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5112发布日期:2019-03-27 11:1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



背景技术:

闸阀(gate valve)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适门参数而异,改善其工艺性,弥补密封面角度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这种闸板叫做弹性闸板。闸阀关闭时,密封面可以只依靠介质压力来密封,即只依靠介质压力将闸板的密封面压向另一侧的阀座来保证密封面的密封,这就是自密封。大部分闸阀是采用强制密封的,即阀门关闭时,要依靠外力强行将闸板压向阀座,以保证密封面的密封性。运动方式:闸阀的闸板随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的,亦叫明杆闸阀。通常在升降杆上有梯形螺纹,通过阀门顶端的螺母以及阀体上的导槽,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也就是将操作转矩变为操作推力。

目前对于阀门的用途的需求一直在提高,工业生产上对流质的导向功能也越发复杂,单一导通功能的阀门难以以满足流质生产对流质中的杂质对阀门有冲击作用,易堵塞阀门,降低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能够过滤流质,改变流质流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流质导流装置,所述第一闸阀、所述第二闸阀和所述流质导流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闸阀和所述第二闸阀对称设置在所述流质导流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闸阀和所述第二闸阀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闸阀和所述第二闸阀均包括阀体、过滤板、旋转手柄、阀轴、阀门、密封圈和底座,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方,所述阀轴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体下方,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阀体前方,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阀轴下方,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阀门下方,所述流质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旋转手柄、阀门隔膜外壳、阀门隔膜、第一导流阀杆、第二导流阀杆、凸台、第一止流板、第二止流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导流旋转手柄上端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导流旋转手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门隔膜外壳上,所述阀门隔膜设置在所述阀门隔膜外壳下方,所述第一导流阀杆和所述第二导流阀杆对称设置在所述阀门隔膜两端,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阀门隔膜下方,所述第一止流板和所述第二止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阀杆和所述第二导流阀杆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流板和所述第二止流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隔膜与所述导流阀杆无缝连接,所述阀门隔膜为高强度负荷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两侧为弧形,所述凸台与所述阀门隔膜构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止流板与所述导流阀杆固定连接,所述止流板与管道口构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过滤板挡板,所述过滤板挡板上设有条形过滤孔,所述过滤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阀体前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阀门过滤板、流质导流装置,可以粗过滤流质中的杂质,可以改变流质的流向,可以双向导通流质,提高闸阀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流质导流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板主视图。

图中:

1、过滤板 2、密封圈 3、阀门

4、阀轴 5、旋转手柄 6、阀体

7、底座 8、导流旋转手柄 9、导流旋转手柄下端口

10、阀门隔膜外壳 11、阀门隔膜 12、第一导流阀杆

13、第一止流板 14、第一弹簧 15、凸台

16、过滤板挡板 17、过滤孔 18、第二弹簧

19、第二止流板 20、第一闸阀 21、壳体

22、第二闸阀 23、第二导流阀杆 24、流质导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导流功能的闸阀组件,包括壳体21、第一闸阀14、第二闸阀22和流质导流装置24,第一闸阀14、第二闸阀22和流质导流装置24均设置在壳体21内,第一闸阀14和第二闸阀22对称设置在流质导流装置24的两侧,第一闸阀14和第二闸阀22 结构相同,第一闸阀14和第二闸阀22均包括阀体6、过滤板1、旋转手柄 5、阀轴4、阀门3、密封圈2和底座7,旋转手柄5设置在阀体6上方,阀轴4设置在阀体6内部,密封圈2设置在阀体6下方,过滤板1设置在阀体6前方,阀门3设置在阀轴4下方,底座7设置在阀门3下方,流质导流装置24包括导流旋转手柄8、阀门隔膜外壳10、阀门隔膜11、第一导流阀杆12、第二导流阀杆23、凸台15、第一止流板13、第二止流板19、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8,阀门隔膜11设置在阀门隔膜外壳10下方,第一导流阀杆12和第二导流阀杆23结构相同,第一止流板13和第二止流板19 结构相同,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8结构相同,导流旋转手柄8设置在流质导流装置24上方,阀门隔膜外壳10设置在导流旋转手柄8下方,阀门隔膜11设置在阀门隔膜外壳10下方,第一导流阀杆12和第二导流阀杆 23对称设置在阀门隔膜11两端,凸台15设置在阀门隔膜11下方,第一止流板13和第二止流板19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流阀杆12和第二导流阀杆23 下方,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8分别设置在第一止流板13和第二止流板 19下方。

阀门隔膜11与导流阀杆12无缝连接,阀门隔膜11为高强度负荷橡胶。

凸台15两侧为弧形,凸台15与阀门隔膜11构成密封结构。

止流板13与导流阀杆12固定连接,止流板13与管道口构成密封结构。

过滤板16上设有条形过滤孔17,过滤板16为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阀体前端。

本实例的使用过程:流质可通过阀门3两侧的管道流向流质导流装置 24,当阀门3工作时,旋转阀体6上方旋转手柄5,打开阀门3,流质通过过滤板1流向流体导流装置24,若旋转导流旋转手柄8,使阀门隔膜11向下变形,阀门隔膜11与凸台15构成密闭装置,同时第一导流阀杆12向下挤压第一弹簧14,打开引流管道,使流质改变流向,若不旋转导流旋转手柄8,则流质通过另一端阀门3,流出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阀门过滤板、流质导流装置,可以粗过滤流质中的杂质,可以改变流质的流向,可以双向导通流质,提高闸阀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