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847发布日期:2019-01-18 19: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建筑施工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施工项目的竞标中有的企业将报价一降再降。而以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只能在安全管理费用上节省开支,有的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的投入,对自身的安全管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在相关的安全保障物资和设备上上无法做到有效保证,安全管理的能力自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事故会发生,而一旦发生,都是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虽然中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每年逾千人死亡、逾百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现状仍然提醒着我们: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函待进一步加强和突破。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甚至在安全管理上作秀,玩文字游戏,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排除。

建筑施工中导流管道是重要的装置,现有导流管道使用时稳定性不佳,易产生较大的晃动,并且在安装时易对管道外壁造成损坏,同时内侧水流不稳的,对导流的进程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导流管道使用时稳定性不佳,易产生较大的晃动,并且在安装时易对管道外壁造成损坏,同时内侧水流不稳的,对导流的进程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包括管道主体、抗压层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管道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口,且管道主体的外壁两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抗压层镶嵌于管道主体的内壁,且抗压层的内侧和阻流板相连接,所述管道主体的底端安置有导流腔,且导流腔的底端左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外壁镶嵌有第一防护板,且第一出水管的底端固定有橡胶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右侧安置有筛网,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于导流腔的底端右侧,且第二出水管的外壁安装有第二防护板,所述连接口的内壁设置有缓冲柱,且缓冲柱的底端和加强筋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末端安置有阻流筛网,且阻流筛网的内侧固定有流通口,所述固定杆的外壁通过防位移杆和第二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管道主体的外壁设置有记录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壁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内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安装通孔。

优选的,所述管道主体和连接口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口的直径小于管道主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设置有两个,且限位杆关于管道主体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抗压层的厚度为1cm,且抗压层和管道主体之间为粘接。

优选的,所述阻流板呈倾斜状设计,且阻流板的末端为凹槽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流腔和管道主体内部相连通,且导流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关于管道主体中轴线对称,且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内侧呈凹槽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呈环形阵列状分布,且加强筋的长度为5cm。

优选的,所述记录板通过螺母和管道主体相连接,且记录板的宽度小于管道主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的内侧呈螺纹状结构,且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第一防护板之间为一体化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通过限位杆可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初步的限定,确保管道在安装时的稳定程度,并且限位杆设置有两个,且限位杆关于管道主体中轴线对称,能够使得管道主体的两侧平衡程度达到最佳,其管道主体和连接口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口的直径小于管道主体的直径,可通过连接口对水源进行便捷的导流,同时阻流板呈倾斜状设计,且阻流板的末端为凹槽状结构,能够在水源流通时对水源进行初步的阻挡,减少水流过急时产生的水压,通过末端的凹槽结构,可形成一定的回流效果,使得水流更加的稳定,其导流腔和管道主体内部相连通,且导流腔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能够使水源充分的分散至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其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关于管道主体中轴线对称,且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内侧呈凹槽状结构,能够对出水管的外侧进行防护,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对管道外壁产生损坏,其记录板通过螺母和管道主体相连接,且记录板的宽度小于管道主体的宽度,能够对安装的信息进行记录,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连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防位移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记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第一防护板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主体,2、连接口,3、限位杆,4、抗压层,5、阻流板, 6、导流腔,7、第一防护板,8、第一出水管,9、橡胶条,10、固定杆,11、筛网,12、第二出水管,13、第二防护板,14、缓冲柱,15、阻流筛网,16、流通口,17、加强筋,18、防位移杆,19、记录板,20、连接杆,21、第一安装通孔,22、第二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包括管道主体1、连接口2、限位杆3、抗压层4、阻流板5、导流腔6、第一防护板7、第一出水管8、橡胶条9、固定杆10、筛网11、第二出水管 12、第二防护板13、缓冲柱14、阻流筛网15、流通口16、加强筋17、防位移杆18、记录板19、连接杆20、第一安装通孔21和第二安装通孔22,管道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口2,且管道主体1的外壁两侧固定有限位杆3,管道主体1和连接口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口2的直径小于管道主体1 的直径,限位杆3设置有两个,且限位杆3关于管道主体1中轴线对称,抗压层4镶嵌于管道主体1的内壁,且抗压层4的内侧和阻流板5相连接,阻流板5呈倾斜状设计,且阻流板5的末端为凹槽状结构,抗压层4的厚度为 1cm,且抗压层4和管道主体1之间为粘接,管道主体1的底端安置有导流腔 6,且导流腔6的底端左侧连接有第一出水管8,导流腔6和管道主体1内部相连通,且导流腔6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第一出水管8的外壁镶嵌有第一防护板7,且第一出水管8的底端固定有橡胶条9,第一防护板7和第二防护板13关于管道主体1中轴线对称,且第一防护板7和第二防护板13内侧呈凹槽状结构,第一出水管8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右侧安置有筛网11,第二出水管12连接于导流腔6的底端右侧,且第二出水管 12的外壁安装有第二防护板13,连接口2的内壁设置有缓冲柱14,且缓冲柱 14的底端和加强筋17相连接,加强筋17呈环形阵列状分布,且加强筋17的长度为5cm,加强筋17的末端安置有阻流筛网15,且阻流筛网15的内侧固定有流通口16,固定杆10的外壁通过防位移杆18和第二出水管12相连接,管道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记录板19,记录板19通过螺母和管道主体1相连接,且记录板19的宽度小于管道主体1的宽度,第一防护板7的外壁固定有连接杆20,且连接杆20的内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通孔22,第二安装通孔22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安装通孔21,第一安装通孔21和第二安装通孔22的内侧呈螺纹状结构,且第一安装通孔21、第二安装通孔22和第一防护板7之间为一体化设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在使用时先通过限位杆3可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初步的限定,确保管道在安装时的稳定程度,并且限位杆3设置有两个,且限位杆3关于管道主体1中轴线对称,能够使得管道主体1的两侧平衡程度达到最佳,其管道主体1和连接口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口2的直径小于管道主体1的直径,可通过连接口2对水源进行便捷的导流,同时阻流板5呈倾斜状设计,且阻流板5的末端为凹槽状结构,能够在水源流通时对水源进行初步的阻挡,减少水流过急时产生的水压,通过末端的凹槽结构,可形成一定的回流效果,使得水流更加的稳定,其导流腔6和管道主体1内部相连通,且导流腔6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能够使水源充分的分散至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12,其第一防护板7和第二防护板13关于管道主体1中轴线对称,且第一防护板7和第二防护板13 内侧呈凹槽状结构,能够对出水管的外侧进行防护,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对管道外壁产生损坏,其记录板19通过螺母和管道主体1相连接,且记录板19 的宽度小于管道主体1的宽度,能够对安装的信息进行记录,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用导流管道密封装置的实用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