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拉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7719发布日期:2018-10-12 21:41阅读:18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拉簧,属于机械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螺旋式拉簧由于勾头部分圆弧角度过大,因此在于其他零部件连接时,往往需要先横向移动再挂接,但对于一些空间狭小、且需要较大拉力的场所,由于弹簧体积及安装空间的限制,弹簧安装时不能做轴向(横向)移动,致使传统的螺旋式拉簧安装较为困难甚至无法安装,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拉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时不需要做横向移动,能够满足狭小空间、尤其是横向空间受限制的场所的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拉簧,包括弹性单元及对称设置于弹性单元两端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单元是弹性折叠部分,所述弹性折叠部分包括圆弧段及竖直段,所述圆弧段及竖直段交替连接,所述圆弧段包括上圆弧段及下圆弧段,所述连接装置是圆弧形勾头。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弹性折叠部分包括折叠部一、折叠部二及平板部分,所述折叠部一、折叠部二形状相同且对称连接于平板部分的两端,所述平板部分在水平方向位于上圆弧段与下圆弧段之间。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新型拉簧,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折叠部分是圆弧段及竖直段交替连续的结构。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新型拉簧,其特征是,所述勾头端部还设有翻边。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新型拉簧,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折叠部分与勾头的厚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新型拉簧,其特征是,所述勾头的弧度是150-210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新型拉簧,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折叠部分及勾头的外表面均设有电泳漆涂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段及竖直段交替连接的结构作为弹性单元,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产生较大的拉力,且拉力的大小可根据(竖直段的长度、圆弧段的半径、弹性折叠部分的长度及宽度等)进行调节,通过勾头与其他零部件连接时,不需要做横向移动,因此能够满足狭小空间、尤其是横向空间受限制的场所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正等测图

图2是实施例一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正视图;

图4是原有刹车弹簧装配图;

图5是采用采用实施例一的装配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弹性折叠部分;2-勾头;11-竖直段;12-圆弧段;12-平板部分;21-翻边;3-现有拉簧;4-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拉簧,包括弹性单元及对称设置于弹性单元两端的连接装置,弹性单元是弹性折叠部分1,弹性折叠部分1包括圆弧段12及竖直段11,圆弧段12及竖直段11交替连接,圆弧段12包括上圆弧段及下圆弧段,连接装置是圆弧形勾头2。

具体的:弹性折叠部分包括折叠部一、折叠部二及平板部分13,折叠部一、折叠部二形状相同且对称连接于平板部分13的两端,平板部分13在水平方向位于上圆弧段与下圆弧段之间。

优选的,勾头2端部还设有翻边21,翻边21的作用在于能够使勾头2更好地挂入或取出需要连接的零部件。

弹性折叠部分1与勾头2的厚度相同。二者厚度相同是出于制造工艺上的考虑,本实施例的弹性折叠部分1与勾头2的是一体式结构,因此在下料阶段,可以由同一张板冲切制成,然后经过折弯、热处理等工艺制成。

勾头2的弧度过大连接时能够承受的拉力也就相对较大,但是连接时也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勾头2的弧度过小承受的拉力较小,但是连接时较轻松,因此本实施例勾头的弧度优选150-210度。

出于防腐的考虑,弹性折叠部分1及勾头2的外表面均优选设有电泳漆涂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段12及竖直段11交替连接的结构作为弹性单元,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产生较大的拉力,且拉力的大小可根据(竖直段的长度、圆弧段的半径、弹性折叠部分的长度及宽度等)进行调节,通过勾2头与其他零部件连接时,不需要做横向移动,因此能够满足狭小空间、尤其是横向空间受限制的场所的使用要求。

如图4所示,图4为传统带车桥的鼓式制动器,采用现有拉簧3将两个刹车蹄连接在一起时,挂接及拆卸时均需要沿连接孔方向做一定的横向移动,但当采用图5所示的短轴(无车桥、悬挂式)时,制动器的横向空间缩小,现有拉簧3没有足够的横向空间操作,这时可以在原有的现有拉簧3的挂接孔上穿两根销轴4,然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分别挂接两根销轴4即可完成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折叠部分1是圆弧段12及竖直段11交替连续的结构,即在弹性折叠部分1的中间并未设置平板部分1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弹性折叠部分1的长度更长,因此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具有更好的韧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