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滑阀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容积切换阀,该容积切换阀具有收纳于收纳孔内的第一滑阀和滑动自如地插入于第一滑阀的滑动孔内的第二滑阀。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3667号公报中记载了设置于液压马达控制装置的容积切换阀。
在上述那样的容积切换阀中,越是滑动孔的里侧,滑动孔的成型精度越容易降低,内径越容易变小。因此,在第二滑阀移动到了滑动孔的里侧的情况下,第二滑阀有时卡入滑动孔而无法滑动。并且,例如,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第二滑阀的里侧的端部设置有小径部的情况下,第二滑阀的里侧的端部的承受油的油压的受压面积变小。并且,油的油压也容易在径向上作用于小径部。因此,在受到了油的油压的情况下,第二滑阀有时难以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的滑动性的滑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滑阀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滑阀体,其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成能够在滑阀孔部内沿轴向移动,并且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收纳孔部;固定部,其在所述滑阀体的轴向一侧固定于所述滑阀孔部内;弹性部件,在所述滑阀体与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之间,该弹性部件的一端被所述固定部支承,对所述滑阀体朝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朝向施加力;以及滑动部件,其收纳于所述收纳孔部内,所述收纳孔部具有:第一部分,其在所述滑阀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配置成所述滑动部件能够在该第一部分的内部沿轴向滑动;以及第二部分,其位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在该第二部分,所述收纳孔部的内径从轴向一侧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得比所述滑动部件的外径小,所述滑动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能够与所述固定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接触,所述滑阀体具有在所述滑阀体的径向外侧面开口并且将所述收纳孔部和设置在所述滑阀孔部的径向内侧面上的端口连接起来的流路,所述流路在比所述第二部分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与所述收纳孔部连接。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元件、特征、步骤、特点、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滑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第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10具有滑阀壳体20、滑阀体30、固定部50、弹性部件80、滑动部件60以及螺线管70。滑阀壳体20是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J在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并且,将轴向的图1和图2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将轴向的图1和图2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另外,“右侧”和“左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各部分的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另外,“右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左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
滑阀壳体20的内部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滑阀孔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滑阀孔部21向滑阀壳体20的轴向两侧开口。滑阀孔部21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状。滑阀壳体20具有输入端口22、输出端口23以及排出端口24。输入端口22、输出端口23以及排出端口24是从滑阀壳体20的径向外侧面贯通至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的孔,将滑阀壳体20的外部和滑阀孔部21的内部连接起来。输入端口22、输出端口23以及排出端口24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列配置。
滑阀体30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滑阀体30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成能够在滑阀孔部21内沿轴向移动。滑阀体30从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具有被按压部30a、第一大径部30b、第一小径部30c、第二大径部30d、第二小径部30e以及第三大径部30f。
被按压部30a是滑阀体30的左侧的端部。被按压部30a的外径小于滑阀孔部21的内径。第一大径部30b与被按压部30a的右侧的端部连接。第一大径部30b的外径大于被按压部30a的外径,与滑阀孔部21的内径几乎相同。第一小径部30c与第一大径部30b的右侧的端部连接。第一小径部30c的外径小于被按压部30a的外径和第一大径部30b的外径。第一小径部30c的径向外侧面与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的径向的间隙构成能够将输入端口22和输出端口23连结起来的第一连结流路91。
第二大径部30d与第一小径部30c的右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大径部30d的外径大于被按压部30a的外径和第一小径部30c的外径,与滑阀孔部21的内径几乎相同。第二大径部30d的外径例如与第一大径部30b的外径相同。第二小径部30e与第二大径部30d的右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小径部30e的外径小于被按压部30a的外径和第二大径部30d的外径。第二小径部30e的外径例如与第一小径部30c的外径相同。第二小径部30e的径向外侧面与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的径向的间隙构成能够将输出端口23和排出端口24连结起来的第二连结流路92。
第三大径部30f与第二小径部30e的右侧的端部连接。第三大径部30f是滑阀体30的右侧的端部。第三大径部30f大于被按压部30a的外径和第二小径部30e的外径,与滑阀孔部21的内径几乎相同。第三大径部30f的外径例如与第一大径部30b的外径和第二大径部30d的外径相同。第一大径部30b、第二大径部30d以及第三大径部30f在滑阀体30沿轴向移动时相对于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滑动。
通过滑阀体30相对于滑阀壳体20沿轴向移动,输入端口22、输出端口23以及排出端口24的连结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在从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滑阀体30相对于滑阀壳体20向右侧移动时,输出端口23与排出端口24之间被第二大径部30d封堵,并且输入端口22与输出端口23通过第一连结流路91而连结。在输入端口22与输出端口23连结时,从输入端口22流入的油向输出端口23流出。
另一方面,在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下,输入端口22与输出端口23之间被第二大径部30d封堵,输出端口23与排出端口24通过第二连结流路92而连结。在输出端口23与排出端口24连结时,从输入端口22流入输出端口23的油向排出端口24流出。
滑阀体30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收纳孔部40。收纳孔部40是从滑阀体30的右侧的端面对左侧凹陷的有底的孔。收纳孔部40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收纳孔部40具有第一部分41、第二部分42、第三部分43以及圆锥孔部44。
第一部分41在滑阀体30的右侧的端部开口。第一部分41从第三大径部30f经由第二小径部30e跨设至第二大径部30d。第一部分41具有支承孔部41a和滑动孔部41b。支承孔部41a是第一部分41的右侧的端部,是在滑阀体30的右侧的端部开口的部分。支承孔部41a设置于第三大径部30f。
滑动孔部41b是与支承孔部41a的左侧连接的部分。滑动孔部41b的左侧的端部是第一部分41的左侧的端部。滑动孔部41b的内径小于支承孔部41a的内径。滑动孔部41b的内径例如在轴向的整个范围内相同。滑动孔部41b设置于第二小径部30e。滑动孔部41b的左侧的端部设置于第二大径部30d。
第二部分42位于比第一部分41靠左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42与第一部分4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第二部分42设置于第二大径部30d。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42是收纳孔部40的内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得比滑动部件60的外径D小的部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收纳孔部的内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得比滑动部件的外径小的第二部分”,只要在第二部分中收纳孔部的内径小于滑动部件的滑动的部分的外径即可。即,在第二部分中变小的收纳孔部的内径可以大于滑动部件的不滑动的部分的外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D是滑动部件60的滑动的部分的外径。滑动部件60的滑动的部分是指外径与收纳孔部40的内径几乎相同、径向外侧面相对于收纳孔部40的径向内侧面滑动并且移动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42是收纳孔部40的内径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而逐渐变小的锥形孔部。第二部分42的右侧的端部的内径与滑动孔部41b的左侧的端部的内径相同。第二部分42具有面对右侧的第一对置面42a。第一对置面42a是第二部分42的径向内侧面。第一对置面42a是沿周向延伸的圆环状。第一对置面42a是相对于与轴向垂直的面而倾斜的面。第一对置面42a是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而位于径向内侧的锥形面。第一对置面42a面对径向内侧。
另外,也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42视为收纳孔部40的内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小的台阶部。在该情况下,第一对置面42a相当于面对右侧的台阶面。
第三部分43经由第二部分42而与第一部分4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第三部分43的内径小于滑动孔部41b的内径。第三部分43的右侧的端部的内径与第二部分42的左侧的端部的内径相同。第三部分43的内径例如在轴向的整个范围内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部分43设置于第二大径部30d。
圆锥孔部44与第三部分43的左侧的端部连接。圆锥孔部44是收纳孔部40的左侧的端部。圆锥孔部44是收纳孔部40的内径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而逐渐变小的圆锥状。圆锥孔部44设置于第一小径部30c。有时圆锥孔部44例如在使用钻头来制作收纳孔部40时是必然设置的。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钻头容易地制作收纳孔部40。
滑阀体30具有流路31。流路31在滑阀体30的径向外侧面上开口,将收纳孔部40和设置在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上的端口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上的端口是输出端口23。流路31沿径向延伸而从滑阀体30的径向外侧面贯通至收纳孔部40的径向内侧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流路31的与径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例如是圆形状。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流路31。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31设置于第二大径部30d。流路31的径向内端部与第三部分43连接。即,流路31在比第二部分42靠左侧的位置与收纳孔部40连接。
固定部50在滑阀体30的右侧固定于滑阀孔部2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0固定于滑阀孔部21的内部中的右侧的端部。固定部50具有基部51和突起部52。基部5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基部51的径向外侧面固定在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上。具体而言,在基部51的径向外侧面上例如设置有外螺纹部。基部51通过外螺纹部拧入到设置在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上的内螺纹部中而固定在滑阀孔部21的径向内侧面上。突起部52从基部51向左侧突出。突起部5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且外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小的圆锥台状。
弹性部件80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压缩螺旋弹簧。弹性部件80配置于滑阀孔部21内。在滑阀体30与固定部50的轴向之间,弹性部件80的一端被固定部50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80的右侧的端部被基部51的左侧的端面支承。突起部52插入于弹性部件80的右侧的端部中。由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80的右侧的端部在径向上偏移。弹性部件80的左侧的端部插入于支承孔部41a内,被支承孔部41a与滑动孔部41b之间的台阶从左侧支承。弹性部件80对滑阀体30朝着远离固定部50的朝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左施加力。
滑动部件60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滑动部件60收纳于收纳孔部40内。更详细而言,滑动部件60在第一部分41的内部配置成能够沿轴向滑动。滑动部件60相对于滑动孔部41b的径向内侧面滑动。滑动部件60的右侧的端部能够与固定部50的左侧的端部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0的左侧的端部是突起部52的左侧的端面。在图1中示出了滑动部件60的右侧的端部向左侧离开了突起部52的状态,在图2中示出了滑动部件60的右侧的端部与突起部52的左侧的端面接触的状态。
通过油流入到收纳孔部40的内部中的位于比滑动部件60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滑动部件60被油的油压向右侧按压,从而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输出端口23经由流路31流入到第三部分43的油的油压而将滑动部件60向右侧按压。在油从输入端口22向输出端口23流动、或者从输出端口23向排出端口24流动的情况下,滑动部件60由于流入到第三部分43的油而始终受到朝右的力。因此,在滑阀装置10工作的情况下,滑动部件60始终受到来自油的朝右的力,成为像图2所示那样被按压于固定部50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组装滑阀装置10时、或者滑阀装置10停止时,滑动部件60有时像图1所示那样移动到收纳孔部40内的里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这里,例如在使用钻头来制作收纳孔部的情况等时,有时越是收纳孔部的里侧,成型精度越低,内径越小。因此,有时在滑动部件移动到收纳孔部的里侧时,滑动部件卡入收纳孔部而无法滑动。
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比收纳孔部40的第一部分41靠左侧的位置设置有内径变得比滑动部件60的外径D小的第二部分42,因此即使滑动部件60向左侧移动,滑动部件60的移动也能够被第二部分42阻止。而且,由于将输出端口23和收纳孔部40连接起来的流路31在比第二部分42靠左侧的位置与收纳孔部40连接,因此像上述那样来自输出端口23的油流入到收纳孔部40的第二部分42的左侧的部分、即第三部分43。由此,假设即使滑动部件60卡入收纳孔部40,通过滑阀装置10工作而使油流入到第三部分43,也能够利用油的油压将卡入的滑动部件60向右侧按压、解除卡入。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件60无法滑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不论滑动部件60的形状如何,通过在收纳孔部40中设置第二部分42,都能够抑制滑动部件60变得无法滑动。因此,滑动部件60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能够将滑动部件60的形状设为易于接受油的油压的形状。由此,能够对滑动部件60适当地施加油的油压,从而使滑动部件60易于滑动。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滑动部件60变得无法滑动,并且对滑动部件60适当地施加油的油压。因此,得到了能够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60的滑动性的滑阀装置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比滑动部件60容易卡入的部分靠右侧的位置设置第二部分42,能够利用第二部分42来阻止滑动部件60自身移动到容易卡入的部分。滑动部件60容易卡入的部分是指像上述那样收纳孔部40的成型精度容易变低的部分,例如是收纳孔部40的里侧(左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60容易卡入的部分例如是与圆锥孔部44的近前处连接的部分、即第三部分4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部分42,滑动部件60向左侧的移动被第二部分42阻止,滑动部件60不会移动到第三部分43。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件60自身卡入收纳孔部4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60的滑动性。
并且,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第二部分42是收纳孔部40的内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小的台阶部的情况下,第二部分42设置在比与圆锥孔部44的右侧连接的第三部分43靠右侧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利用第二部分42来阻止滑动部件60移动到容易卡入的位置,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60的滑动性。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部分42是锥形孔部,因此例如与将第二部分42设为台阶面与轴向垂直的台阶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制作第二部分42。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收纳孔部40的左侧的端部是圆锥孔部44,因此易于最低限度地确保收纳孔部40内的贮存来自流路31的油的部分的容积。由此,易于对滑动部件60进一步施加油的油压,即使在滑动部件60卡入的情况下,也容易利用油的油压来解除卡入的滑动部件60。
如图3所示,滑动部件60具有面对左侧并且与第一对置面42a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二对置面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对置面61是滑动部件60的左侧的端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二对置面61在从左侧观察时是圆形状。第二对置面61能够与第一对置面42a接触。第二对置面61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面。第二对置面61是承受油的油压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60是轴向的整个范围相对于收纳孔部40滑动的部分,第二对置面61是滑动部件60的滑动的部分的左侧的端面。因此,第二对置面61的直径与滑动部件60的滑动的部分的外径D相同,能够增大第二对置面61的面积。由此,能够由第二对置面61适当地承受油的油压,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60的滑动性。并且,由于第二对置面61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面,因此容易由于油的油压而在与轴向平行的朝向上受到力。因此,能够容易使滑动部件60沿轴向滑动,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60的滑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对置面42a是相对于与轴向垂直的面而倾斜的面,因此第二对置面61是相对于第一对置面42a而相对地倾斜的面。因此,在滑动部件60被第二部分42阻止时,第二对置面61的径向外缘与第一对置面42a接触。由此,能够使滑动部件60与第二部分42线接触而进行阻止。在滑动部件60与第二部分42线接触的情况下,相比于滑动部件60与第二部分42面接触的情况,能够减小滑动部件60相对于第二部分42的吸附程度。因此,在与第二部分42接触的滑动部件60被油的油压向右侧按压而移动时,滑动部件60容易离开第二部分42,能够提高受到油的油压时的滑动部件60的反应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螺线管70配置于滑阀体30的左侧。螺线管70具有与滑阀体30的左侧的端部、即被按压部30a接触的动子71。通过向螺线管70提供电源,动子71沿轴向移动。螺线管70经由动子71而对滑阀体30施加朝右的力。
在油流入到第三部分43而使滑动部件60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而对滑阀体30施加了朝左的反作用力。滑阀体30的轴向位置是由第三部分43内的油施加的朝左的反作用力和由弹性部件80施加的朝左的弹力相加而得到的朝左的力与由螺线管70施加的朝右的力平衡的位置。因此,例如,在从图2所示的状态增加提供给螺线管70的电流以增加从螺线管70施加给滑阀体30的朝右的力时,能够使滑阀体30向右侧移动。
在滑阀体30向右侧移动时,输出端口23与排出端口24之间被切断,输入端口22与输出端口23连结。在该情况下,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与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相同。并且,弹性部件80在轴向上被弹性压缩,由弹性部件80对滑阀体30施加的朝左的力变大。因此,滑阀体30的轴向位置成为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和增加后的由弹性部件80施加的朝左的弹力相加而得到的朝左的力与增加后的由螺线管70施加的朝右的力平衡的位置。另外,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根据输出端口23相对于第一连结流路91的开口程度而改变。
在该状态下,在流入到输入端口22的油的油压发生变动(例如变大)的情况下,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和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变大。因此,施加给滑阀体30的轴向的力的平衡被打破,滑阀体30向左侧移动。在滑阀体30向左侧移动时,输出端口23相对于第一连结流路91的开口程度变小。因此,从第一连结流路91流到输出端口23的油的油压降低,从而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也降低。
这里,如果由滑阀体30向左侧的移动引起的弹性部件80的弹力的变化是可以无视的程度那么小,则可以视为由螺线管70施加的朝右的力和由弹性部件80施加的朝左的力几乎不变,因此滑阀体30停止在使得在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即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为与流入到输入端口22的油的油压发生变动之前的压力相同的压力的位置,。这样,即使流入到输入端口22的油的油压发生变动,通过与该变动对应地滑阀体30沿轴向移动而调节输出端口23相对于第一连结流路91的开口程度,从而能够将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自动调节成恒定。
并且,由于弹性部件80的弹性系数不变,因此在改变由螺线管70施加的朝右的力时,能够改变施加给滑阀体30的轴向的力平衡时的第三部分43内的油的油压、即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具体而言,如果增加提供给螺线管70的电流以增大由螺线管70施加的朝右的力,则能够增大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因此,通过调节提供给螺线管70的电流,能够容易地调节从输出端口23流出的油的油压。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通过适当标注相同的标号等而省略说明。
滑动部件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滑动部件160那样的结构。如图4所示,滑动部件160在第二对置面61的径向外缘部具有与第二对置面61不同的第二对置面162。第二对置面162面对左侧和径向外侧,与第一对置面42a在轴向上对置。第二对置面162是在第二对置面61的径向外缘部设置于周向的整周范围内的圆环状。第二对置面162是从左侧朝向右侧而位于径向外侧的锥形面。
第二对置面162是能够与第一对置面42a接触并且沿着第一对置面42a的面。由此,在第一对置面42a与第二对置面162接触时能够使滑动部件160与第二部分42面接触。因此,能够增大滑动部件160与第二部分42接触的面积,能够通过第二部分42而稳定地承接滑动部件160。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滑阀体230,收纳孔部240的第二部分242是收纳孔部240的内径从右侧朝向左侧而变小的台阶部。第二部分242的第一对置面242a是与轴向垂直的台阶面。第一对置面242a是沿周向延伸的圆环状。
滑动部件260的左侧的端部是滑动部件260的外径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而逐渐变小的锥形部263。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263的径向外侧面是第二对置面262。第二对置面262是沿周向延伸的圆筒状。第二对置面262是相对于第一对置面242a而相对地倾斜的面。因此,第一对置面242a与第二对置面262线接触。这样,通过将滑动部件260的左侧的端部设为锥形部263,易于成为使滑动部件260与第二部分242接触的结构。
锥形部263是不相对于收纳孔部240滑动的部分,锥形部263的左侧的端部插入于第三部分43内。即,锥形部263的左侧的端部的外径小于第三部分43的内径。滑动部件260的左侧的端面是向左侧凸出的球面。由此,能够增大滑动部件260的承受油的油压的轴向端面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260的滑动性。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310的滑阀体330,收纳孔部340的第一部分341与圆锥孔部344的右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342是圆锥孔部344的右侧的端部。圆锥孔部344例如在轴向上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圆锥孔部44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331与圆锥孔部344连接。因此,能够从流路331将油直接送到圆锥孔部344内。由此,即使在滑动部件60移动到了圆锥孔部344的右侧的端部、即第二部分342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圆锥孔部344内的油的油压而使滑动部件60适当地朝右滑动。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将收纳孔部340制作成多阶,容易制作收纳孔部340。
作为第四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410的固定部450,突起部452的轴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52的轴向的尺寸。突起部452的左侧的端部在滑阀体30沿轴向移动的范围内始终插入于支承孔部41a内。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部件460是球体。滑动部件460被突起部452的左侧的端部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起部452插入于支承孔部41a内,因此能够抑制作为球体的滑动部件460从滑动孔部41b脱落到支承孔部41a内。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设置有第二部分,能够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460的滑动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动部件460是球体,因此滑动部件460不容易卡入收纳孔部40,收纳孔部40内的滑动部件460的滑动性也能够提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适当地确保滑动部件460的滑动性。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并且,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