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充压阀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的是一种电磁式换向阀的换向卸压结构。
背景技术:
充压阀是阀门的一种,其多用于充气设备上,用于控制充气通道的启闭;根据开启的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机械充压阀和电磁充压阀两大类。机械充压阀需要人工开启或者关闭;电磁充压阀则通过控制电磁铁线圈的通电与否来控制充压阀的开启或者关闭,控制更为方便。
现有充压阀,无论是机械充压阀,还是电磁充压阀,多数仅具有开启和关闭两者状态,而一些储气设备,既可以向外充气,又可以接受外接设备向其充气,这就是需要充压阀需要有换向功能。由于电磁式充压阀其开启时,电磁力需要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做功,在弹簧调定压力的一定的情况,开启阀时所需的电磁力也就相应确定了,但是换向阀需要进行充放气之间的转换,而充气端和被充气端之间存在压差,这就给电磁式换向阀的开启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合理,卸压快速的一种电磁式换向阀的换向卸压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式换向阀的换向卸压结构,包括有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装配有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的前盖板上装配有卸压先导座,所述的阀体上轴向设置有装配腔,所述的装配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梭阀腔内设置有梭阀芯,该梭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与装配腔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的装配腔内在第一密封圈的前侧形成有与第一气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腔,所述的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第一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该第一进气孔通过第一端盖上的第一中心孔与梭阀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与装配腔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装配腔内在第二密封圈的后侧形成有与第二气孔相连通的第二进气腔,所述的第二端盖上开设有与第二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孔,该第二进气孔通过第二端盖上的第二中心孔与梭阀腔相连通,所述的梭阀芯移动后,所述的梭阀腔与卸压先导座相导通。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所述的第一进气孔径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进气孔的数目为4个,4个第一进气孔均匀分布。
所述的第一端盖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
所述的第一端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紧边,该第一压紧边与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紧密封圈。
所述的第二进气孔径向设置,所述的第二进气孔的数目为4个,4个第二进气孔均匀分布。
所述的第二端盖在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圈。
所述的第二端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紧边,该第二压紧边与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紧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卸压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其在阀体的梭阀腔内设置有梭阀芯,梭阀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侧形成与第一气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腔,且第一进气腔与梭阀腔相连通,第二端盖侧形成与第二气孔相连通的第二进气腔,且第二进气腔与梭阀腔相连通;冲压时,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中压力大的一侧会将梭阀腔内的梭阀芯向另一侧推动,使梭阀腔与先导座导通,从而将阀体内的内压差卸除,从而使电磁式换向阀能够相同的调定压力下开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阀体1、梭阀腔1a、前盖板11、后盖板12、卸压先导座2、第一端盖3、第一进气腔3a、第一密封圈31、第一进气孔32、第一中心孔33、第一挡圈34、第一压紧边35、第一压紧密封圈36、第二端盖4、第二进气腔4a、第二密封圈41、第二进气孔42、第二中心孔43、第二挡圈44、第二压紧边45、第二压紧密封圈46、梭阀芯5、密封垫5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
一种电磁式换向阀的换向卸压结构,包括有阀体1,所述的阀体1上装配有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所述的前盖板11上装配有卸压先导座2,所述的阀体1上轴向设置有装配腔,所述的装配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所述的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之间的梭阀腔1a内设置有梭阀芯5,该梭阀芯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垫51;所述的第一端盖3上设置有与装配腔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31,所述的装配腔内在第一密封圈31的前侧形成有与第一气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腔3a,所述的第一端盖3上开设有与第一进气腔3a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孔32,该第一进气孔32通过第一端盖3上的第一中心孔33与梭阀腔1a相连通,所述的第二端盖4上设置有与装配腔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41,所述的装配腔内在第二密封圈41的后侧形成有与第二气孔相连通的第二进气腔4a,所述的第二端盖4上开设有与第二进气腔4a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孔42,该第二进气孔42通过第二端盖4上的第二中心孔43与梭阀腔1a相连通,所述的梭阀芯5移动后,所述的梭阀腔1a与卸压先导座2相导通。
所述的第一进气孔32径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进气孔32的数目为4个,4个第一进气孔32均匀分布。
所述的第一端盖3在所述第一密封圈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34。
所述的第一端盖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压紧边35,该第一压紧边35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紧密封圈36。
所述的第二进气孔42径向设置,所述的第二进气孔42的数目为4个,4个第二进气孔42均匀分布。
所述的第二端盖4在所述第二密封圈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圈44。
所述的第二端盖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压紧边45,该第二压紧边45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紧密封圈46。
工作原理:
阀体1上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分别连接出气设备和进气设备,出气设备的压力高于进气设备。
当第一气孔连接出气设备,第二气孔连接进气设备,第一气孔与第一进气腔3a相连通,第二气孔与第二进气腔4a相连通,这时,第一进气腔3a的压力高于第二进气腔4a;因为,第一进气腔3a经第一进气孔32、第一中心孔33与梭阀腔1a相连通,第二进气腔4a经第二进气孔42、第二中心孔43与梭阀腔1a相连通,压差会将梭阀芯5推向第二端盖4,直到梭阀芯5与密封垫51相抵形成密封,这时,梭阀腔1a与卸压先导座2相导通,从而将压力差从卸压先导座2卸除。
相反,当第二气孔连接出气设备,第一气孔连接进气设备,压力差会将梭阀腔1a内的梭阀芯5推向第一端盖3,直到与梭阀芯5与第一端盖3相抵形成密封,梭阀腔1a与卸压先导座2相导通完成卸压。
本换向卸压结构,通过压力差驱动梭阀腔1a内的梭阀芯5向低压侧移动,使梭阀腔1a与卸压先导座2相导通完成卸压,达到消除压力差的目的,使电磁式换向阀能够在相同调定压力下实现开启。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