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509发布日期:2019-01-08 21:4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体的不同分为无胎体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

目前,以三元乙丙橡胶,掺入适量的丁基橡胶、软化剂、补强剂、填充剂、促进剂、硫化剂和填料等,经密炼、塑炼、过滤、拉片、挤出或压严成型、硫化等工序制成的高强度、高弹性的防水材料,其材料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但是现有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在进行拼接时,由于采用粘接,时间长了会使得两个卷材之间出现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本体,所述防水卷材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水卷材本体相对的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板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并位于弧形块的左侧搭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接触板的左侧并对应凹槽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转轮的一端与限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板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接触板的左侧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本体的上表面粘接有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层与橡胶层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接触板的左侧和第二接触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孔的一端与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右侧搭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左侧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板的厚度为第二接触板厚度的一半。

有益效果

1、该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过弧形块、限位块、活动杆、转轴、转轮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经过弹簧的收缩,便于将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进行固定,从而使得防水卷材之间拼接更加的牢固,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脱离,解决了现有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在进行拼接时,由于采用粘接,时间长了会使得两个卷材之间出现分离。

2、该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过螺纹槽、螺纹杆和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经过螺纹杆贯穿螺纹孔拧入螺纹槽的内部,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的牢固性,通过防水卷材本体表面设置的薄膜层与橡胶层,达到增加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同时可以增加防水卷材的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其中,1防水卷材本体、2第一接触板、3第二接触板、4凹槽、5活动杆、6限位块、7弧形块、8弹簧、9活动槽、10转轴、11开槽、12螺纹槽、13转轮、14螺纹杆、15螺纹孔、16转动块、17固定板、18薄膜层、19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本体1,防水卷材本体1的上表面粘接有薄膜层18,薄膜层18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层19,防水卷材本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水卷材本体1相对的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板2和第二接触板3,薄膜层18与橡胶层19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接触板2的左侧和第二接触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接触板2的厚度为第二接触板3厚度的一半,第一接触板2的右侧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块7,凹槽4的内底壁并位于弧形块7的左侧搭接有限位块6,第二接触板3的左侧并对应凹槽4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9,活动槽7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的表面套接有转轮13,转轮13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5,活动杆5远离转轮13的一端与限位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动杆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弹簧8远离活动杆5的一端与活动槽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接触板2的右侧开设有螺纹槽12,第二接触板3的左侧开设有开槽11,开槽1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左侧开设有与右侧相连通的螺纹孔15,螺纹孔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远离螺纹孔15的一端与螺纹槽12的内部螺纹连接,固定板17的右侧搭接有转动块16,转动块16的左侧与螺纹杆14的右端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一接触板2与第二接触板3之间进行相互移动并使得第一接触板2与第二接触板3之间接触,随着第一接触板2与第二接触板3接触,第二接触板3会带动限位块6与活动杆5进入凹槽4的内部,限位块6进入凹槽4内部时,限位块6的下表面会与弧形块7的上表面接触,此时限位块6会使得活动杆5向上倾斜并将弹簧8进行向上拉动,当继续推动第二接触板3时,第二接触板3会带动限位块6经过弧形块7并移动至弧形块7的左侧,此时弹簧8会进行收缩并将活动杆5向下拉紧,最后将转动块16向左拧动,使得转动块16带动螺纹杆14贯穿螺纹孔15并拧入螺纹槽12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