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心轮结构。
背景技术:
偏心轮结构是一种高副机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推动从动件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尤其是自动机械中。目前,大部分偏心轮是按照从动件的预期运动规律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偏心轮一经制造和安装后,它的行程就固定不变。在机械工程应用中,有时候由于研究条件的变化,要求偏心轮的行程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现有的偏心轮结构对于行程的调节一般通过修改参数或者拆换符合条件的其它偏心轮来实现,这样不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比较费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偏心轮结构,该偏心轮结构可以手动调节行程,无需修改参数或者拆换偏心轮,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偏心轮结构,所述偏心轮结构包括传动构件及连杆构件,其中:
所述传动构件包括偏心凸轮、偏心凸轮座、偏心凸轮连接组件、感应块、第一配重块及第二配重块,所述偏心凸轮设于所述偏心凸轮座内,所述偏心凸轮连接组件包括偏心凸轮连接轴、第一偏心凸轮连接轴承、第二偏心凸轮连接轴承、及第一偏心凸轮轴承盖,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偏心凸轮座,并连接于所述偏心凸轮,而相对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偏心凸轮座;所述第一偏心凸轮连接轴承、所述第二偏心凸轮连接轴承、所述第一偏心凸轮轴承盖及所述感应块依次套接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呈相对设置于所述偏心凸轮上;
所述连杆构件包括连杆件、第一连杆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杆连接组件,所述连杆件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通孔,所述连杆件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固定件、第一连杆连接轴承、及第一连杆连接轴承盖,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及第一连杆连接轴承盖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固定件、第二连杆连接轴承、及第二连杆连接轴承盖,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孔,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及第二连杆连接轴承盖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穿出所述第二限位通孔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设于所述偏心凸轮中部位置,以此将所述传动构件及所述连杆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偏心凸轮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偏心凸轮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分别贯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配重块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并通过第一活动销柱固定设于所述偏心凸轮的上端;所述第二配重块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并通过第二活动销柱固定设于所述偏心凸轮的下端;
所述第二连杆固定件设与所述卡槽中部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与所述第一活动销柱、所述第二活动销柱,以可被所述第一活动销柱和所述第二活动销柱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及所述第二配重块为整体为方形且分别适配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呈并列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呈并列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孔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偏心凸轮连接轴承、第四偏心凸轮连接轴承、及第二偏心凸轮轴承盖,所述第二偏心凸轮轴承盖、所述第三偏心凸轮连接轴承、所述第四偏心凸轮连接轴承依次套接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的第二端上,并位于所述偏心凸轮座内。
本实用新型的承托结构的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一种偏心轮结构,该偏心轮结构通过调整第一活动销柱及第二活动销柱进而调整第二连杆固定件置于卡槽内的位置关系,以此来调节与之相连的连杆件位置关系,从而达到行程可调的目的,此外,该偏心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偏心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偏心凸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一种偏心轮结构,所述偏心轮结构包括传动构件1及连杆构件2,其中:
所述传动构件1包括偏心凸轮11、偏心凸轮座12、偏心凸轮连接组件13、感应块14、第一配重块15及第二配重块16,所述偏心凸轮11设于所述偏心凸轮座12内,所述偏心凸轮连接组件13包括偏心凸轮连接轴131、第一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2、第二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3、及第一偏心凸轮轴承盖134,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131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偏心凸轮座12,并连接于所述偏心凸轮11,而相对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131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偏心凸轮座12;所述第一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2、所述第二偏心凸轮连接轴承 133、所述第一偏心凸轮轴承盖134及所述感应块14依次套接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131 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配重块15和所述第二配重块16呈相对设置于所述偏心凸轮11上;
所述连杆构件2包括连杆件21、第一连杆连接组件22及第二连杆连接组件23,所述连杆件21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通孔211,所述连杆件21的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通孔212;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连接固定件221、第一连杆连接轴承222、及第一连杆连接轴承盖223,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2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211,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222及第一连杆连接轴承盖223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22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2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组件23包括第二连接固定件231、第二连杆连接轴承232、及第二连杆连接轴承盖233,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23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孔212,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232及第二连杆连接轴承盖233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231穿出所述第二限位通孔212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设于所述偏心凸轮11中部位置,以此将所述传动构件1及所述连杆构件2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固定件231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凸轮11中部,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通孔212与连杆件21连接,随着偏心凸轮11的旋转,置于偏心凸轮11中部的第二连接固定件231带动连杆件21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设置在连杆件21上端的第一连接固定件221上下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11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偏心凸轮11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112,所述偏心凸轮1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卡槽113,所述卡槽113分别贯通所述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二凹槽112;
所述第一配重块15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并通过第一活动销柱17固定设于所述偏心凸轮11的上端;所述第二配重块16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12,并通过第二活动销柱18固定设于所述偏心凸轮11的下端;
所述第二连杆固定件231设与所述卡槽113中部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与所述第一活动销柱17、所述第二活动销柱18,以可被所述第一活动销柱17和所述第二活动销柱18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重块15及所述第二配重块16为整体为方形且分别适配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及所述第二凹槽112。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222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轴承222呈并列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件221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孔211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232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轴承232呈并列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固定件231穿出所述第二限位通孔212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偏心凸轮连接组件13还包括第三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5、第四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6、及第二偏心凸轮轴承盖137,所述第二偏心凸轮轴承盖137、所述第三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5、所述第四偏心凸轮连接轴承136依次套接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轴131 的第二端上,并位于所述偏心凸轮座1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