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管路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9600发布日期:2018-10-12 21:5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管路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和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已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电动车的冷却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电动汽车电气部分的材料散热性差,尤其是对电池包组件的散热,对冷却管位置的拆装,由于接头结构简单,容易损坏,结构复杂的,操作又比较繁琐,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动汽车电池包组件散热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同时提高锁紧稳定性的冷却管路快速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管路快速接头,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下端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卡块,在所述下壳体上端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卡槽,四核所述卡槽与对应位置的卡块卡接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一端卡接有锁止器,所述锁止器上设有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该上壳体的另一端卡接有锁紧卡套,在所述锁紧卡套上设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卡条以及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设有一段圆弧段,该圆弧段与上壳体的外侧壁贴合抵接;在该上壳体的上端设有上空腔和下空腔,插入阳插头后,推动锁止器,并使第一卡条与上空腔内的对应位置卡接,以及第二卡条与下空腔内的对应位置卡接,接着,推动锁紧卡套,使得导向块抵接上壳体外侧壁的对应位置,以及第一挡块与第一卡条的对应位置卡接,以及第二挡块套接在第二卡条对应位置的外侧壁上,以及第三卡条的内侧壁与下壳体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贴合,达到锁紧固定阳接头的目的;松开锁紧卡套时,所述第三卡条在与下壳体上对应位置的卡槽卡接固定,以免锁紧卡套脱落。

采用以上结构,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固定后,先把锁止器从上壳体的右侧插入一部分,使第一卡条与上空腔内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接着,把锁紧卡套上的第三卡条卡接在下壳体上对应位置的卡槽内;然后,从上壳体的上端插入阳插头,阳插头的伸入端把第二卡条向外挤压,此时,推动锁止器,使第二卡条继续伸入上空腔内,并与上空腔内的对应位置卡接固定;再推动锁紧卡套,第三卡条脱离卡槽,导向块抵接上壳体外侧壁的对应位置,第一挡块与第一卡条的对应位置卡接,第二挡块套接在第二卡条对应位置的外侧壁上,第三卡条的内侧壁贴合在下壳体的外侧壁上,这样,锁紧卡套在锁止器的外侧进行了二次包围固定,阳插头的安装固定更稳定;拆取时,拉出锁紧卡套,并移动第三卡条卡接在下壳体上对应位置的卡槽内,再拉出锁止器,即可取出阳插头,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

为了便于生产,同时便于装配,作为优选,在所述上空腔的一端设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在该上空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左、右两端设有水平伸出的两个第一定位凸台;在所述下空腔的一端设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三限位块,在该下空腔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台,在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中部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定位块。

为了提高安装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锁止器包括上、下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均为“U”形结构,该第一卡条的中部设有一段开口槽,该第一卡条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向外伸出的第一抵块,该第二卡条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二抵块;锁止器与上壳体固定时,所述开口槽与导向柱套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抵块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第一定位凸台的内侧壁抵接,两个所述第二抵块的内侧壁与第二定位凸台对应端的外侧壁抵接。

为了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的槽口处与第一卡条“U”形结构开口端的两端之间,各设有一段圆弧过渡段。

为了提高二次固定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卡套包括上、下一体连接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以及第三卡条(43),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以及第三卡条均为“U”形结构,该第一挡块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三抵块,在第一挡块中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定位块,该第三卡条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四抵块;锁紧卡套与上壳体固定时,两个所述第三抵块分别卡接入对应端第一抵块与第一限位块之间的间隙中,两个所述第二挡块的内侧壁与对应端第二卡条的外侧壁贴合套接,并与第二抵块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三卡条的内侧壁与下壳体的外侧壁贴合;锁紧卡套与上壳体脱离时,两个所述第四抵块分别卡接在下壳体上对应端的卡槽内,以免锁紧卡套脱落。

为了使安装省力,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抵接固定。

为了使安装顺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块以及第二抵块在卡接位置处的端面均设有斜面结构。

为了使安装顺畅,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抵块以及第四抵块在卡接位置处的端面均设有斜面结构。

为了使安装顺畅,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下端也设有斜面结构。

为了保证接头的密封性,作为优选,在所述下壳体内还嵌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壳体卡接入下壳体时,上壳体的下端面与密封圈的上端面抵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体连接固定有锁止器和锁紧卡套,对阳插头的固定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在拆取时,锁紧卡套上的第三卡条还与下壳体卡接,简化了拆装步骤,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B向视图。

图5为锁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C-C向视图。

图7为图5中的D-D向视图。

图8为锁紧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E-E向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F-F向视图。

图11为锁止器与上壳体的安装流程示意图。

图12为锁紧卡套的安装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取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等组成,在所述上壳体1下端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卡块11,在所述下壳体2上端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卡槽21,四个所述卡槽 21与对应位置的卡块11卡接固定;在所述下壳体2内还嵌设有密封圈5,所述上壳体1卡接入下壳体2时,上壳体1的下端面与密封圈 5的上端面抵接。

由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该上壳体1的上端设有上空腔13和下空腔14,在所述上空腔13的一端设有导向柱131,在所述导向柱13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32,在该上空腔1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133,在所述第二限位块133的左、右两端设有水平伸出的两个第一定位凸台134;在所述下空腔14的一端设有支撑柱141,在所述支撑柱14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三限位块142,在该下空腔1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台143,在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43的中部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定位块144。

由图1、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上壳体1的一端卡接有锁止器3,所述锁止器3包括上、下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所述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均为“U”形结构,该第一卡条31的中部设有一段开口槽33,所述开口槽33的槽口处与第一卡条31“U”形结构开口端的两端之间,各设有一段圆弧过渡段 34;该第一卡条31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向外伸出的第一抵块311,该第二卡条32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二抵块321;锁止器3与上壳体1固定时,所述开口槽33 与导向柱131套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抵块311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第一定位凸台134的内侧壁抵接,两个所述第二抵块321的内侧壁与第二定位凸台143对应端的外侧壁抵接。

由图1、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该上壳体1的另一端卡接有锁紧卡套4,所述锁紧卡套4包括上、下一体连接的导向块44、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以及第三卡条43,所述导向块44上设有一段圆弧段,该圆弧段与上壳体1的外侧壁贴合抵接,保证锁紧夹套 4在移动过程中不会脱落;所述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以及第三卡条43均为“U”形结构,该第一挡块41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三抵块411,在第一挡块41中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定位块412,该第三卡条43的“U”形开口端对称设有两个水平相向延伸的第四抵块431;锁紧卡套4与上壳体1固定时,两个所述第三抵块411分别卡接入对应端第一抵块311与第一限位块132 之间的间隙中,两个所述第二挡块42的内侧壁与对应端第二卡条32 的外侧壁贴合套接,并与第二抵块321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三卡条 43的内侧壁与下壳体2的外侧壁贴合。

由图13所示,拆取时,锁紧卡套4与上壳体1脱离时,两个所述第四抵块431分别卡接在下壳体2上对应端的卡槽21内,以免锁紧卡套4脱落。

所述第二限位块133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412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412与第二限位块133抵接固定。

在所述第一抵块311、第二抵块321、第三抵块411、第四抵块 431在卡接位置处的端面均设有斜面结构;所述卡块11的下端也设有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13所示,在下壳体2内嵌设有密封圈5,四个卡槽 21与对应位置的卡块11卡接固定,上壳体1的下端面与密封圈5 的上端面抵接,把第三卡条43上的两个第四抵块431也卡接在对应端的卡槽21内,以便装配备用。

由图5到图11所示(图11中的上面一排为第一卡条31在上空腔13的安装状态图,下面一排为第二卡条32在下空腔14的安装状态图,竖直的每一列均为同一时间内的移动状态),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接固定后,先把锁止器3从上壳体1的右侧插入一部分,导向柱131与两个圆弧过渡段34同时抵接,顺着锁止器3的移动方向,导向柱131插入开口槽33,并撑开第一卡条31“U”形结构的开口端,且开口槽33与导向柱131套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抵块311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第一定位凸台134的内侧壁抵接。

然后,由图12所示(图12中的上面一排为第一挡块41的安装状态图,中间一排为第二挡块42的安装状态图,下面一排为第三卡条43的安装状态图,该附图中,竖直的每一列均为同一时间内的移动状态),从上壳体1的上端插入阳插头(未标示),阳插头的伸入端的凸台位置把第二卡条32的“U”形开口端向外挤压撑开,此时,推动锁止器3,使第二卡条32继续伸入下空腔14内,两个第二抵块321的斜面结构与第二定位凸台143的对应端相对运动,移动绕开第二定位凸台143,使得两个所述第二抵块321的内侧壁与第二定位凸台143对应端的外侧壁抵接,实现对阳插头的初步固定。

再从左面向右推入锁紧卡套4,第三卡条43脱离卡槽21,两个第三抵块411分别卡接入对应端第一抵块311与第一限位块132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限位块133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412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412与第二限位块133抵接固定;此时,两个第二挡块42的内侧壁与对应端第二卡条32的外侧壁贴合套接,并与第二抵块321的外侧壁抵接,两个第四抵块431的内侧壁与下壳体2的外侧壁贴合,导向块44与上壳体1的外侧壁贴合抵接,这样,锁紧卡套4在锁止器3的外侧进行了二次包围固定,阳插头的安装固定更稳定。

由图13所示(图13中竖直的每一列均为同一时间内的移动状态),拆取时,拉出锁紧卡套4,导向块44上的圆弧段仍然与上壳体1的外侧壁贴合,直到两个第四抵块431分别卡接在下壳体2上对应端的卡槽21内,锁紧卡套4才脱离上壳体1,以免锁紧卡套4 脱落;拉出一截阳插头,第二卡条32的“U”形开口端张开,顺势拉出锁止器3,并移动到两个第一抵块311的外侧壁与第一限位块 134对应端的内侧壁抵接时,挤压第一卡条31的“U”形开口端,使第一抵块311与第一限位块134脱离,即可取出锁止器3,最后取出阳插头,

其中,在第一抵块311、第二抵块321、第三抵块411以及第四抵块431在卡接位置处的端面均设有斜面结构,卡块11的下端也设有斜面结构,为了使整个拆装过程顺畅。

利用锁止器3和锁紧卡套4上实现双重锁紧功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四个卡块11和卡槽21的设置,使得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 实现不同方向的装配,达到不同工况安装拆卸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