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892发布日期:2018-12-18 21: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变速箱润滑装置,具体涉及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的润滑是为了使轴承能够正常地运转,避免滚道与滚动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和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强轴承的性能,同时也能防止因异物侵入轴承内部而导致生锈和腐蚀。目前,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总成安装在变速箱的最上端,输入轴上的轴承靠齿轮的旋转拍击而飞溅起来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存在的缺陷是:因输入轴上的轴承离润滑油面较远,飞溅起来的润滑油不能够对轴承进行很好的润滑,大大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使变速箱的质量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润滑效果好的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输入轴轴承靠飞溅润滑导致轴承润滑不足造成轴承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包括输入轴、法兰、油封、输入轴端盖、箱体、锥轴承、润滑轴套、球轴承和齿轮;所述输入轴从左向右依次安装法兰、锥轴承、润滑轴套和球轴承,该法兰右端面抵住锥轴承内圈的左侧面;所述锥轴承的外圈安装在箱体的内孔,油封外圈安装在输入轴端盖的内孔,油封内圈与输入轴配合且位于锥轴承的左侧;所述输入轴端盖通过螺栓和垫圈锁紧在箱体上,该输入轴端盖的右侧端面抵住锥轴承的外圈左侧面;所述润滑轴套的左侧面抵住锥轴承内圈的右侧面,润滑轴套的右侧面抵住球轴承的左侧面,该球轴承安装在齿轮的内孔;所述输入轴轴上设有进油道,润滑轴套内孔设有环形油槽和出油道,该出油道一端连通环形油槽,另一端从润滑轴套的左侧大台阶面穿出并对准锥轴承的滚子位置,环形油槽对准进油道的出油端,由此形成对锥轴承进行强制润滑的通道。

上述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入轴轴承靠飞溅润滑导致轴承润滑不足造成轴承寿命短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输入轴1轴上设有进油道12,润滑轴套9内孔设有环形油槽92,出油道91一端连通环形油槽92,环形油槽92对准进油道12的出油端,出油道91另一端从润滑轴套9的左侧大台阶面穿出,面对着锥轴承8的滚子位置,使润滑油通过进油道12进入润滑油槽92,然后通过出油道91喷出,对锥轴承8进行强制润滑,避免了轴承早期故障并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2、采用独特设计的环形油槽92,装配时无需对油孔,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润滑油路的畅通,很好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使用,提高了可靠性和新颖性,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润滑轴承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输入轴1、法兰2、油封3、螺栓4、垫圈5、输入轴端盖6、箱体7、锥轴承8、润滑轴套9、出油道91、环形油槽92、球轴承10、齿轮11和进油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箱输入轴轴承强制润滑装置包括输入轴1、法兰2、油封3、输入轴端盖6、箱体7、锥轴承8、润滑轴套9、球轴承10和齿轮11;所述输入轴1从左向右依次安装有法兰2、锥轴承8、润滑轴套9和球轴承10,该法兰2右端面抵住锥轴承8内圈的左侧面;所述锥轴承8的外圈安装在箱体7的内孔,油封3外圈安装在输入轴端盖6的内孔,油封3内圈与输入轴1配合且位于锥轴承8的左侧;所述输入轴端盖6通过螺栓4和垫圈5锁紧在箱体7上,该输入轴端盖6的右侧端面抵住锥轴承的外圈左侧面;所述润滑轴套9的左侧面抵住锥轴承8内圈的右侧面,润滑轴套9的右侧面抵住球轴承10的左侧面,该球轴承10安装在齿轮11的内孔;所述输入轴1轴上设有进油道12,润滑轴套9内孔设有环形油槽92和出油道91,该出油道91一端连通环形油槽92,环形油槽92对准进油道12的出油端,出油道91另一端从润滑轴套9的左侧大台阶面穿出并对准锥轴承8的滚子位置,形成对锥轴承8进行强制润滑的通道。

环形油槽92的设置,使装配时无需对油孔,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润滑油路的畅通,很好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环形油槽92对准进油道12的出油端,另一端从润滑轴承9的左侧台阶面穿出,面对着锥轴承8的滚子位置,使润滑油通过进油道12进入润滑油槽92,然后通过出油道91喷出,强制对锥轴承8进行润滑,避免了轴承早期故障并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工作时,润滑油通过进油道12进入润滑油槽92,然后通过出油道91喷出,强制对锥轴承8进行润滑,避免了轴承早期故障并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