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曲柄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896发布日期:2018-08-31 21:28阅读:16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轴组件,特别是一种曲轴曲柄臂。



背景技术:

曲轴是内燃机核心部件,其主要由主轴颈、连杆轴颈、曲柄臂、前、后端轴组成,其中曲柄臂自带与其一体的平衡重部分。

现有的曲柄臂两侧面为直面(参见图2),曲柄臂对应主轴颈的止推面工艺台的外圆直径小,与两侧直面的间距相等,与主轴颈装配时接触面积小,影响装配稳定性。同时曲柄臂的两侧直面设计不利于曲柄臂折动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曲柄臂上述缺陷的曲轴曲柄臂,结构合理、使用可靠,不仅与主轴颈装配效果好,而且动平衡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曲轴曲柄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臂的两侧面分别由利用圆角Ⅰ过渡的上直面和下直面构成,所述曲柄臂的顶面由拱形面和与拱形面两端切向连接的过渡直面构成,所述过渡直面与对应侧的上直面之间利用圆角Ⅱ连接,两侧的下直面之间利用弧形底面连接,弧形底面两端与下直面之间利用圆角Ⅲ过渡,所述下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8.5º,所述上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º,所述过渡直面与上直面的向上的延展面的夹角为39º,所述圆角Ⅰ、圆角Ⅱ和圆角Ⅲ的半径相等,所述曲柄臂对应主轴颈的止推面工艺台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曲柄臂两侧面的拐点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曲轴曲柄臂,所述曲柄臂顶面的拱形面的弧心与曲柄臂的连杆轴颈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的曲轴曲柄臂,所述曲柄臂的弧形底面的弧心与曲柄臂的主轴颈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的曲轴曲柄臂,所述圆角Ⅰ、圆角Ⅱ和圆角Ⅲ的半径为20mm。

上述的曲轴曲柄臂,所述曲柄臂两侧面的拐点之间的距离为126mm,所述曲柄臂对应主轴颈的止推面工艺台的外圆直径为13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曲柄臂的两侧面分别由上、下直面构成,且下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8.5º,上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º,过渡直面与上直面的向上的延展面的夹角为39º,则参见图1,由上到下,曲柄臂的过渡直面、上直面和下直面的连接位置依次呈现外凸和内凹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曲柄臂的动平衡效果,从而提高了曲轴的机械性能。

2、由于曲柄臂对应主轴颈的止推面工艺台的外圆直径大于曲柄臂两侧面的拐点之间的距离,在主轴颈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止推面工艺台与主轴颈的装配接触面积,提高了装配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曲轴的曲柄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拱形面、2.过渡直面、3.上直面、4.下直面、5.弧形底面、6.连杆轴颈、7.主轴颈、8.止推面工艺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曲轴曲柄臂,改进的关键点是:所述曲柄臂的两侧面分别由利用圆角Ⅰ过渡的上直面3和下直面4构成,所述曲柄臂的顶面由拱形面1和与拱形面1两端切向连接的过渡直面2构成,所述过渡直面2与对应侧的上直面3之间利用圆角Ⅱ连接,两侧的下直面4之间利用弧形底面5连接,弧形底面5两端与下直面4之间利用圆角Ⅲ过渡。所述曲柄臂顶面的拱形面1的弧心与曲柄臂的连杆轴颈6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曲柄臂的弧形底面5的弧心与曲柄臂的主轴颈7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直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8.5º,所述上直面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º,所述过渡直面2与上直面3的向上的延展面的夹角为39º,所述圆角Ⅰ、圆角Ⅱ和圆角Ⅲ的半径相等,均为20mm。所述曲柄臂对应主轴颈7的止推面工艺台8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曲柄臂两侧面的拐点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臂两侧面的拐点之间的距离为126mm,所述曲柄臂对应主轴颈7的止推面工艺台8的外圆直径为134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