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305发布日期:2018-12-28 18:4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气泵阀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气泵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

现有技术中,气泵阀包括多个电磁线圈组件,并设置单独的支架,使每个电磁线圈卡接于支架上,再将每个支架分别固定于安装板上,再通过安装板安装使用,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装配工序复杂,使得气泵阀的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结构简单,节约了生产成本,便于装配电磁线圈组件,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底板,安装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支架设有下端开口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装设有若干电磁线圈组件;底板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以使线圈骨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和底板抵接。

进一步的,若干电磁线圈组件横向和/或纵向并排地装设于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的,电磁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绕设有激磁线圈,线圈骨架内装设有动铁芯、复位弹簧和静铁芯。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定位孔,线圈骨架的上端设有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柱。

进一步的,线圈骨架设有引线插接端子,安装支架和/或底板设有供引线插接端子伸出的避让槽。

进一步的,引线插接端子与线圈骨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静铁芯的下部与底板铆接,当底板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静铁芯的上部插设于线圈骨架内。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和/或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的两侧设有卡孔,底板的两侧设有于卡孔配合的卡凸,底板通过卡凸与卡孔的配合固定卡接于安装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泵阀,安装支架为一体结构,多个电磁线圈分别安装于同一安装支架内,减少了安装支架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底板和线圈骨架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2.底板;3.线圈骨架;4.定位柱;5.定位孔;6.引线插接端子;7.避让槽;8.安装孔;9.容置空间;10.卡凸;11.卡孔;12.激磁线圈;13.静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气泵阀的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和底板2,安装支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制造方便,安装支架1呈n形,安装支架1设有下端开口的容置空间9,电磁线圈组件从开口位置装设于容置空间9内,电磁线圈组件的数量为多个,若干个电磁线圈组件横向和/或纵向并排地装容置空间9内,电磁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3,线圈骨架3上绕设有激磁线圈12,线圈骨架3内装设有动铁芯、复位弹簧和静铁芯13;静铁芯13的下部与底板2铆接,当底板2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时,静铁芯13的上部插设于线圈骨架3内,便于将静铁芯13装配入线圈骨架3内,使得静铁芯13不易松动。安装支架1的上端设有定位孔5,线圈骨架3的上端设有穿过定位孔5的定位柱4,通过定位柱4与定位孔5配合保证了线圈骨架3在容置空间9内不易松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1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气泵阀的装配工艺,其先将静铁芯13与底板2铆接,再将底板2整体卡固于安装支架1的下段,这样在装配有多组电磁线圈组件的气泵阀时,可以大幅提高装配效率。

安装支架1的两侧设有卡孔11,底板2的两侧设有于卡孔11配合的卡凸10,底板2通过卡凸10与卡孔11的配合固定卡接于安装支架1上,以使线圈骨架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1和底板2抵接,以将线圈骨架3限位,保证线圈骨架3在容置空间9内不会松动,线圈骨架3一体成型有引线插接端子6,制造方便,安装支架1和/或底板2设有供引线插接端子6伸出的避让槽7,激磁线圈12通过引线插接端子6连接电源,从而使激磁线圈12产生磁场。

本实用新型的气泵阀,安装支架1为一体结构,多个电磁线圈分别安装于同一安装支架1内,减少了安装支架1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1和/或底板2上设有安装孔8,气泵阀可通过安装孔8直接安装使用,而无需再通过安装板进行安装使用,减少了成本,简化了安装,而且安装支架1和/或底板2上设有安装孔8,增加了安装方式,便于安装使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