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接头,具体涉及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波纹管一般用于中冷和水冷散热器管口连接,检漏压力一般不超过5bar。螺纹接头多用于油冷却器接口,能承受5bar以上的压力。而该客户要求波纹管接头用于油冷却器,所以我们设计了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给人们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包括管接头本体、波纹管、油管内管壁、油管通体、进油端口、输出油端口、螺纹接头、松紧旋转耳把、扳动棱角、测试增压环、密封圈和接头内螺纹端口,所述管接头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波纹管,所述管接头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油管内管壁,所述油管内管壁的一侧设有所述油管通体,所述油管通体的顶端设有所述进油端口,所述进油端口的底端设有所述输出油端口,所述输出油端口的顶端设有所述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的两侧设有所述松紧旋转耳把,所述松紧旋转耳把的底端设有所述扳动棱角,所述螺纹接头的内部设有所述测试增压环,所述测试增压环的底端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一侧设有所述接头内螺纹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接头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螺纹接头与所述松紧旋转耳把通过焊接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管内管壁分别与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测试增压环通过套接活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接头与所述测试增压环通过套接活动相连,中间设有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接头内部设有所述接头内螺纹端口通过所述松紧旋转耳把和所述扳动棱角旋转与设备密封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接头本体与所述波纹管通过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具有手动和工具旋转紧固接头的作用,密封性能强,在波纹管底部通过增加螺纹,达到高压力检漏目的,既满足了客户特殊要求,又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接头本体;2、波纹管;3、油管内管壁;4、油管通体;5、进油端口;6、输出油端口;7、螺纹接头;8、松紧旋转耳把;9、扳动棱角;10、测试增压环;11、密封圈;12、接头内螺纹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包括管接头本体1、波纹管2、油管内管壁3、油管通体4、进油端口5、输出油端口6、螺纹接头7、松紧旋转耳把8、扳动棱角9、测试增压环10、密封圈11和接头内螺纹端口12,管接头本体1的一侧设有波纹管2,管接头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油管内管壁3,油管内管壁3的一侧设有油管通体4,油管通体4的顶端设有进油端口5,进油端口5的底端设有输出油端口6,输出油端口6的顶端设有螺纹接头7,螺纹接头7的两侧设有松紧旋转耳把8,松紧旋转耳把8的底端设有扳动棱角9,螺纹接头7的内部设有测试增压环10,测试增压环10的底端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的一侧设有接头内螺纹端口12。
螺纹接头7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螺纹接头7与松紧旋转耳把8通过焊接固定相连。
油管内管壁3分别与波纹管2和测试增压环10通过套接活动相连。
螺纹接头7与测试增压环10通过套接活动相连,中间设有密封圈1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螺纹接头7内部设有接头内螺纹端口12通过松紧旋转耳把8和扳动棱角9旋转与设备密封固定相连。
管接头本体1与波纹管2通过螺纹相连。
该装置是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包括管接头本体1、波纹管2、油管内管壁3、油管通体4、进油端口5、输出油端口6、螺纹接头7、松紧旋转耳把8、扳动棱角9、测试增压环10、密封圈11和接头内螺纹端口12,通过松紧旋转耳把8和扳动棱角9,可以手动和工具两种旋转方式紧固接头,密封圈11保证接头的密封性能,而测试增压环10,达到高压力检漏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波纹管与螺纹结合的管接头,具有手动和工具旋转紧固接头的作用,密封性能强,在波纹管底部通过增加螺纹,达到高压力检漏目的,既满足了客户特殊要求,又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