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架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926发布日期:2018-11-16 21:3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架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桌上型脚架,每只脚的展开与收拢都需要用手一一搬动来实现,不能同时操作,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这样的结构在展开和收拢时不够方便和快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展开和收拢的脚架联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脚架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周均匀分布有若干安装孔的容置腔,每一所述安装孔插入一支撑脚,所述容置腔的内底部中央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有连接架和活动套有大齿轮,所述连接架的四周横向均匀分布有与安装孔相同数量的连接柱,每一所述连接柱活动套有一小齿轮,每一所述小齿轮均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脚与小齿轮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支撑脚均包括前端部和支撑脚本体,所述前端部为轴状结构,与安装孔相适配,所述支撑脚本体为异形结构,当所有支撑脚本体收拢时形成一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小齿轮均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齿轮部和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部活动套入连接柱,所述支撑脚的前端部与第一齿轮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均卡设有止滑圈进行轴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小齿轮为斜齿轮。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大齿轮均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二齿轮部和第二齿轮轴。

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为伞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与定位柱套接的部位设有筋条,所述定位柱上相应的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支撑脚、连接柱、小齿轮和止滑圈的数量均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齿轮传动的原理实现脚架的联动,只需旋动一只支撑脚,便能实现其余支撑脚的同时展开与收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收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图1的局部仰视图;

图中:1-容置腔、11-安装孔、12-定位柱、2-小齿轮、21-第一齿轮部、22-第一齿轮轴、3-大齿轮、31-第二齿轮部、32-第二齿轮轴、4-连接架、41-连接柱、42-筋条、5-止滑圈、6-支撑脚、61-前端部、62-支撑脚本体、7-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架联动装置,包括四周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孔11的容置腔1,每一安装孔11插入一支撑脚6,容置腔1的内底部中央设有一定位柱12,定位柱12从下至上依次固定套有连接架4和活动套有大齿轮3,连接架4的四周横向均匀分布有与安装孔11相同数量的连接柱41,每一连接柱41活动套有一小齿轮2,每一小齿轮2均与大齿轮3啮合连接形成传动链,支撑脚6与小齿轮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每一支撑脚6均包括前端部61和支撑脚本体62,前端部61为轴状结构,与安装孔11相适配,支撑脚本体62为异形结构,当所有支撑脚本体62收拢时形成一柱状结构。

每一小齿轮2均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齿轮部21和第一齿轮轴22,第一齿轮部21活动套入连接柱41,支撑脚6的前端部61与第一齿轮轴22通过螺丝7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更佳的稳固效果,每一第一齿轮轴22上均卡设有止滑圈5进行轴向限位。优选的,小齿轮2为斜齿轮,收拢效果更佳。

每一大齿轮3均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二齿轮部31和第二齿轮轴32。设置第二齿轮轴32是为了避免第二齿轮部31直接接触空置腔顶部,减少与顶部的摩擦面积。优选的,大齿轮3为伞齿轮,能更好地带动小齿轮2转动,传动效果更好。

连接架4与定位柱12套接的部位设有筋条42,定位柱12上相应的设有凹槽,筋条42嵌入凹槽内使连接架4和定位柱1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脚架为三脚架,因此安装孔11、支撑脚6、连接柱41、小齿轮2和止滑圈5的数量均为三个。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安装孔11、支撑脚6、连接柱41、小齿轮2和止滑圈5的数量不应限于三个,可为若干数量,形成若干个支撑脚的脚架,适应于各种情景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展开与收拢:旋动其中一个支撑脚6,其余支撑脚6跟随展开或收拢,只需一个动作即实现展开或收拢,操作方便快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