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连接便捷式温控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温控阀,它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温控阀芯以及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的活接头和六角帽,活接头和阀体之间通过设有活接帽连接,六角帽与阀体可拆卸连接。传统的温控阀,在与其他软管进行配合时,容易因为水压过大发生脱落的现象,同时连接的不便捷性也是目前的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便捷,稳定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温控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便捷式温控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温控阀芯以及分别设置于阀体两端的活接头和六角帽,活接头和阀体之间通过设有活接帽连接,六角帽与阀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六角帽和阀体之间设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六角帽和阀体之间的开口卡套、设置与开口卡套内侧壁上的若干第一环形凸起、设置于阀体外壁上且与第一环形凸起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二环形凸起以及设置于阀体上的连接槽,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错位设置,连接槽包括内侧壁以及外侧壁,内侧壁上设有若干限位块,各限位块的厚度由连接槽的槽口方向往连接槽的槽底方向逐渐增大,且限位块的截面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帽和阀体之间设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六角帽和阀体之间的开口卡套、设置与开口卡套内侧壁上的若干第一环形凸起、设置于阀体外壁上且与第一环形凸起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二环形凸起,通过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对软管的内外受力,则提高了对软管的固定效果,并且错位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增加了对软管的固定范围,提高两者之间咬合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在阀体上的连接槽,连接槽包括内侧壁以及外侧壁,进一步的在内侧壁上设有若干限位块,通过设置的限位块提高了对软管的限位效果,进一步的将各限位块的厚度由连接槽的槽口方向往连接槽的槽底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在软管进行连接时,具备对软管组件内涨的效果,再配合连接槽的外侧壁,则可以进一步确保了对软管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将限位块设置为截面呈圆弧状,使得在软管进行配合时,在限位块上形成包覆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第一环形凸起均呈倾斜状设置,且两相邻第一环形凸起相互平行,各第二环形凸起均呈倾斜状设置,且两相邻第二环形凸起相互平行,第一环形凸起上设有第一槽,第二环形凸起上设有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截面均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第一环形凸起均呈倾斜状设置,通过将第一环形凸起均设置为倾斜状,且两相邻第一环形凸起相互平行,以及将各第二环形凸起均呈倾斜状设置,且两相邻第二环形凸起相互平行,增加了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与软管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在第一环形凸起上设有第一槽,以及在第二环形凸起上设有第二槽,使得在第一环形凸起以及在第二环形凸起上形成卡齿状的结构,并且将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截面均呈圆弧状,则提高了与软管之间的贴合效果,进而确保对软管之间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卡套上设有连接缺口,连接缺口呈倾斜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卡套上设有连接缺口,连接缺口呈倾斜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连接缺口,在对其进行安装时,随着六角帽的旋转,使得形成逐渐锁紧的效果,并且通过将连接缺口设置呈倾斜状,使得在开口卡套受力时,提高了开口卡套的受力均匀程度,确保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便捷式温控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10-第二环形凸起,101-第二槽,2-温控阀芯,3-活接头,4-六角帽,5-开口卡套,50-第一环形凸起,51-连接槽,510-限位块,501-第一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便捷式温控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连接便捷式温控阀,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的温控阀芯2以及分别设置于阀体1两端的活接头3和六角帽4,活接头3和阀体1之间通过设有活接帽连接,六角帽4与阀体1可拆卸连接,六角帽4和阀体1之间设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六角帽4和阀体1之间的开口卡套5、设置与开口卡套5内侧壁上的若干第一环形凸起50、设置于阀体1外壁上且与第一环形凸起50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二环形凸起10,第一环形凸起50和第二环形凸起10错位设置,通过第一环形凸起50和第二环形凸起10对软管的内外受力,则提高了对软管的固定效果,并且错位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50和第二环形凸起10增加了对软管的固定范围,提高两者之间咬合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在阀体1上的连接槽51,连接槽51包括内侧壁以及外侧壁,进一步的在内侧壁上设有若干限位块510,通过设置的限位块510提高了对软管的限位效果,进一步的将各限位块510的厚度由连接槽51的槽口方向往连接槽51的槽底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在软管进行连接时,具备对软管组件内涨的效果,再配合连接槽51的外侧壁,则可以进一步确保了对软管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将限位块510设置为截面呈圆弧状,使得在软管进行配合时,在限位块510上形成包覆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第一环形凸起50均呈倾斜状设置,通过将第一环形凸起50均设置为倾斜状,且两相邻第一环形凸起50相互平行,以及将各第二环形凸起10均呈倾斜状设置,且两相邻第二环形凸起50相互平行,增加了第一环形凸起50和第二环形凸起10与软管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在第一环形凸起50上设有第一槽501,以及在第二环形凸起10上设有第二槽101,使得在第一环形凸起50以及在第二环形凸起10上形成卡齿状的结构,并且将第一槽501和第二槽101的截面均呈圆弧状,则提高了与软管之间的贴合效果,进而确保对软管之间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开口卡套5上设有连接缺口,连接缺口呈倾斜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的连接缺口,在对其进行安装时,随着六角帽的旋转,使得形成逐渐锁紧的效果,并且通过将连接缺口设置呈倾斜状,使得在开口卡套5受力时,提高了开口卡套5的受力均匀程度,确保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