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软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通常的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用于打气泵出口附近,衰减发动机和打气泵的不同频率震动,防止和后面的管路硬链接被震动而出现断裂或者焊点开裂等事故。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一般是用一定长度的氟橡胶管外编钢丝,然后在两端扣压对应的螺纹或卡套连接。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大货车或者大客车所经历的道路状况非常复杂,经常有石子或者其他杂物卡在软管和汽车桥梁或其他部件的间歇处,在不断的震动磨损中导致钢丝编制外层被磨破,从而出现管体破裂漏气,车辆不能行驶,给汽车的安全行驶带来隐患。
申请号为201120068130.0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新型车用制动软管,包括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中间设有钢丝层,钢丝层与橡胶内层之间设有粘合层。橡胶内层的材质为天然胶和PPC橡胶,橡胶外层的材质为氯丁胶或PPC橡胶。上述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新型车用制动软管中,钢丝层与橡胶内层之间设有粘合层,工艺复杂,粘合控制困难;内层采用天然胶和PPC橡胶,外层采用氯丁胶或PPC橡胶,其耐温和耐液性能明显差于氟橡胶,用在汽车制动打气泵出口的高温区时,完全满足不了相关国家和行业耐高温200℃以及耐3#油标准。
申请号为200820171128.4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耐低温制动软管,它包括管壁,所述管壁由硅橡胶内层、布层、编织套层和硅橡胶外层组成,所述管壁由硅橡胶内层、布层、编织套层和硅橡胶外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布层包缠在硅橡胶内层外。上述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耐低温制动软管中,采用硅橡胶内层和外层以及编织套层,其低温性能明显不错,但是其耐液性不足,并且由于没有采用钢丝编织,爆破压力也不足。
申请号为201320314786.5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硅橡胶软管,包括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外层为织入了加固线的加固线织入型硅橡胶层,所述中间层为帘布层,所述内层为氟橡胶层。上述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硅橡胶软管是一种低压软管,加强层为帘布层,压力等级较低。内层为氟橡胶,中间和外层均为硅橡胶,在介质耐受性也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耐液性能,同时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所述制动软管包括管壁,所述管壁主要由氟橡胶内层、钢丝编织中间层和硅橡胶外层组成,所述氟橡胶内层、钢丝编织中间层和硅橡胶外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制动软管的两端通过螺纹或卡套扣压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硅橡胶外层与钢丝编织中间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挤出包覆在钢丝编织层的外层,然后硫化成型;另一种是先挤出硅橡胶管硫化后,再套接在钢丝编织层的外层。
进一步地,所述氟橡胶内层的厚度范围为1~4 mm。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编织中间层一般密集编织1~4层,钢丝直径0.15~0.4mm。
进一步地,所述硅橡胶外层的厚度范围为0.5~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采用氟橡胶内层、钢丝编织中间层和硅橡胶外层,内层提高了软管的耐液性;钢丝编织中间层提高了爆破强度;硅橡胶外层对钢丝编织层起保护作用,硅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柔软性,不影响汽车行驶中对不同频率的震动衰减,也有利于对硬物的弹性缓冲,有效的避免了硬对硬的碰撞和磨损,防止硬碰撞和硬摩擦对钢丝编织层的损害;此外,硅橡胶还具有耐高温、耐候等性能,兼顾了高温制动软管耐高温200℃的要求,也兼顾了耐3#油的要求,同时生产工艺简单易控,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软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软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硅橡胶外层;2-钢丝编织中间层;3-氟橡胶内层;4-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高温气制动软管总成,所述制动软管包括管壁,所述管壁主要由氟橡胶内层3、钢丝编织中间层2和硅橡胶外层1组成,所述氟橡胶内层3、钢丝编织中间层2和硅橡胶外层1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制动软管的两端通过螺纹4扣压固定。
所述硅橡胶外层与钢丝编织中间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挤出包覆在钢丝编织层的外层,然后硫化成型;另一种是先挤出硅橡胶管硫化后,再套接在钢丝编织层的外层。
所述氟橡胶内层的厚度范围为2.8mm。所述钢丝编织中间层的一般密集编织1层,钢丝直径0.3mm。所述硅橡胶外层的厚度范围为1.5mm。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