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110发布日期:2019-02-26 17:48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屉式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耦合器的使用多利用器具的重力实现耦合器导通,即轴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且耦合位置在使用时可按需调整直至耦合器导通。但在抽屉式家用电器中,有时需要对抽屉供电或提供信号传输。对于耗电元件随抽屉一起运动的情形,需要实现抽屉闭合后电路导通,此时要求耦合器在不借助重力的条件下实现耦合。耦合器在装配时,轴线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耦合器处于人眼不可见的位置,无法对耦合器位置进行适时调整,对于供电耦合器的安装精度和配合尺寸要求较高。实际安装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调整位置,然后对耦合器进行铆接,因而安装效率低。且对于钣金抽屉而言,因壁厚小,铆接螺钉不可避免深入腔体内部,影响用户体验,不利于清洁打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其可提高耦合器的安装效率、保证安装精度。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包括耦合器和支架,其中所述耦合器用于从腔体外部引电,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支架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安装于腔体背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耦合器上开设有扣槽,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扣槽相配合的扣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耦合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扣位相配合的扣合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耦合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面,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的配合限定所述耦合器安装时的轴向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限位面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筋,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配合的限位槽,通过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槽的配合限定所述耦合器的转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耦合器具有耦合部,所述耦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限位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具有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座将所述支架安装于腔体背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体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座配合的防呆限位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体背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通过所述限位法兰限定所述支架与所述腔体背板的轴向配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操作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体背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耦合器具有用于接入腔体外部供电端子的供电引脚和用于接入外部接地极的接地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耦合器连接结构,耦合器与支架连接在一起,支架安装于腔体背板上,通过增设的支架,可有效提高耦合器的安装效率、保证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结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器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器与支架的第一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器与支架的第二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耦合器连接结构,包括耦合器1和支架2,其中耦合器1用于从腔体外部引电,耦合器1与支架2连接在一起,支架2安装于腔体背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耦合器连接结构,通过增设的支架2,可有效提高耦合器1的安装效率、保证安装精度,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在耦合器1上开设有扣槽101,在支架2上设置有与扣槽101相配合的扣位201,通过扣位201与扣槽101的扣合使得支架2与耦合器1连接在一起,其方式简单,连接方便快捷,可有效提升安装效率,其扣合的方式连接相对较为可靠,两者之间不会轻易松脱。在本实施例中,扣槽101包含两个或以上数量,且扣槽101宽度包含相同或不同,数量和宽度设计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外,扣槽101位置及宽度不同可用于防呆设计,以此可提高安装精度,避免错误连接的发生。

进一步地,在耦合器1上设置有与扣位201相配合的扣合面102,即支架2的扣位201扣在耦合器1的扣合面102上,以此可提高支架2与耦合器1之间扣合的可靠性,避免支架2与耦合器1之间的扣合松脱,防止耦合器1脱开。

在本实施例中,在耦合器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面103,在支架2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10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202,通过第一限位面103与第二限位面202的配合限定耦合器1安装时的轴向位置,以限制耦合器1的轴向位移,其设计简单、巧妙,可提高耦合器1安装的轴向精度,减小由于安装偏差导致耦合器1失效的情况发生。

特别地,在第一限位面103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筋104,在支架2上设置有与限位筋104相配合的限位槽203,通过限位筋104与限位槽203的配合限定耦合器1的转动量,其设计简单、巧妙,可提高耦合器1的安装精度,尤其是角度精度,此外,此结构也便于调节耦合器1的转动量,使其达到导通状态。

进一步地,在支架2上开设有中心孔204,耦合器1具有耦合部100,所述耦合部100用来与母座耦合部配合,保证引脚导通,耦合部100的直径小于中心孔204的直径,第一限位面103的直径大于中心孔204的直径,安装时,耦合器1的耦合部100可穿过中心孔204,而第一限位面103被抵在中心孔204外,其设计简单、合理,可通过设定的第一限位面103限定耦合器1的轴向安装精度,以此可减小由于安装偏差导致耦合器1失效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支架2具有安装座205,安装座205包含1个或以上数量,安装座205的数量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通过安装座205将支架2安装于腔体背板3上,通过设定的安装座205可方便地将支架2安装于腔体背板3上,其设计简单,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提高用户体验。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腔体背板3上开设有与安装座205配合的防呆限位孔301,以此可便于支架2的安装,提高支架2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避免错误安装的发生,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操作。通过设定的防呆限位孔301,限制支架2只能以特定方向和角度进入腔体背板3,保证公座供电引脚朝向特定位置。

进一步地,在腔体背板3上开设有定位孔302,在支架2上设置有与定位孔302相配合的限位法兰206,限位法兰206的直径大于定位孔302的直径,通过限位法兰206限定支架2与腔体背板3的轴向配合位置,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支架2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在支架2上设置有操作部207,该操作部207为耦合器1与支架2安装或支架2与腔体背板3安装时的施力部位,通过该操作部207便于操作者施力以及便于操作者进行调节以及安装。

进一步地,在腔体背板3上开设有固定孔303,固定孔303用于支架2与腔体背板3的最终固定连接,通过该固定孔303可便于支架2的安装以及固定,有效提高支架2的安装效率且可使支架2不易从腔体背板3上松脱。

优选地,耦合器1具有用于接入腔体外部供电端子的供电引脚105和用于接入外部接地极的接地脚106,以此便于耦合器1对外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性连接的效率和可靠性。

下面就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耦合器连接结构其连接过程作如下描述:

一、耦合器1与支架2的连接步骤为:

1)耦合器1安装时耦合部100穿过支架2的中心孔204;

2)将耦合器100的扣槽101对准支架2的扣位201向内推入直至第一限位面103与支架2的第二限位面202贴合;

3)将耦合器1或支架2旋转,使扣槽101旋离支架2的扣位201,直至支架2的扣位201锁住耦合器1的扣合面102;

4)耦合器1或支架2的旋转角度通过耦合器1的第一限位面103上设置的限位筋104与支架2的第二限位面202上设置的限位槽203保证;

二、支架2与腔体背板3的连接步骤为:

1)支架2的安装座205及以下部位从腔体背板3外部穿入腔体背板3的定位孔302以及防呆限位孔301,直至支架2的限位法兰206贴住腔体背板3的表面;

2)对支架2的操作部207施加扭矩,直至支架2的固定部与腔体背板3的固定孔303对正;

3)将支架2与腔体背板3进行固定,完成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