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863发布日期:2018-08-31 21:3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是一种通过控制闸板运动而达到阀门启闭效果的一种阀门,传统的闸阀只能做全开或全关,不能进行调节流量,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106122503A的专利公布了磁性密封的闸阀,在实际使用时,需要通过手轮转动阀杆来带动闸阀板的升降,由于无法观察到闸阀板的位置,在开启闸阀时通常转动阀杆使得闸阀板的上端与阀体上端抵接无法继续上移后来确定闸阀板开启到位,而此时阀杆无法继续转动上移,当温度变化时阀杆容易锁死,通常情况下当阀杆上升到极限位置后 再倒回 1/2-1圈用来防止阀杆后期锁死,使得闸阀完全开启的步骤较为繁琐,不利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具有闸阀完全开启的步骤简单,便于人们使用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闸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通水管和固定在通水管上端的连接管,所述阀体上端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螺纹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下端与内闸板连接,当阀杆转动时可带动闸板上下运动,所述通水管上设有与闸板对应且将通水管和连接管导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下方的阀体上设有与闸板配合的卡槽,所述阀杆上嵌有显示条,所述显示条沿阀杆的轴向延伸,所述显示条设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阀杆即可带动闸板的上下移动,当闸板的下端与卡槽抵接时,通水管被封闭,从而通过闸板上下移动机壳实现通水管的通断,实现闸阀的启闭效果,在首次将闸板升起使得通水管完全打开时,转动阀杆直至闸板与连接座上端抵接,然后倒转半圈使得通水管依然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且阀杆在受到温度影响时不易卡死,此时记录下记录连接座上端面所对应的显示条上的刻度,在以后每次将闸板升起使得通水管完全打开时,转动阀杆当连接座上端面对应的刻度与之前记录的刻度相同后即可停止转动,此时闸阀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且阀杆在受到温度影响时不易卡死,并且减少了倒转的过程,从而使得闸阀完全开启的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提高了闸阀完全开启的效率,便于人们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外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阀杆与保护管滑动连接,所述阀杆可沿阀杆的轴线滑动,当保护管转动时可带动阀杆转动,所述保护管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保护管可带动阀杆转动,并且阀杆能够在保护管内轴向移动,从而使得转动保护管时即可通过阀杆带动闸板上下移动实现闸阀的启闭,人们可通过保护管观察显示条上的刻度,保护可将显示壳上的刻度进行保护,使得显条上的刻度不易与外界接触而受到风雨侵蚀,提高了显示条上刻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上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四个沿周向均布的滑台,所述保护管内设有与滑台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台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杆用过连接块与保护管连接,保护管转动时通过滑台带动连接块和阀杆转动,并且滑台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得阀杆能够随保护管转动的同时能够在保护管内滑动,从而使得保护管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阀杆转动并带动闸板一起上下移动而实现闸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板上端固定有轴承,所述阀杆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杆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使得阀杆转动时,阀杆不会带动闸板转动但是在阀杆上下移动时能够通过轴承带动闸板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内壁的前后两侧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辅助槽,所述闸板的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辅助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辅助槽能够对闸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闸板移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管外固定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轮可更加方便地转动保护管,使得阀门的启闭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轮下端的保护管上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的注油孔,每个所述注油孔分别与一个滑槽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通过注油孔向滑槽内灌注润滑油使得连接块能够更加顺畅地滑动,并且注油孔位于手轮下方受到了手轮的遮挡,使得雨水和灰尘不易进入注油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轮上固定有防滑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胶套能提高手轮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人们转动手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显示条上的刻度可以了解闸板的位置,使得人们在调节闸板使得闸阀完全开启的时候能够将闸板一步调节到位,转动至闸板与连接座抵接后再次倒转,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并且显示条上的刻度受到了保护管的保护不易于受到风雨侵蚀,提高了显示条上刻度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凸显本实施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凸显阀杆、连接块和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通水管;3、连接管;4、连接座;5、保护管;6、阀杆;7、连接块;8、滑台;9、滑槽;10、闸板;11、轴承;12、开口;13、卡槽;14、手轮;15、防滑胶套;16、显示条;17、刻度;18、辅助槽;19、注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闸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1,阀体1包括通水管2和固定在通水管2上端的连接管3,在连接管3上端固定有连接座4。

如图1、图2所示,在连接座4中部转动连接有沿径向延伸的保护管5,保护管5的上端封闭且下端与连接座4内部导通,保护管5内设有阀杆6,阀杆6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四个沿周向均布的滑台8,保护管5内设有与滑台8配合的滑槽9,滑台8滑动连接在滑槽9内,阀杆6与连接座4螺纹连接,阀杆6的下端连接有闸板10,闸板10大于通水管2内径,闸板10的上端固定有轴承11,阀杆6与轴承11的内圈过盈配合,在通水管2上端设有与闸板10对应的开口12,开口12将通水管2和连接管3连通,闸板10可从开口12伸入通水管2内,在开口12下方的阀体1上设有与闸板10配合的卡槽13,卡槽13使得连接管3和通水管2相通,闸板10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得闸板10更易通过开口12进入通水管2内,当闸板10移至下端与卡槽13抵接时,通水管2内部通道被闸板10隔断且闸板10上端与开口12紧密配合使得开口12被闸板10封闭。

如图1、图2所示,当保护管5转动时,保护管5会带动连接块7转动从而带动阀杆6转动,阀杆6在转动时会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闸板10上下运动,当闸板10伸入通水管2与通水管2的下壁抵接时,闸板10将通水管2隔断使得通水管2关闭,当闸板10上升离开通水管2内后,通水管2完全导通,并且在保护管5外固定有手轮14,通过手轮14可更加方便地转动保护管5,手轮14上固定有防滑胶套15,防滑胶套15能提高手轮14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人们转动手轮14。

如图2、图3所示,在阀杆6周面上嵌有两个沿周向均布的显示条16,显示条16沿阀杆6的轴向延伸,显示条16上刻有由刻度17,显示条16不会影响阀杆6的转动,保护管5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在转动保护管5使得闸板10上升打开通水管2时,人们可通过保护管5观察连接座4上端面对应显示条16的刻度17,以此来了解闸板10的上升程度,从而使得人们在将闸板10上升离开通水管2后即可停止转动手轮14,此时闸板10未上升至与连接座4抵接且阀门完全开启,从而无需再倒转手轮14来防止阀杆6锁死,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阀体1的内壁的前后两侧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辅助槽18,闸板10的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辅助槽18内,辅助槽18能够为闸板10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闸板10上下移动时发生旋转,使得闸板10上下移动更加稳定。

如图2、图3所示,在手轮14下端的保护管5上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的注油孔19,每个注油孔19分别与一个滑槽9相通,人们可通过注油孔19向滑槽9内灌注润滑油使得连接块7能够更加顺畅地滑动,并且注油孔19位于手轮14下方受到了手轮14的遮挡,使得雨水和灰尘不易进入注油孔19内。

具体操作过程:在首次将闸板10升起使得通水管2完全打开时,转动手轮14从而带动阀杆6转动,使得闸板10上移直至闸板10的上端与连接座4抵接,此时通水管2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然后倒转半圈后使得通水管2依然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且阀杆6在受到温度影响时不易卡死,此时记录连接座4上端面所对应的显示条16上的刻度17,从而使得以后在将闸板10升起使得通水管2完全打开时只需转动手轮14使得阀杆6带动闸板10一起上移,当连接座4上端面对应的刻度17与之前记录的刻度17相同后即可停止转动,此时闸阀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且阀杆6在受到温度影响时不易卡死,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无需再次倒转,从而使得闸阀完全开启的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提高了闸阀完全开启的效率,便于人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