,使得所述动阀片143上的出水通孔与所述静阀片144上的进水通孔相互对应,所述转芯142的顶部为圆柱型转头1421,所述转头1421设有经过上表面圆心的一字转动槽1422,现有技术中,由于截止阀的转头为螺纹设计,打开或者关闭截止阀的时候需要用到相应螺纹的工具来打开或者关闭,很不方便,本例中将螺纹结构变成一字转动槽的结构,当开启或关闭截止阀的时候,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或者坚硬的铁片、铁尺等工具,即可打开或关闭截止阀,操作简单方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预埋阀腔2411包括混水腔24111、第一出水腔24112、第二出水腔24113和第三出水腔24114,所述混水腔24111与所述预埋阀座进水口24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连通,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连通,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与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连通;

所述分水阀腔2421包括第一进水腔24211、第二进水腔24212和第三进水腔24213,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和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相互不连通。

如图12和图16所示,本例中所述预埋阀腔2411包括混水腔24111、第一出水腔24112、第二出水腔24113和第三出水腔24114,所述混水腔24111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和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所述混水腔24111可以容纳更多的混合水进入,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和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分别连接所述预埋阀座第一出水口2413、所述预埋阀座第二出水口2414和所述预埋阀座第三出水口2415,且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和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互相不连通,各自分别为出水口提供混合水,保证了每个出水口的水流量相同。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互相不连通,所述混水腔24111内的混合水分别流入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和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和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再分别向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和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提供混合水,因为互相不连通,所述提供的水流量相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出水机构2416包括第一出水孔24161、第二出水孔24162和第三出水孔24163,所述第一出水孔24161、所述第二出水孔24162和所述第三出水孔24163分别设置于所述混水腔24111的顶部;

所述第二进水机构2423包括第一进水孔24231、第二进水孔24232和第三进水孔24233,所述第一进水孔24231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水孔2423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的底部,所述第三进水孔2423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的底部;

所述第二出水机构2424包括第四出水孔24241、第五出水孔24242和第六出水孔24243,所述第四出水孔24241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孔24171的一侧,所述第五出水孔2424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孔24172的一侧,所述第六出水孔2424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三进水孔24173的一侧;

所述第一进水机构2417包括第四进水孔24171、第五进水孔24172和第六进水孔24173,所述第四进水孔24171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腔24112的顶部,所述第五进水孔24172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腔24113的顶部,所述第六进水孔24173设置于所述第三出水腔24114的顶部。

如图12和图15所示,本例中在所述混水腔24111顶部设置三个出水孔,分别向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和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提供混合水,且所述第一出水孔24161、所述第二出水孔24162和所述第三出水孔24163孔径相同,保证了水流量的相同。所述第一进水孔24231、所述第二进水孔24232和所述第三进水孔24233的孔径相同,保证了流入所述第一进水腔24211、所述第二进水腔24212和所述第三进水腔24213的水流量相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预埋盒盒体15的长度为64.5mm-94.5mm,所述盒体22的长度为64.5mm-94.5mm。本例中,所述预埋盒盒体15和所述盒体22的长度为最长94.5mm,最短64.5mm,可根据需求在保证装置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自行截取需要的长度,市场的预埋盒盒体长度为75mm-100mm,本例通过内部结构的改变,节约了空间,同时更加美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面盖17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磁条,所述调节板19与所述第一面盖17连接的相应位置设有磁条,所述第一面盖17通过磁力与所述调节板19相连。本例中,使用磁条的磁力将所述第一面盖17与所述调节板19吸合在一起,与现有的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相比,安装以及拆卸都很方便,更加美观。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