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585发布日期:2018-12-18 21:0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车道路排放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



背景技术:

进行整车道路排放测试(PEMS测试)需要在整车上安装整车排放设备,整车运行过程中震动大,需要为设备增加减震底座,增强设备抗震能力,提高设备稳定性。设备安装固定时需要设备底座有绑带通过的孔,以便于固定。现有减震底座主要有:1、使用海绵作为减震垫;2、使用钢丝绳减震器减震。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缺点:1、在设备底部使用海绵减震,减震效果差,安装固定不方便;2、使用钢丝绳减震器,只有设备底部有减震器,对于震动大的工况,设备受到的震动大,固定不方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从而克服现有减震器减震效果差,安装固定不方便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包括:上支撑板;侧面挡板,与所述上支撑板的四周固定连接,围成排放设备的放置空间,所述侧面挡板和上支撑板上均安装有多个钢丝绳减震器;用于承接排放设备;以及下支撑板,布设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并通过橡胶减震垫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支撑板为矩形,所述侧面挡板与上支撑板围成矩形框,每边所述侧面挡板上设置两个钢丝绳减震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中间部分镂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中间采用矩形镂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集成了橡胶减震垫和钢丝绳减震器,同时具备设备地面减震和侧面减震的功能,提高设备稳定性,提高设备测量稳定性,减少设备由于震动带来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12的具体结构包括:侧面挡板1、钢丝绳减震器2、上支撑板3、橡胶减震垫4和下支撑板5。其中,侧面挡板1与上支撑板3固定连接,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5通过橡胶减震垫4连接。侧面挡板1和上支撑板3上安装有钢丝绳减震器;如图3所示,排放设备11安装于设备安装防震底座12内,排放设备底部和侧面与钢丝绳减震器接触,由钢丝绳减震器提供减震。排放设备安装防震底座12的橡胶减震器为设备提供第二重的减震保护。

具体来讲,侧面挡板1与上支撑板3的四周固定连接,围成排放设备11的放置空间,侧面挡板1和上支撑板3上均安装有多个钢丝绳减震器2;排放设备11安装于设备安装防震底座12内时,排放设备底部和侧面与钢丝绳减震器接触,由钢丝绳减震器提供减震。

优选的,上支撑板3为矩形,侧面挡板1与上支撑板3围成矩形框,每边侧面挡板1上设置两个钢丝绳减震器2。

下支撑板5布设在上支撑板3的下方,通过橡胶减震垫4连接。排放设备11安装于设备安装防震底座12内时,橡胶减震器为设备提供第二重的减震保护。

优选的,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的中间部分镂空,既可以减轻底座重量,又可以为底座的固定安装提供空间,底座四周的部分可用于底座与整车的固定。

优选的,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的中间采用矩形镂空。

本申请提案的技术优点:

1、该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使用钢丝绳减震器和橡胶减震器双重减震,降低了设备受到的震动,提高设备稳定性,降低设备由于震动带来的故障;

2、该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侧面安装钢丝绳减震器,降低了设备侧面收到的震动,提高设备稳定性,降低设备由于震动带来的故障;

3、该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的底板中心部分镂空,即可以方便使用绑带固定到整车上又可以减轻底座自身重量。

综上,该整车排放设备的安装防震底座集成了橡胶减震垫和钢丝绳减震器,同时具备设备地面减震和侧面减震的功能,提高设备稳定性,提高设备测量稳定性,减少设备由于震动带来的故障。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